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望:共享经济时代,泛娱乐投融资版图渐显

目前,在共享经济火热的背景下,泛娱乐产业已成为金融资本关注的投资热点,金融资本的良性投资对于泛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杨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郭晓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张继元在《当代金融家》撰文表示,掌握金融资本的投资方,只有在深入了解泛娱乐产业的基础之上,充分把控影响投资回报的各相关因素,才能在助力文化娱乐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获得符合预期的投资回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杨望:共享经济时代,泛娱乐投融资版图渐显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 杨望

近年来,在金融资本、互联网、传媒等关键要素的助推下,我国的泛娱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业态的创新融合成为行业热点,各类投资主体对泛娱乐产业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投资热情。

泛娱乐产业经济崭露头角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 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泛娱乐”的概念,最早由腾讯公司于2011 年提出,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作为“泛娱乐”核心的IP,通常是著作、动漫角色、系列游戏以及各类深受消费群体喜爱的人或事物。例如,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于2005 年推出的长篇推理小说《嫌疑人X 的献身》,已成为各国推理小说粉丝喜爱的知名IP ;日本、韩国、中国的制作团队,先后以其为蓝本,拍摄了同名电影。2017 年3 月31 日,于国内院线上映的中国版《嫌疑人X 的献身》,电影上映14 天,票房迅速突破了3.8 亿元。

泛娱乐产业的本质是内容产品在多元文化娱乐业态之间的迭代开发,通过内容产品连接、受众关联和市场共振,有效地降低文化娱乐产业的前期开发风险,同时扩大受众范围,挖掘产品的长尾价值,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产业回报率。

2014 年9 月,文化部在《2013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提到了“泛娱乐”概念。2014 年12 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2014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指出:“泛娱乐”战略盘活游戏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泛娱乐”正式被官方机构认可,获得政策层面的鼓励与支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以IP 为核心,涵盖影视、游戏、动漫等泛娱乐内容逐年倍增,打造以明星IP 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圈,已成为文化娱乐领域投资者重要的战略布局。

泛娱乐生态布局全面进发

2017 年初,艺恩网发布的《金融业与泛娱乐产业融合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 年底,泛娱乐产业整体规模突破5000 亿元,消费用户达10 亿人次;金融业与泛娱乐产业衍生出众多的创新融合模式,投资平台利用资本优势,助力泛娱乐产业创新升级,娱乐业则通过自身庞大的客户基数,为金融品牌实现用户引流,金融业与泛娱乐产业形成互补、实现双赢,“金融+ 文化娱乐”的合作模式逐步落地生根。

2017 年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 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显示:泛娱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2016 年泛娱乐产业总产值约为4155 亿元,2017 年预计将达到4800 亿元以上,增速预计为15% 以上。虽然泛娱乐产业白皮书的统计口径不同,但都显示出中国泛娱乐产业的规模产值已达千亿级别,消费用户达亿级人次;同时,泛娱乐产业将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率,高于2016年中国GDP 6.7% 以及第三产业7.8% 的平均增速。

泛娱乐领域投融资模式分析

公司模式

大型集团成立专门的泛娱乐领域投资公司,对目标领域进行专项投资运作。依托大型集团雄厚的资本优势,旗下的娱乐投资公司,通常会以全产业链进行布局,中长期的战略发展为主,注重渠道的建立,

运营周期相对较长。例如,万达旗下的文化集团,业务涉及影视产业、主题娱乐、儿童娱乐、体育产业、文旅规划院、圣汐游艇、字画收藏等细分领域,2016 年收入641 亿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之一。作为万达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万达院线”,最新的经营数据显示,2017 年4 月,万达院线实现票房收入8.1 亿元,观影人次1798.9 万人次;2017 年1 ~ 4 月, 万达院线实现票房收入30.8 亿元,同比增长13.1%,累计观影人次7194.5 万人次,同比增长8%。万达院线已连续数年在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方面位居国内首位,牢牢掌控了国内电影上映的线下影城渠道,拥有强大的市场话语权。专业的泛娱乐领域公司,聚焦泛娱乐领域的内容生产,在泛娱乐领域拥有深厚的资源积累,项目投资运作经验丰富。该类公司多数拥有独享的IP 资源,通常以专项领域投资为主,会全程主导具体项目的运作。例如,1923 年创立的华特迪士尼公司,以动画制作为事业起点,现已发展为世界著名的传媒娱乐企业,并创造了唐老鸭、米老鼠、美女与野兽、冰雪奇缘等拥有大量粉丝群的著名IP,以这些IP 为基础构建的线下实体主题乐园,成为了迪士尼粉丝的旅游胜地。由于华特迪士尼公司拥有迪士尼乐园的独家知识产权,任何计划建设迪士尼乐园的相关团体,均需获得迪士尼公司的授权;以华特迪士尼公司为主投资方,投资的迪士尼主题乐园项目,乐园从规划到建设再到后期的运营,全部由迪士尼公司进行主导(东京迪士尼乐园除外),大部分的相关收益归其所有;华特迪士尼公司仅通过经典动画3D 重置、海外主题公园授权、周边纪念品发售等方式,每年就可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

