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發熱的智能網聯潑盆冷水

2018年,智能網聯火遍全國。2019年,商業模式困境猶如一盆涼水當頭潑下,業界對這一新興產業或將有更加清醒地認識。

2018年下半年,智能網聯越炒越熱。9月,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高調宣傳“聰明的車”與“智能的路”相互協同;11月,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期間,實現了世界首例“三跨”(跨通信模組、跨終端、跨整車)互聯互通;12月初,北美清華汽車校友會在硅谷閉門探討自動駕駛;12月底,工信部出臺智能網聯汽車指導性文件……

在原型驗證階段,業界非常看好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前景。然而,到了量產和產品落地階段,這把火還能燒多久?

給發熱的智能網聯潑盆冷水

智能網聯為何熱?

自動駕駛是國外提出的,智能網聯是中國倡導的,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自動駕駛汽車是國外汽車領域提出的,它強調單車智能,需要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最終實現電腦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2012年4月,谷歌宣佈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行駛20萬公里,並申請和獲得了多項相關專利。顯然,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起步較早,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國交通系統提出的概念,它強調車路協同。專業人士指出:“智能網聯汽車必須依託於智能路網雲與車形成智能網聯體系協同,因為不是獨立行為能力模式,車輛移動就不需要自動駕駛汽車必須有的車載雷達,以及視頻探頭和電腦裝置等超高等級要求。”換言之,雖然智能網聯汽車的製造成本比自動駕駛汽車要低,但對於信息傳輸安全和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很高。

發展自動駕駛汽車中國並不佔優,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中國優勢明顯。2018年11月的工程學會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李克強表示:“中國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在傳感器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方面跟國外還是有差距。但是,因為智能網聯汽車是交叉新興的,從體系架構到系統集成都需要本地化應用,所以我們有希望領先。一來中國的交通環境、駕駛員行為特性跟國外不一樣,我們可以依託本地的屬性建網。二來中國的汽車、ICT企業(信息和通信技術)基礎很好,有很強的創新動力。”

簡言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既可以滿足強大社會的需求,也是汽車產業發展升級的需要,還是建設智能經濟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

給發熱的智能網聯潑盆冷水

實際推進難度大

技術待驗證,商業模式不清晰,基礎設施瓶頸,三大難題極大地制約著智能網聯行業發展。

傳統主機廠推進自動駕駛異常謹慎,對智能網聯持觀望態度。專業人士指出:“傳統主機廠的主攻方向是自動駕駛,原因是可以根據自身的產品開發計劃掌控節奏。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L3級(有條件自動控制)自動駕駛汽車了,例如奧迪A8。L3級自動駕駛不需要聯網即可實現自動輔助駕駛。但是對於L4級(高度自動化)自動駕駛,主機廠非常謹慎。原因是,雖然早已完成了原型車驗證階段,但是產品化和工業化驗證還需要大量的,滿足車規要求的,仿真、實測安全試驗驗證,沒有捷徑可走。”簡言之,自動駕駛是智能網聯行業的最大市場,自動駕駛技術尚不成熟,智能網聯發展仍需時日。

商業模式困境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各界都懷著極大熱情投入到智能網聯產業當中來,但是後期如何實現盈利誰也說不清。以車聯網為例,主機廠賣服務的模式消費者並不買賬。表現為車聯網的續費率非常低,即使安吉星也不例外,所以廠家不得不把服務成本平攤到車價中,對外號稱終身免費服務,顯然智能網聯靠服務盈利恐怕行不通。當前,業界在討論變服務模式為公共資源購買,類似於繳車船稅的概念。意味著只要智能網聯汽車上路,就必須購買服務才能保證安全,這種強制措施雖然便於運營,但公眾是否滿意還是未知數。”可見,商業模式不清晰直接影響著智能網聯產業快速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原因。業內人士表示:“L3級輔助駕駛可以單獨上路,但是到了L4級以上階段,如果沒有網聯支撐就很難實現。然而,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加之大家都沒想明白這個商業模式怎麼掙錢,所以各方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都比較謹慎。並且,我們從內部得到的消息是,有關部門不會再像支持新能源發展那樣以補貼的形式推廣智能網聯。”顯然,基礎設施不完善,或將成為制約智能網聯發展的重要瓶頸。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應過度悲觀,他指出:“按常理,智能網聯實現跨越式變革的難度非常之大。不過中國決策機制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同時,奧巴馬強推的V2V(車輛之間信息交互)技術,已被特朗普悄悄放棄,原因之一是5G技術不成熟。中國5G佈局先行一步,為我們實現技術超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給發熱的智能網聯潑盆冷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