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不但同種而且同宗”的近鄰日本人的和服

本來受悟空邀請寫了這篇文章,結果由於年底較忙,寫了好幾天卻找不到原來的問題了,就只好改一改,針對日本服飾簡單聊聊。

一、簡說日本

日本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19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列強侵入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868年,明治天皇掌權後進行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躋身於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嚴重傷害!

聊聊“不但同種而且同宗”的近鄰日本人的和服

二、古代日本與中國

從古代中國北方人陸續到日本,特別是在戰國後期,由於戰亂影響,當時大量燕齊楚越人,就曾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甚至日本《產經新聞》1999年3月19日報道說:中日兩國,不但同種,而且同宗。特別是被日本吞併的琉球,更是早早成為中國的藩屬,比日本本土更早地接受先進的中華文化,也開始使用漢字來記錄史實。彌生時代中期,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併為漢光武帝賜以金印。到了2世紀後半期,各小國內戰頻繁,直至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後經過大化革新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為了進一步美化提升自己,日本統治者,以《論語》“禮之用,和為貴”的“和”以代替“倭”,自稱大和民族。因此,日本古代的文化,可是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三、日本和服的由來

古代的日本沒有自己的服飾文化的,由於日本在古代歷史上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在各方面開始學習和效仿中國,服飾也不例外。日本傳統民族服裝和服源於漢服,也被稱為“吳服”,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部分日本賣和服的商店,還3是寫著"吳服"。吳服起源於彌生時代,但在中國唐代時期,隨著日本全面學習唐朝文化和經驗,唐代的漢服樣式更是被日本貴族廣泛接受,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流行的這種“唐風”,五彩的顏色把貴族和平民劃分開,並慢慢改進發展成為今天和服的樣式。

四、和服後面的“揹包”

前面已經說過,由於日本的服飾文化受中國漢服的影響,加之到三國時期,引進大量的漢織吳織的工匠到日本,加之去日本的中國移民來較多也帶去了中國的傳統服飾,所以日本的服飾被稱為吳服。那今天和服後面的“揹包”是何時出現的呢?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16世紀之前日本女人穿著的和服,背後並沒有“揹包”,腰間只是繫著腰帶的。我們可以在日本留存的字畫中,可以得到證實。當時的日本吳服是沒有紐扣的,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當然腰帶的種類有很多,打結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和服背後的裝飾品。

聊聊“不但同種而且同宗”的近鄰日本人的和服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豐臣秀吉的時期,日本實行了對外開放的貿易政策,有很多西方傳教士來到了日本,他們的服飾也深深影響到了日本人。西方傳教士身著道袍,並用繩帶圍著腰身系成蝴蝶結,當時的日本人見了感覺好看,導致很多人開始效仿。不過由於日本人基本上都使用寬腰帶,系成蝴蝶結以後,根本就無法勞動和工作。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這種蝴蝶結被轉移到了腰後。由於打結很費事,戰後又出現了備有現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

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本和服的也出現很多種類,不僅有男女、平民和貴族、未婚已婚之分,還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女性和服則大大不同,不僅款式多樣,色彩豔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髮型。如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寬袖)和服,梳圓髮髻,穿素色襯衣。未婚小姐多穿"振袖"(緊袖)和服,梳“島田”式髮型(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等等。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總之,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等所替代,但在日本家庭中必須要備有和服。此外,有重大的節日和出席正式場合也要身穿和服,如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已成為日本公認的禮服了。

聊聊“不但同種而且同宗”的近鄰日本人的和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