基金模式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由发起人定向募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基金资产,主要以股权投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大量资本正通过专项基金等形式,进入文化娱乐领域。2016 年7月25 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宣布发起设立文化产业基金,目标资金为20 亿元,将投资电影及电视娱乐行业价值链上的公司。数据显示,2016 年文化产业基金新增241 只,募资额较2015年增长27%,募集规模已达264.5 亿元,主要集中在影视、音乐等方面。《金融业与泛娱乐产业融合白皮书》分析指出,未来,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投资回报周期短、易退出的影视、音乐、文艺演出等文化娱乐业态;同时,聚焦于特定领域的文化产业基金,则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成为主流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投向泛娱乐领域的专项基金都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报。据媒体报道,由于场地、票务、审批、天气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不可控因素,资本难以有效把控风险,国内超过九成的演唱会私募基金未能实现盈利;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2017 年备案的演唱会私募基金数量为0,资本对于该细分领域已十分谨慎。

众筹模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网络众筹的方式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资金来源渠道。数据显示,2016 年影视众筹平台已超过50 家,成交额达4 亿元。目前,众筹已逐渐成为文化娱乐领域全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众筹一方面能够为项目作品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使项目作品在正式面世发行之前就通过网络众筹平台起到了广告的宣传作用,并且所有参与众筹的客户都会免费帮助该项目作品进行宣传,创作团队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项目作品的内容架构,以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例如,2015 年7 月在国内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票房收入超过9 亿元人民币;2014 年末该影片的出品人路伟通过朋友圈发起了影片宣传与发行经费的众筹项目,合计获得780 万的众筹资金支持。最终通过票房收入的分成,这部分众筹资金的投资回报达4 倍以上。

泛娱乐领域投融资趋势渐明

内容资源投资比重逐渐增加

无论面对何种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进行选择时的首选要素永远是质量,泛娱乐行业的内容质量,同样是影响资本投资收益的关键因素。内容资源的质量已逐渐成为泛娱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用户版权意识的提高,泛娱乐领域的潜在消费人群,已逐渐开始从免费到付费的消费体验模式转化。例如,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在线视频付费用户已从2013 年的410.8 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5441.8 万人,渗透率超过10% ;用户付费市场规模已达96.2 亿元,同比增长90.8%,逐渐呈追平广告收入之势。用户付费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各大视频网站在海外版权引进和娱乐IP 创造等内容资源方面的努力。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影响泛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曾经,盗版的横行和国民免费试用的习惯压榨了正版娱乐产品的生存空间,严重打击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并给投资方造成了很大的资金损失。2015 年以来,随着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和“最严版权令”的颁布,多数盗版已没有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从业者的创作积极性,并为投资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泛娱乐领域的投资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未来,内容消费者只会为高质量的内容资源付费,粗制滥造的内容资源将逐渐淡出主流消费市场。高质量的内容资源将成为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的重要保障。泛娱乐领域的投资方对于内容资源的投资比重将逐渐增加。对于内容资源的投资趋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第一,投向内容创作团队,获取相应高质量内容资源的支配权,获取版权收益;第二,通过收购、获取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获取高质量内容资源的版权、使用权,通过内容消费者付费的方式,取得相应的收益。

