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汉家少年本不娘;娇柔无力非丈夫,不爱武装爱红装

“战斗民族”这个词,现在多是出现在形容俄罗斯人的新闻中。俄罗斯人性格彪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也是网民们对他们做出的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的一种调侃。

少年强则国强,汉家少年本不娘;娇柔无力非丈夫,不爱武装爱红装

我们总爱把游牧民族叫做战斗民族,潜意识里就觉得他们肯定是身材高大、全民皆兵、民风彪悍、武艺娴熟;而农业民族则是被描述成为弱不禁风、重文轻武、唯唯诺诺的形象。但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

我们的老祖宗汉朝人第一个是不服的!

“秦王扫六合”的霸气和英武可以说是完全被汉帝国直接继承和沿袭了,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朝人的那种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民风也继续在汉朝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远在北方的匈奴人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几近于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的强健体魄和民族性格,但那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汉朝人的战斗精神不是被大自然逼迫的,而是来自于理念和制度,来自于强大的文化基因。

汉朝的兵役制度是征兵制,全国的男性到了十五岁或者是十七岁就要去军事机构办理手续(“傅籍”也叫“始傅”),从此就被纳入军队体系之中。在他们二十岁以后,必须要服兵役两年,退役之后,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必须再次服役。彻底退役的年龄有两种,一种是五十岁、一种是六十岁。汉朝人的平均寿命才多少岁?这像极了斯巴达人那种为战斗而生的民族。

不仅仅是男人如此,《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于是汉网也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后汉书 郑孔荀列传》:“关西诸郡,颇习兵事,自顷以来,数与羌战,妇女犹戴戟操矛,挟弓负矢,况其壮勇之士。”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打仗从来都不只是汉朝男人的事情。

少年强则国强,汉家少年本不娘;娇柔无力非丈夫,不爱武装爱红装

汉朝统治阶级非常在意民间尚武的风气。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之中,汉朝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制定禁止民间私自持有武器法律的朝代,比如说杀伤力极大的弩,锻造精良的刀。相反,他们反而认为民间持有兵器是优秀传统。

不仅是民间,上层阶级也非常崇尚武力。《汉书 武五子传》记载:“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并且我们现在发掘整理的很多汉朝砖画也体现了汉朝的刚健勇猛的风气。所以俄罗斯人和熊搏斗这样的事情在汉朝就是被玩腻了的,俄罗斯人是迫不得已遇到了,汉朝人是把这个当乐子。

在这种风气之下,汉朝人普遍视死如归,渴望建功立业。和我们现在的佛系、追星 、娘化等潮流简直是两个反面。有很多汉朝人自愿出自购买马匹跟随军队作战,尽管没有受到国家的征召。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但是山东淄博发掘的兵马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达到了全部披甲的程度。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良,具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一汉当五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吹出来的。

少年强则国强,汉家少年本不娘;娇柔无力非丈夫,不爱武装爱红装

梁任公说:“少年强则国强”反过来也是,“国强则少年当图强”,刚健勇猛才是少年的气派、少年的精神。现在有很多佛系、娘化的人群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苍颜白发仍是如此,何况青丝满首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