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一份關於離婚糾紛的司法大數據報告顯示:90後,已經加入了“離婚潮”。

僅今年上半年,南京市近三萬對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中,90後就佔到六分之一。穿上婚紗,手挽愛人時,誰不是幸福滿足地嫁給了愛情。

少有人會去想,幾年甚至幾個月後,自己也會為離婚率作出“貢獻”。有網友說,自己父母因為空調溫度合不來,分房睡了,於是“一定要找空調度數合得來的另一半”上了熱搜。

有夫妻因為過年回誰家吵得不可開交,最終離婚。於是大家覺得“婚前一定要商量好每年過年去誰家。”有人統計了90後離婚的100個理由,發現“一點小事就離婚”對年輕人來說已經不稀奇了。

有的因為看不慣婆婆給孩子嘴對嘴餵飯;有的因為丈夫天天亂丟襪子;有的因為老公沒主見什麼是都唯母事從……

其實這些雞毛蒜皮的矛盾,婚姻中,還有無數件。打敗婚姻的元兇,從來不止“不愛了”這麼簡單。嫁給愛情本沒有錯,但愛情不是婚姻的保障,只是婚姻的前提之一。

-01-


婚姻:一半是愛,一半是錢


《北京愛情故事》裡說:“沒有物質的愛情是不存在的,因為物質和愛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緊密相連的。”年輕可以有情飲水飽,婚後卻不能敗給“沒錢”。不是宣揚拜金和愛慕虛榮,而是生活從來不是童話。

某個調解節目中,有一對年輕夫妻。丈夫想要辦健康證,可兜裡只有57塊錢。無奈之下只能向妻子要錢,妻子卻直截了當地回應:手上確實沒錢,拿不出。

“你跟我要錢,提前一晚上跟我說,不要等到第二天早上再要。”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因為100塊錢,多年夫妻,撕破臉面,鬧到離婚。單純的愛情,在生兒育女、買房買車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曾有人算過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從嬰幼兒時期的奶粉紙尿褲,到上學時的各項教育支出,再到孩子結婚……把一個孩子養到大學畢業,要花費數百萬元。

加上房貸車貸、父母養老……這些都是多數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沒有物質做基礎的愛情,很容易就被現實扒個精光。

因為沒錢,會為買個包包多花了幾百塊爭吵;因為沒錢,會為週末捨不得下個飯館覺得委屈;因為沒錢,會為“憑什麼要忍受這樣的生活”不值。

生活不會對任何人網開一面。

有網友分享過一段和未成年女兒之間的對話: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她的女兒14歲,幻想和男友一起浪跡天涯。想法很浪漫,但是當被問到更加現實的問題時,只能回應一句:為什麼要想那麼遠。這是很多人被問到將來時,經常用的一句話。

年輕時會覺得:“沒錢沒有關係,只要喜歡就好、對我好就行,不用想那麼遠。”殊不知,當生活負擔襲來,壓力擺在面前,日子緊緊巴巴,每天都在想著怎麼多省幾塊錢,哪來的空閒去思考幸福感?

愛情沒法保障生活一路順風順水,物質才能。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02-


現代婚姻,也講究“門當戶對”


小說《夫妻地獄》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半路結合的老年夫妻,男人是個普通的工人,從前最喜歡和前妻大口喝酒。女人家族顯赫,前夫是巴黎歌劇院的第一小提琴手。決定攜手度過後半生時,他們之間有過甜蜜和愛情。

婚後,兩人價值觀的差異漸漸顯現,吃穿用都合不來。矛盾越來越深,後果是女人毒死了男人的貓,男人殺死了女人養的鸚鵡;女人堅持把前夫的鋼琴放在臥室,男人則有了婚外情。最後兩個人陷入怨恨、折磨、痛苦。

愛情離不開金錢,也離不開更復雜的現實。古時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雙方家庭的財富地位相近才會結合。現代婚姻開明瞭很多,但不得不承認,這條“規矩”有時依然奏效。

