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彎道超車的財務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

集成電路製造業,以14納米工藝為例,其設計費要2-3億元,建廠費用70-100億元,工藝研發費用17-25億元,加上高昂的人工費用,整條產品線投資的起步價,起碼需要200億元來打底。如果這些項目打了水漂,損失是難以想象的!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美國企圖瓦解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手段,不會單以起訴晉華/聯電單一案件為滿足,日經更點名合肥長鑫以及長江存儲很可能會是美方下一波主動調查的鎖定對象。

福建晉華

2016年2月,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成立,選擇了與聯電合作的技術引進道路,由晉華出資,委託聯電開發 DRAM 相關技術。由晉華提供三億美元資金採購研發設備,並依進度陸續支付聯電四億美元,開發出的技術成果雙方共有,整體技術完成後,再轉移到晉華進行量產。

2017年12月,美光科技在美國加州提起民事訴訟,控告聯電及福建晉華侵害其DRAM的商業機密,而福建晉華的DRAM計劃負責人正是前美光高層陳正坤。美國開始限禁相關半導體設備和零組件出口給晉華,曾導致福建晉華生產線停擺。

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彎道超車的財務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

福建晉華集成電路

隨後,很多美系的供應商開始撤出晉華及中斷對於晉華的支持。10月31日,聯電也宣佈暫停為福建晉華提供研發協助。此外,美方還申請禁制令阻止晉華與聯電利用具爭議商業機密所製造的產品輸往美國。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得晉華的DRAM項目趨於"完全癱瘓"。聯電為福建晉華研發DRAM的團隊成員當中,已有逾百名成員撤回臺灣。

據悉,福建晉華項目的第 1 期,總計將投入5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多億元,全部由中國大陸資金建設支出。而泉州1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區區400億元。

近日業內有傳聞稱,晉華可能將轉型做晶圓代工,這絕不是福建省當初壯志滿懷的初衷與情懷,難道這是小姐的身段,丫鬟的命?臺灣聯華電子的舉措,雖然是身不由己,卻也算是全身而退,但是福建省的集成電路熱情卻是遭受當頭一棒,前途叵測。

成芯半導體

2010年10月,項目總投資外加固定資產總值大約40億人民幣的原中芯國際(SMIC)成都託管廠——成芯半導體終於落入全球模擬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TI)之手,從一個地方政府投資的國有半導體工廠搖身變成純外資企業,成都市政府也終於長出了一口大氣。

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彎道超車的財務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

成芯賣給德州儀器

2010年7月,成都市政府曾在西南產權交易所掛牌尋求轉手成芯。當時標價11.88億元,它要求受讓方一次付清,承諾資產留在成都高新區,同時保住90%的員工飯碗。

由於成芯自中芯國際接手運營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成都方面迫於資金壓力希望中芯國際能實施回購。成芯最後雖然虧損超過28億元,但是隨著德州儀器的接盤,也算是留住了西部集成電路前段製造業的火種。

武漢新芯

武漢新芯成立於2006年,是湖北省與武漢市的重大戰略投資項目,武漢新芯採取的是政府投入,企業代管的模式,即中芯國際是武漢新芯的實際管理者。武漢新芯由湖北省、武漢市和東湖高新區投資,一期投資規模達107億元,是這些年來中部地區第一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

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彎道超車的財務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

武漢新芯

2008年9月,武漢新芯技術上牽手Spansion半導體。Spansion向中芯國際轉移65nm、43nm相關生產工藝及技術,武漢新芯則作為Spansion半導體的重要生產基地,為其提供NAND存儲器產品代工,2008年其12寸產線正式完工並開始投片。由於中芯國際自身實力限制,武漢新芯的管理權幾經變更,命運多舛。

2016年7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將擔任武漢新芯的新控股公司"武漢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而紫光集團將持有武漢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超過50%的股份,而其他股份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及武漢市政府支持的一家基金所持有。在持續虧損多年之後,武漢新芯終於找到了國家歸屬感。

未來,武漢新芯+長江存儲總計投入將超過1000億美元,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存儲帝國夢想,才剛剛開始。

合肥長鑫

2017年5月25日,由合肥市當局支撐的合肥長鑫公司公佈,預計由合肥長鑫投資72億美元,興建12吋晶圓廠以發展DRAM產品,將來完成後,預計最大月產將高達12.5萬片規模。

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彎道超車的財務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

合肥長鑫

據傳,目前合肥長鑫的重要技術來源重要有三個團隊,一個團隊的員工重要來自SK Hynix公司的前員工,另一家則是前日本爾必達公司的員工,還有一個是高啟全的華亞科和南亞科的團隊。

多方挖角,四處求援,合肥長鑫仍然舉步維艱!

2017年,兆易創新宣佈與合肥產投(合肥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為期五年協定,雙方將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開展19nm製程存儲器,專案預算共計人民幣180億元。關於資金方面,項目所需投資由兆易創新與合肥產投根據1:4的比例負責籌集。

2018年7月16日,兆易創新宣佈,原董事長朱一明先生辭去兆易創新CEO,正式接任合肥長鑫存儲及睿力CEO,這算是給合肥長鑫的未來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美國的掣肘

從製造環節來看,這個環節需要的投資額相當大,可達百億甚至上千億元以上的規模;而且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製造環節所需要的大部分核心生產設備我們也不具備,也沒有生產更小線程更精密產品的技術,所以高端產品出不來。

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彎道超車的財務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

全球半導體設備主力企業為美日荷蘭

從發展階段來講,我們不差錢,但是存在嚴重的資源錯配,這種資源錯配同時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過度的資本炒作,這種炒作不利於企業的技術轉移、技術積累、人才積累和品牌積累。集成電路行業有其自身發展規律,通常投入時間較長,而且要持續投入,但是見效很慢,必須要長期堅持。

另外,半導體制造業所需的設備和技術,超過50%集中在美國人手裡。一旦被對方抓住把柄,就會像福建晉華集成電路一樣,陷入進退維谷境地,巨大的損失是無法預估的。

寶島臺灣的侷限

縱觀這幾家集成電路企業,都是以臺灣省集成電路人作為發起者,最後因為各種專利,技術,政策掣肘和限制,不得不由當地政府買單,然後在萬般無奈之下引入各種合作方,才逐步走上了正軌。看來,外來的和尚不一定好唸經啊!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來自寶島臺灣的半導體科技工作者和先驅對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貢獻。無論是張汝京,高啟全,蔣尚義,還是梁孟松等,都對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以上案例來看,隨著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崛起,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的未來和方向,一定要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自己掌控,同時,要加強自身成為IDM的潛力和素質打造,這才有成功和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