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跳槽顯航天人員流失嚴重,前航天人員:很多技術確實停滯了

每日人物林秋銘報道

9月27日,一篇文章集聚了眾多網友的目光。這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講述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小平從該研究所離職,加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故事。

文章還披露了該研究所的公文原稿,公文強調了張小平對研究所的重要性,並指出:“無法接受因個人的離職而影響到國家重大戰略項目。”27日下午,該文章已被刪除。

據《新京報》求證,張小平確有此人,年初已從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辭職。一位科研人員指出,張小平並不是文章中所說的小小研究員,而是一位高職級的研究人員。

針對張小平的離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在接受北青報採訪時表示,因優秀的骨幹較多,張小平的離職對全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但情況似乎不像劉院長想的那麼樂觀。

其實,早在2017年“長五”發射失利後,環球時報就曾發表社評:“航天的優秀人才不斷流失,被民營企業高新挖走,國企留不住尖端人才的窘境在航天領域也未能倖免。”

每日人物聯繫到一位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9年工作經歷的前員工章越(化名)。他和張小平一樣,他在半年前離開了這家國企,投身民營企業。章越告訴每日人物,張小平的情況非常普遍,去年就有一批骨幹離開了某國企研究院,導致了一些技術的停滯。

“(張小平)這個薪酬的漲幅是靠譜的。我瞭解的情況是,跳槽漲了三五倍,那基本上是小菜一碟。”章越說。

張小平跳槽顯航天人員流失嚴重,前航天人員:很多技術確實停滯了


以下是章越的自述:

我是今年4月份離開的。離職的原因是薪酬體系、人才制度建設,跟自己心理預期有差異。我在裡面乾的活可能比較多,先做業務,後來做管理,基本都做過。一共待了九年。

在原來的部門很累,官場文化會比較重。福利的話,有分房和分戶口的機會。國企在職位晉升方面還好,還是有機會。但在人才隊伍培養這些方面,還是比較窄,天花板來的比較快,但還是有一些展現才能的機會。

民營企業普遍薪資會高一些,國企留人主要靠“文化”。他們評分標準不一樣,在民營企業,你有能力,那麼可能薪資就很高,國企還是老一套,按照學歷、工作年限,比較死板。

我覺得民營企業,因為大家幹活是以目標為導向,幹實事的多。那麼國企可能說句不好聽的,會搶佔不是自己的(功勞),排外的情況比較多。年輕人的話,待一段時間也就想出來了。

我認為航天事業人才流失挺嚴重的,像核心骨幹,包括像我做了九年的,很多技術大牛都不在了。去年的時候,國企很重要的一個研究院走了一批骨幹,當時研究院的很多技術確實都停滯了,甚至說不能繼續下去了,所以影響還是很大的。

那些大型IT企業,包括華為之類的HR,一聽航天來的人就不敢要,這種軍工單位的人他們是想要的,但可能有政策,有一些壁壘(阻擋了)。

我覺得張小平這個事其實很普遍,薪酬的漲幅是靠譜的。我瞭解的情況是,跳槽漲了三五倍,那基本上是小菜一碟。

我出來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出來以後沒有後悔。我覺得去民營企業,機會、領導對你的賞識、對個人的尊重也會多一些。我現在在民營企業基本上有自己發揮的空間、說話有分量,還是能得到一種歸屬感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