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屯田是宋朝軍隊的傳統經濟活動,目的是在募兵制下,儘可能給國家減輕一些財政負擔。但我們知道作為保家衛國的作戰單位來說,把打仗的精力用在掙錢上肯定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因此這兩項稍微能帶來點創收的活動從來沒有成為宋朝軍隊軍費的主要來源。

岳飛深深明白軍隊戰鬥力的來源所在,鼎盛時期佔南宋軍隊人數三分之一的“岳家軍”在這點上也不例外。從岳飛從一介熱血青年領兵打仗開始到紹興十一年在首都中樞擔任樞密副使為止,岳家軍的後勤開支一直是靠中央財政解決的。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一支戰鬥力強,軍紀嚴明的隊伍也是靠多方面的因素環環締造的,它不僅離不開靠軍隊主帥的人格魅力來感染,但也離不開財政、後勤保障等客觀技術層面的出色支持。

那麼岳飛是靠哪些手段把岳家軍一步步塑造成像金軍所說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作風嚴謹、紀律嚴明,愛民讓民的虎狼之師呢?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岳飛軍之所以能維持嚴格的軍紀,良好的經濟待遇確實是最基本的。但由於岳家軍的後勤主要是靠朝廷解決,所以“保障有力”的關鍵不是創收,而是全軍財務管理嚴格有序、公開透明,做到中央財政發十分錢,戰士能領到十分錢。

這一點在岳家軍的財務管理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士兵每月餉錢按時足數發放,有敢剋扣貪汙餉錢的將領,一律死刑,沒有迴旋餘地。也正因為錢上的事兒清楚,紹興六年南宋朝廷要求各路大軍上報年度開支供中央檢查的時候,岳飛是唯一一個敢把全部賬本送上去的。

也正是因為財政上的絕對公開透明,岳家軍的戰士們絕對吃得飽,領得軍餉足,也正是因為對於剋扣行為的毫不手軟,岳飛在治軍上的威信大大提升,官兵的向心力大大加強。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如果說在財政上岳飛治軍絕對公開透明,那麼在作風紀律上岳飛治軍也是嚴卡標準。在這一點上岳飛的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岳飛的部隊,雖然底子是宗澤留下的東京留守軍,但是後來歷次剿匪作戰,招了不少土匪、流寇,以及很多素質遠差於岳飛本部原從的地方軍隊,而且這些人逐步成為了岳家軍的主力。

這樣質量的兵員要訓練到岳家軍的水平,可想而知光靠說教和好待遇是沒用的,依法治軍能不能堅決執法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岳家軍執法嚴這點上有個段子比較著名,就是曾經有名岳家軍士兵到營外向百姓買柴,賣柴的大叔擁軍熱情很高,一看是岳家軍的兵主動要減價,不同意還不行,非減不可。最後嚇的小兵說你便宜我兩文錢,我回去被主將知道不按市價買東西就是死罪,我為這兩文錢的便宜拿腦袋換我是不是傻?

其實這個例子反映出來的軍紀,現在人看可能都有點過於嚴苛了。但是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下,對於那些吃了百姓的飯,臨走還要劫百姓家的整編兵來說卻是極大的震撼。岳飛明白,對於這些兵匪出身的戰士來說,不先拿軍紀震懾住,豈能有執行號令的絕對性可講?

有了紀律條令的規定,就要有嚴格地號令執行。因此岳飛專門建立了一套高效、嚴密的督查體系,專門督查誰貪錢了、誰違紀了。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而岳家軍這方面做的也是同時代最出色的。一方面岳飛部隊裡高素質人才多,哪方面需要人盯著的時候都能有人頂上去。另一方面各項日常管理制度的督查安排得嚴密而且合理。

像岳飛帳下有個後來當了南宋水軍大帥的部將李寶,是山東義軍出身,剛投到岳家軍的時候嫌老長時間沒仗打,就糾結了一幫人打算偷偷渡江回老家打游擊,結果剛到江邊就被巡邏隊督查摁住了。

岳飛自身對於這方面也是格外重視。比如岳家軍每次在外行軍,紮營後岳飛必定親率十幾名騎兵來回巡視營地,“唯恐有一不如紀律者”。上行下效,各級將領自然也就面面從嚴了。

光有死的制度是不夠的,抓管理抓的就是人心,因此我軍自著名的古田會議以來,一直就把思想帶兵作為基本的方法之一,岳飛也不例外。尤其對於五湖四海收編而來的隊伍,岳飛相當重視道德信念灌輸。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即使待遇良好也好,軍紀嚴苛督查得再嚴,在一些看似可以疏通一下制度的時候,如何讓人仍舊自覺地堅守制度就是一門大學問。

而在當時的岳家軍裡,確實是有“信念”

這個東西存在。

比如說紹興元年岳飛所部屯駐江州(今九江)的時候,湖北、湖南、江西因為剛剛遭過金軍洗劫,糧草供應不上,但是岳家軍又明令不準劫掠民間,所以很多將士不得不“賣馬鬻發”以試圖換取一點口糧。

再比如岳家軍行軍時,如果要借住民家,那麼第二天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而是天剛亮就要幫主人家“汛埽門宇,洗滌盆盎”,連睡過的床鋪都要做到“臨去,葦草無亂者”,然後才能離開。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岳家軍中有這麼一句響亮的口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它本來不過就是一句口號,或許就是岳家軍中的士兵用來相互勉勵的話,但是卻真正地做到了深入每一個官兵的內心。

人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難免會疏通一下方法,但岳飛卻真正地讓它的部隊做到了靈魂與信念俱在。

護國護民,殺敵報仇,立功受賞乃至恢復舊疆青史留名,這是岳飛在紀律和待遇之外,給士兵的第三個刺激。這個刺激,沒有紀律有威懾力也沒有各種優厚待遇那麼實際,虛無縹緲了一點兒。但是大眾一旦真的相信了,激發出的力量遠比物質和強制力刺激出的力量強大,效果也更持久。

道德和利益,本來就不是隻有相互排斥的一面。或者說真正能征服人心、歷久不變的道德,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最為長遠也最為根本的利益。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頭腦敏銳、有領袖才能的人,能夠根據自身所處的時代環境,找到這樣的終極目標,找到它和現實利益之間最佳的結合點,進而找到在現實中推進它的方式。

岳飛就是這樣的人。岳飛之所以能在剛成軍不久就一舉克復建康重鎮,從此走上外戰內戰皆無敵的輝煌道路,除卻軍事上的敢戰和能戰,除卻岳飛及其部下大將的軍事才能,和岳飛的這個長處也分不開。包括岳飛身後聲望之所以這麼高,也是與只一點分不開的。


岳家軍為何所向披靡?看看岳飛如何治軍就明白了


歷史從來不會虧欠每一個人。

再好的制度,最初的設計者也是具體的個人,最後落到實際層面執行時,也還是具體的人在執行。

制度也好,傳統也好,都是長時間磨合的產物,每個參與過程的人都會對它的形成施加影響,而能力強、意志力強、目標又明確的人,自然施加的影響也會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