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內陸地區怎樣成為像“北上廣”的開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中國過去40年的開放都是在沿海地區,深圳是中國的開放高地,上海是中國的開放旗幟。中西部地區怎麼才能具有“沿海優勢”?要成為開放新高地,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為您深度解讀。

黃奇帆在演講時指出,中國要進一步地建設開放高地,重點要在內陸,比如中部、西部地區。內陸開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做好這五件事,開放高地就有了基礎,做不好就是空談。

「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開放高地一般和大城市有關。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都是大都市,那麼內陸的開放高地一定是跟內陸的省會城市有關。如果一個省的省會城市都成不了開放高地,那它下面的一個地市州、一個縣是這個省的開放高地可能性不大。總而言之,要齊心協力把省會城市、內陸的大城市發展成開放高地,然後再輻射延伸到某個地市州。某個有條件的中心城市也可以把它變成開放高地,多多益善,但應該先把省會城市做大做強。

第二,開放高地一定是通向世界的交通樞紐,至少是國內的一個交通樞紐。鐵路、港口、航空或者高速公路等,都是四通八達的區域樞紐。如果一個機場有100條國際航線,那一定是國際級的航空樞紐,超過100條航線的,全世界也就20多個。所以,如果這個省會的機場居然有50、60、70條國際航線,再過5年、10年有可能真變成100條國際航線,那也是個樞紐。如果一個內陸的省無法跟國際直接連通,那就要跟中國的一些國際樞紐城市有樞紐通道。

第三,開放高地應該是個口岸。口岸就是海關在這裡關檢,進口的東西關檢放行,出口的東西經過關檢出去。我們過去認為關檢一定是在沿海、沿邊、沿疆,在中國的內陸地方設置關檢沒有什麼意義。10年、20年前,內陸所有的海關基本不設關檢,就是輔助,二類、三類口岸,一類口岸都在沿海。最近的五年,中國內陸的一類口岸增加了十幾個,凡是一類口岸定了,這個地方的海關人員就要大量增加。每1億美元貨品可能就有一個關員,如果這個地方有1000億美元的進出口,至少需要1000個海關工作人員。在這個背景下,如果貨物關檢後再運到新疆阿拉山口或者運到深圳要出國的時,當地的海關就是幫助執法。12個字,“關檢互認、執法互助、信息共享”。這樣的話,天下海關是一家。所以只要是一類口岸,關檢了就不用重複關檢,只是再核對一下。這樣一來,內陸地區如果一個地方有500億美元進出口,自己關檢,到上海、深圳就是轉口出去,這個進出口量就算在內陸,不算在沿海了。

第四,內陸開放高地要有大平臺。所謂大平臺是指保稅區或者新區,這裡有一些國家的特別開放的區域性政策。保稅區鐵絲網裡面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境之內,但它是關境之外,相當於是一個沒有關稅的地區。2010年以前,中國內陸沒有保稅區,自從西部大開發以後,隨著開放的勢頭西部也開始有了保稅區,例如重慶和鄭州,逐漸覆蓋了整個西部。保稅區屬於大進大出,因為大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在這裡加工後出去。如果沒有保稅區的話,都要海關關境檢查,這個過程增加了勞動力、時間和成本。

第五,這個地區要有一些跟國際市場密切相關的大產業。某個產品、某個產業、某個行業,這樣貨品才可以大進大出。

所以,大概來說內陸某個地區一般出現這五點,假以時日它就可能成了開放高地。

嘉賓簡介

「深度」内陆地区怎样成为像“北上广”的开放高地?一定要做好五件事

黃奇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政府市長,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委研究室主任、市經委主任。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和政策制定工作,在對外開放、金融管理等領域有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

你會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