“門當戶對”,不僅僅是兩個家庭,更多時候,是家庭造就的兩個人的三觀、圈子。

臺灣企業家辜仲諒和羅惠玲之間的婚姻,曾被稱為是“灰姑娘嫁給白馬王子”的現實翻版。辜仲諒出生臺灣五大豪門之一,學歷高,樣貌也不差,身邊異性環繞。羅惠玲家境普通,學歷平平,長相也不算出眾。

兩人瞞著家人偷偷跑到夏威夷結婚。辜仲諒父親暴怒,可辜仲諒鐵了心要和妻子廝守終生,帶著她和剛出生的兒子在外租房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整整持續了兩年。因為辜仲諒的外婆想念曾孫,他們才得以回到辜家。羅惠玲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為了維繫這段豪門婚姻,她在外要提防狗仔隊偷拍,在家要對婆婆謹小慎微,還要忍受越來越冷淡的丈夫。沒過幾年,羅惠玲的心理就出現了問題,被送去國外養病。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辜仲諒出軌,和別人生下孩子。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有人說,童話故事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從來不講王子和灰姑娘的婚後生活。願意為妻子放棄財產,承受苦難的好男人,原來也會在平靜婚姻裡厭倦了妻子的臉。

“情人眼裡出西施”,但“同一個屋簷下,是沒有真正美人的。”婚後的生活就像美圖軟件的“一鍵還原”,扒開戀愛期間精心修飾過的外表、性格、生活,把一個人最原本的樣子呈現給對方。

家境地位上弱勢,則婚姻裡也不敢強勢。不是說“門不當戶不對”就無法信服,只是會給婚姻矛盾增加隱患。“門當戶對”帶來的不僅是地位上的平等,還有共同話題、三觀相合,這些婚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03-


打敗愛情的生活瑣細


一些愛情,敗給了現實。還有一些愛情,死在了柴米油鹽臭襪子這樣的小事上。

前不久,一位網友發帖說:親戚因為老公四天沒洗碗,堅持要離婚。親戚是一個職場女性,有一陣子公司搞活動,特別忙,於是老公每天從婆婆家帶飯回來吃。

四天之後,她總算忙完,結果回家就看到廚房水池裡堆積了好幾天的碗盤,她一邊洗碗一邊就哭了。老公性格比較宅,也很懶,結婚十年從來不做家務、不帶孩子。她覺得自己忙於工作、孩子、家務、公婆,老公除了拿點錢回家,就再沒有別的貢獻了:“有這個老公還不如沒有,自己一個人過還省的天天生氣。”

《婚姻與家庭》雜誌曾經針對60、70、80後三代夫妻,做了主題為“最影響夫妻感情的那些瑣事”的調查。結果顯示:近70%的夫妻認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開始並不會影響夫妻感情,時間久了,就會心生厭煩。

男人認為,最影響夫妻感情的五件瑣事依次為:“經常指揮男人幹這幹那”、“對錢管的太嚴”、“過於追求浪漫”、“不注重個人形象”、“購物狂”。

女人認為,最影響夫妻感情的五件瑣事依次為:“我說話他完全聽不見”、“缺乏浪漫”、“不注重形象”、“抽菸喝酒”、“不著家”。

那些不算事兒的事,經年累月之後,成了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情感節目《複合天使》中,一對夫妻因為家庭瑣事鬧到離婚。妻子不滿丈夫早出晚歸不著家,每次都喝得醉醺醺。自己身體就不好,丈夫卻常常以要去修車的理由不願照顧她。

孩子乖時會照顧一下,不乖時直接放下不管,到家只會看電視。一週七天有四五天都在吵架。妻子抱怨丈夫不理解自己,丈夫說妻子是小題大做。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幾年的婚姻,敗給了生活瑣碎。

米勒·伯爾曼曾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做過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婚姻中,當妻子承擔了更多價值時,幸福感為負值。當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家務時,雙方的幸福感都會大大上升。

戀愛時,覺得對方一表人才、能在外賺錢養家就足夠了。結婚後,才能漸漸理解王安憶筆下的那種男人:“以前,我是很崇拜高倉健這樣的男性的,高大、堅毅、從來不笑,似乎承擔著一世界的苦難與責任。可是漸漸地,我對男性的理解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隻碗的小小的勞動。”