新技术投资可能会带来超额收益

随着互联网、3D、VR/AR、特效处理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落地,投资者可以关注此类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应用,提前进行投资布局,以期获得符合预期的投资回报。1986 年,史蒂夫•乔布斯投资1000 万美元成立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开发出应用于动画制作的尖端电脑三维软件,成功取代了传统的手绘动画制作方式,为二次元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5 年11 月,工作室推出的全球首部全电脑制作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在北美上映,1.92 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当时的动画电影票房纪录。2006 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 亿美元收购,正式并入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版图。2016 年7 月,应用了全新现实增强AR 技术的手游Pokemon Go,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游戏短时间内风靡全球;游戏发行商“任天堂”的股价快速飙升,公司市值激增数十亿美元,投资者获得了超预期的投资收益。进入2017 年,VR 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应用场景嵌入,开始逐步商业化落地。未来,VR 游戏、VR 直播等细分领域,将成为泛娱乐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前布局于此的金融资本,有望获得良好的收益。例如,2017 年1 月,日本著名游戏公司CAPCOM 为《生化危机7》嵌入了全新VR 游戏模式,根据RE.net 网站数据,游戏发行至今,使用VR 模式体验游戏的玩家已超过20 万人次。2017 年2 月,旨在为消费者带来创新旅游体验的“中国VR 旅游云数据服务平台”上线。英特尔则在完成对Voke VR 的收购之后,联手特纳体育,推出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 的篮球联赛VR 视频直播,试水付费VR 直播。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点,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技术的不成熟影响产品质量。新兴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布局面临成熟技术平台缺乏、专业开发人员短缺、开发周期难以确定、客户体验不能保障等实际问题。第二,新兴技术需要切实的应用场景。在泛娱乐产业的具体细分领域找到适合的场景,推出优质的内容,才能够被广泛应用,如果不能进行成功的商业化嵌入,可能面临投资付之东流的困难局面。第三,新兴技术的开发以及商业化应用场景嵌入的尝试,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实力较薄弱的投资方,并不具备该领域的投资能力。

游戏、直播等细分领域吸金趋势明显

在泛娱乐的众多细分领域中,游戏已成为市场体量最大的一部分;艺恩网发布的《金融业与泛娱乐产业融合白皮书》预测,2016 年游戏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达1650亿元。目前,国内金融资本投资游戏领域时,偏好开发周期短、现金流入量大、运营效率高的手机游戏领域;对于核心游戏玩家集中的主机类游戏(游戏以PC、PS4、Wii 、Xbox 等为主要运行平台)的投资,主要是由各大老牌游戏制作公司主导出资进行开发。直播也逐渐成为金融资本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数字中国联合会发布的《中国IT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中国直播平台用户数达到3.3 亿元,平台数量超过200个。对于直播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目标消费群体活跃的电竞类、综合内容类直播平台;游戏直播相对于其他内容的直播,更受目标消费群体的喜爱,用户活跃度更高。值得一提的是,高端知识类直播平台的投资需要比较谨慎。此类直播平台的内容资源虽然质量很高,但线上的互动体验并不理想,该细分领域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线下渠道。例如,2016 年上交所上市公司“大智慧(601519)”(2017 年5 月2 日,变更为“*ST 智慧”),将业务重心投向主打财经大咖的直播平台“视吧”;最新年报显示,“视吧”项目共耗费资金超16 亿元,收入5.5 亿元,净亏损超10 亿元。因连续两年的净利润为负值,大智慧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被打入ST 系列。

投资性质将受到监管层的严格管控

近年来,部分资本通过投资文化娱乐公司参与运作上市、收购重组等资本方式,进行套现退出,以此来获利。该模式下,部分投机性资本可能会参与到正常的公司运作当中,致使经营稳定的公司,为了快速上市等目的,逐渐脱离正常的经营轨道,给公司的长期投资者造成损失。少数情况下,投机性资本在不明确标的公司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投资获取相应股权,运作该公司进入上市或收购程序,最终给新接手的市场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2017 年4 月8 日,深交所上市公司“东方网络(002175)”发布公告,鉴于影视行业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了较大转变,对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所涉及的重组标的进行调整,取消收购“山东嘉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嘉博文化”)的100% 股权。在这笔原定交易金额超16 亿元的收购案中,多名影视明星作为嘉博文化的股东实缴出资额为0。同时该公司做出的业绩承诺,与其实际运营状况存在较大差距;该笔交易已涉嫌严重的投机性套利,在金融业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最终夭折属情理之中。目前,在共享经济火热的背景下,泛娱乐产业已成为金融资本关注的投资热点,金融资本的良性投资对于泛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金融资本的投资方,只有在深入了解泛娱乐产业的基础之上,充分把控影响投资回报的各相关因素,才能在助力文化娱乐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获得符合预期的投资回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原刊于《当代金融家》2017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