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識別洗盤與判斷主力持倉成本

筆者簡介:一位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研究投資市場的研究者,每年翻上十倍的投資高手。

關注 私信本人,可獲得我的親自輔導。不相信實力,可實際直播驗證。

(好知識趕緊收藏 轉發了)

任何一個投資者炒股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夠買到強勢股,享受個股直線拉昇的快感,在短期內取得非常可觀的收益。但是強勢股並不是你能輕易就能騎得上去的。因為在突破前你是很難關注到她們的。只有當她們出現大陽線的時候也許才會進入你的自選股。但是一個漲停板開始後個股怎麼走,到底能不能走出強勢行情,還是一個板後就偃旗息鼓了,則需要你的判斷了。對於漲停後的跟蹤至關重要,強勢股也是慢慢走出來的,中間也會有洗盤。本篇重點分析通過個股的各種洗盤方式來篩選強勢股。一個很漂亮的洗盤就是一個強勢股露出的特徵。

下面主要分析幾種洗盤方式:

1、挖坑洗盤

一段30度左右的慢慢上漲之後,挖坑洗盤,成交量極度縮量。然後一根長陽突破。這是屬於底部的洗盤。

2、假陰線洗盤

一根大幅高開的假陰線,在五日線處收出小K線,兩天洗盤後繼續拉昇。洗盤不破五日線就可以介入。

3、連續長上影洗盤

期間跌破了五日線和十日線,但是圍繞一條水平線震盪,就是跌不下去。既然跌不下去,那只有向上漲了。洗盤時間很重要,超過5天基本就沒戲了。

4、長陰加長陽洗盤

有時候是當天跌停次日漲停。真正頭部出貨是不會這樣走的。頭部一個跌停板誰還敢買。主力出貨一般是要把頭部做的還有漲的跡象。正常情況下一根大陰線之後是低開震盪收小K線或者中陰線的概率比較大。而次日高開高走就不正常,不正常說明就有戲。

5、橫盤震盪洗盤

一般為3到5天。所以跟蹤漲停個股很重要。今天漲停也許一週後才是介入良機。不要從你的自選股裡刪除。漲停板後的第三天很重要。

6、長上影和長下影組合洗盤

先是長上影然後緊跟著長下影。兩天振幅幾乎20個點,有很好的洗盤效果。這個並不是很常見,偶爾出現。

7、十字星洗盤

只要能超過十字星的收盤價就可以買進。

在所有的洗盤模式中,橫盤是最常見的一種形態。但是橫盤的形態會發生很多變形。有的是直線橫盤,小陽線,有的是陰陽相間,有的是大陰線大陽線組合,有的是跌破十日線,然後又拉起來。總之,基本上圍繞一條水平線在震盪。時間一般來說1天,2天,3天,5天較為常見。而重啟升勢基本上都是一個漲停板開始。後續還有較大上升空間。洗盤後走勢更加簡潔明瞭。期間的類似於在一個長方形內震盪。等到突破長方形上邊時,一波拉昇就此開始。但是漲幅太大後的洗盤後續漲幅就不會太大了。

並不是所有的漲停板都是值得跟蹤的,要研究其前面的走勢。很多情況下後面的拉昇只是果,而前面的近3個月的走勢包括K線圖、均線系統、成交量、周線圖都是個股的因。同時還要結合當時大盤環境,板塊熱點。如果有一個很好的前期走勢圖蓄勢,而又符合當時的熱點,那麼一個潛力股就誕生了。如果你第一波沒敢追進,那麼一波簡短的洗盤後就是你介入的良機。這時候不要嫌位置高,好股都是要創新高的。

拘泥於指標計算的技術分析是無意義的分析,技術分析的精髓是尋找各類邏輯背後所反映的人性,為此,相比很多複雜的技術指標,一些經典的形態,以及一些合理的推測(例如對主力成本的估計)常常是較為有效的分析方法。

一、如何判斷莊家的持倉量

在長期的操盤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一個規律: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莊家,其控盤程度最少應該在20%以上,只有控盤達到20%以上的股票才做得起來。如果控盤達不到20%,原則上是不可能坐莊的。如果控盤在20%-40%之間,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昇難度較高;如果控盤量在40%--60%之間,這種股票的活躍度更好,空間更大,這個程度就達到了相對控盤,大多數莊家都是中線莊家;若超過60%的控盤量,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這就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於這種控盤區。一般來說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關係。也就是說,一隻股票的升幅,一定程度上由介入的資金量的大小決定,莊家動用的資金量越大,日後的升幅越可觀。