洗手作羹湯的男人,與拿著鑽戒單膝跪地的男人一樣迷人。經不起柴米油鹽考驗的婚姻,也難以靠愛情強撐。

-04-


嫁給愛情,也不能失去自我


有些愛情,與其說敗給別人,不如說輸給自己。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謝娜問程莉莎:“我養你”是蜜糖還是匕首?程莉莎毫不猶豫地說,是蜜糖。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程莉莎回憶,丈夫郭曉冬做過最讓她感動的一件事,就是領證後馬上掏出自己的銀行卡,交到程莉莎手中,說:“這個交給你,所有的錢都在裡面。”

婚後郭曉冬很顧家,也很感激為了家庭犧牲事業的程莉莎,把財政大權都交給了她。程莉莎當上了“幸福的主婦”。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可現實生活中,並非人人都如此幸運。更多人在婚戀中委曲求全時,嚐到的都是苦果。

一檔情感節目中,女孩哭訴自己的遭遇:男友看劇時,無意中提到女主角的短髮很好看,很乾練。已經長髮及腰的女孩立刻去剪了短髮。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男友為了事業,讓女孩對外隱瞞他們的戀情,女孩便維持了一年多的地下戀。她的付出沒有換來感激,男友甚至埋怨她的行為幼稚。最後拋棄了她去追求富家女。

這種委曲求全的愛,其實是甘願在愛情中投降。把自己的掌控權交給了對方,也讓自己置身於風險當中。

很多安全感是要靠自己創造的。一些已婚女性,即使意識到婚姻出現問題,也不會選擇分開。其實是因為精神不獨立,財務也不自由。

精神上,對伴侶的依賴成為習慣,對獨自生活打拼產生恐懼和懈怠。財務上,長久的家庭生活讓職業技能變得生疏,年齡在就業市場也已經不佔優勢。

於是,只能在不幸福的婚姻裡沉淪。活出自我的女人,人生從來不只有愛情。

《傲骨之戰》中,近60歲的戴安是律政女王,功成名就的她馬上就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卻在此時發現丈夫出軌,自己也因一場騙局破產,還被踢出了事務所。年近半百,事業愛情雙雙失敗,一無所有。她沒有放棄,很快便重新掌舵自己的生活。雖然對丈夫依然有感情,但她堅持自己的原則,和老公離婚。加入新的事務所,東山再起。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我不怕失去一切,包括你。”“我可以在任何時候重新開始。”這才是女人在婚姻中該有的底氣。

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姑娘,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好的婚姻中沒有弱者,只有旗鼓相當。“愛是一場博弈,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這個時代,年輕人們對婚姻的態度越來越可有可無,願意“差不多就行了、湊活著過”的越來越少了。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也沒幾個人能拋下一切非要和一個人在一起。

與其期待“靠一份愛情,無憂無慮一輩子”,不如自己成為自己的依靠。

- 編 者 -


“我相信愛情。也相信愛情會死。”

關於愛情,首先需要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愛,愛到底是什麼?其實,愛是一種連接萬物的關係。情人的愛、夫妻的愛、朋友的愛、親子的愛,雖然前面都有定語,但是本質是一樣的,就是一體感。

愛是把我們連接成為一體的通道,愛是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所以,我們可以把愛情和婚姻中的“愛”拿來思考、體驗,讓自己的人生在“愛”中覺悟、成長。

交換的愛,源於我們習慣性地把愛自己的責任推給對方,覺得應該由你來證明我是可愛的、值得被愛的。但事實上,這個責任我們永遠推不出去,一個無法愛自己的人,既沒有辦法愛別人,也沒有辦法接收到他人的愛。

所以,我們無論處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愛自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們只有真正學會愛自己,全然瞭解並接納對方,真愛的大門才會真正向你敞開。於是你發現:一不小心,嘿,兩個人在一起原來能這麼幸福!

※注:此文,既不是反對嫁給愛情,也不是否認愛情在婚姻裡的重要性,而是想探討“婚姻是比愛情更復雜的東西”。當我們決定與一個人結婚,除了愛情,還需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