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孟子不該被遺忘

“大俠”孟子不該被遺忘

1、

“大俠”孟子

2000多年前,群雄逐鹿,英雄鵲起。這其中,山東孟軻,正追隨著儒家宗師孔子的腳步,在列國之間大步流星。

孟子,成為了孔子死後,儒家又一位扛旗的人物。和孔子“至聖先師”這樣的完人不同,孟子身上,更有幾分“大俠”的風采。相比孔子周遊列國時慘兮兮、“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捨我其誰”的孟子則表現得更為豪氣。

作為一名布衣,第一次見到梁惠王,王說:“老頭,你大老遠過來,能給我們國家帶來什麼利益嗎?”孟子立刻一番話懟到梁惠王無言以對:“別張口閉口就是利益,我只帶來了仁義之道。大王你帶頭談利益,老百姓就會學樣,人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傷害,上下交徵利,你這國家還怎麼玩?”

梁惠王聽了,再也不敢小瞧眼前這個老頭,立即改口稱“賢者”。

這還不是孟大俠最為豪氣的話,第一次會談不過是打預防針。接下來,孟子爆出了更猛的金句。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換成我們好理解的意思,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麼做,就是帶領著一群禽獸在吃人。

“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武王伐紂,迂腐的人認為是在弒君謀反,但在孟子看來,紂王無道,就是獨夫民賊,殺他就是殺一個獨夫,怎麼會是弒君呢?

這些話,別說在王權至上的年代,就是放到今天,聽起來也是提心吊膽。

孔子的形象,是一個慈祥智慧的老者,對著講壇下的弟子娓娓道來,而孟子,則是以雄辯金句為劍的俠客,將虛偽腐朽的統治階級刺得支離破碎。

2、

“老孟要是活到現在,不是閉嘴,就是坐牢”

正是因為孟子身上的“俠氣”,使得他很不受後來皇帝們的待見。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也開始“焚書坑儒”了。和秦始皇相比,朱元璋對於知識的摧毀更為嚴重。秦始皇殺人,而明太祖是既要殺人,還要誅心。太祖做的最“誅心”的一件事,就是刪減《孟子》。

“大俠”孟子不該被遺忘

太祖表示:“要是老孟活到現在,不是閉嘴就是坐牢”。

自古以來,這些儒家經典就被帝王們刪來刪去,聖人被從棺材裡挖出來,重新修正打扮一番,成為了帝王們想讓老百姓看到的樣子。

就拿太祖來說吧。他對於孟子的討厭,也不是一貫的。因為他就是推翻了元朝的皇帝取而代之。這種行為,就是孟子說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作為元朝的子民,討伐元朝的皇帝,是因為皇帝無道,是一個民賊獨夫,所以趕走他,不算弒君造反,而是替天行道。

但自己當了皇帝之後,太祖的想法就徹底變了。他總結了元朝被推翻的原因,是因為朝廷不夠集權,號令不出元大都,中央的意思,根本貫徹不到地方,導致下面各方勢力肆意生長,引發了動亂。於是,他開始清除一切阻礙中央集權的勢力和可能性。

他廢宰相,讓權臣從此退出中國歷史舞臺;成立錦衣衛,監視群臣的一舉一動。他還將自己的語錄變成一本小冊子,名曰《大誥》。這本小冊子,在當時的權力高於《大明律》,裡面的刑罰也遠遠重於《大明律》。像在中國漢朝就已經廢除的肉刑,在這本《大誥》裡又給恢復了,比如剝皮、砍手、剁腳、宮刑等等。

太祖規定,這本《大誥》每家每戶都必須有,如果你犯了罪,只要家裡有這本《大誥》,可以減刑,如果沒有,罪加一等。並且以後每年科舉的題目都要從《大誥》裡出,只要熟讀《大誥》,推廣《大誥》的優秀者,還可以直接當官。

骨子裡都是農民的太祖,把大明天下當成了他們朱家的私有財產,為了保證這份財產的永固,子孫萬年,他設計了一套權力系統,使得中國皇權從此走上了集權的頂峰。

所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這樣的《孟子》當然要刪掉。

3、

人民不該忘記孟子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時間一長,人們也忘記了原版的《孟子》,忘記了怒懟君王的孟大俠,只記住了忠君、愛國、孝悌、廉恥、敦厚這些大明核心價值觀。

人民不該忘記孟子,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教人做奴才的文化。

“大俠”孟子不該被遺忘

關注微信公號“人物十分鐘”,每天一個精彩的人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