我們在分析中發現,一隻股票流通盤總數的20%左右一般是鎖定不動的,無論行情怎麼變化,這部分籌碼也不會跑出來,也就是說這部分是死的。這是因為,一隻股票總有人要做長線,無論股價如何暴漲暴跌,他們就是不走,或者說有一部分人在高位深套“死豬不怕開水燙”,把股票壓箱底了,不想跑了,或者投資者出差或是出國了,或是忙於其它事忘了有股票這回事了等等,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莊家想把他們手裡的籌碼騙出來非常難。流通盤中除了20%不流動的股票外,剩下的80%是流動籌碼。在這部分籌碼中,屬於最活躍的浮籌只佔流通盤的30%左右,當莊家把這部分最活躍的浮籌清洗完畢,如果不考慮股價因素,市場中每日賣出的浮籌就非常少了,所以莊家持有30%的籌碼就能大體控盤。其餘50%都是相對穩定的持股者,只有在股價大幅上漲或行情持續走低時,他們才會陸續地跑出來。如果莊家在剩餘的50%浮籌中再控制20%,手裡的籌碼就有50%,莊家基本上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所以,一隻股票的籌碼從流動到穩定分佈是這樣的:30%是浮動籌碼,最容易流動;接下來20%是相對穩定,只有大漲或大跌時才會賣出;再下來15%的穩定部分,只有漲的時間長了才賣出;後面的15%更穩定,只有技術形態變壞了才賣出;最後20%是長期穩定,漲也不賣,跌更不賣,基本上處於死亡狀態。

但是,莊家手裡籌碼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也不是。如果控盤60%以下,那麼外面的流動籌碼只有20%,市場中沒有財富效應,賺錢的人很少,這隻股票的走勢就會慢慢變得呆滯,從易漲難跌到難漲難跌,成交量也很少。而且莊家控制的籌碼越多,佔用的資金越多,撤退越難,所以,除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好股外,莊家一般都希望儘可能少佔用資金。

如果跟莊做短線,最好是跟持倉量30%左右的,如果做中線,就跟持倉量60%左右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能對莊家的持倉總量進行準確判斷。

判斷莊家持倉時,周線圖參考意義最大,當週K線圖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時,就可以證明該股有莊家介入,只有在莊家有大量資金介入時,個股的成交量才會在低位持續放大,這是莊家建倉的特徵。正因為籌碼的供不應求,使股價穩步上升,才使周K線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我們也就可以初步認定找到了莊家。

我們在判斷莊家持倉總量的時候,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即一波行情從底部到頂部上漲的過程中,如果成交量是1億股,那麼莊家一般佔有其中的30%。在操作的時候還可以再簡單一點,從莊家介入的那天開始到大規模拉昇之前,算一下這過程中總共成交量是多少股,如果算到最後,成交量是5億股,那麼莊家的持倉量大約是1.5億股。有一種例外,就是有的莊家是在一段過程中收集的,在另一段過程中就不作為了,到了下一段又重新開始做,那麼你就可以一段一段地算。

二、如何估算莊家倉位輕重

在判斷莊家持倉量時我們一般用以下幾種方法:

1. 換手率計算

用換手率計算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價”似乎為一對互不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100%。計算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開始建倉呢?參考周K線圖的K線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周MACD指標金叉可以認為是莊家開始建倉的標誌,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一般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但股漲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假設放量/縮量=2/1 ,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前提假設為若上漲時換手200%,於是下跌時換手率100%,則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其持倉量才達到40%,也就是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13.3%。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週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週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頭這個換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一箇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

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經沒有了,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莊家基本已吸足籌碼,接下來是莊家急速拉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力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使投資由短線變為中線。

2. 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

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吸貨期長,莊家的持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不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難為為續。

3. 根據大盤整理期該股的表現來分析

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捲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4. 根據上升過程中的放量情況判斷

一般來說,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會同步放大,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隨著股價上漲,成交反而縮小,股價往往能一漲再漲,對這些個股可重勢不重價;莊家持有大量籌碼的個股,只要在其上漲過程中,只要不放大量,就可一路持有。

筆者簡介:一位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研究投資市場的研究者,每年翻上十倍的投資高手。

關注 私信本人,可獲得我的親自輔導。不相信實力,可實際直播驗證。

(好知識趕緊收藏 轉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