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为何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系统?

按:“内圣外王”之义理架构并没有错,至少在根本上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由内圣转化为外王时,绝大多数时候是不能直接转出去的,中间还需要建设和补充很多曲折和环节。

东方文化为何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系统?

1.儒家治国理想

一国有没有治理,治理得好不好,在儒家,是有着清晰标准的。社会公平度高不高?物质财富累积的多不多?政治架构合不合理?人民的幸福感强不强?各级行政长官是否贤明勤俭?文化推广(即教育)得好不好和文明程度(即践行德化人生)如何?以上列举的最后一项,尤为重要。

儒者之治国理想,是于各国之中推行德化教育,使上下君民自觉地践行仁义,通心性之理,明明德之道,彰显心性于事事物物、表里内外之中,落实道德于起心动念、人伦日常之间。

儒者此等理想不可谓不深切正大,不可谓不透理至极,不可谓不是为人生和人类(含家、国和天下)指明一条终极归宿之道。问题出在,自古儒者持守此等理想太过谨严,终被此等理想所蔽所束而难自知。

东方文化为何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系统?

2.儒家外王理想未能实现的缘由

一个国家的综合治理好不好,生产力与创造力有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仅有一个理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具体的路径与方法,即需要实用性很强的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方可望实现之。向来儒者于此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常被诟病为“腐儒”“酸儒”。

但其“内圣外王”之义理架构并没有错,至少在根本上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由内圣转化为外王时,绝大多数时候是不能直接转出去的,中间还需要建设和补充很多曲折和环节。其曲折和环节就是补充上经验智慧、经验知识和建基于此发展出来的各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重视经验智慧、经验知识,不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天下终不得平,国终不得治,家也终不得齐。

不仅儒家向来对经验智慧和经验知识重视不够,东方两大传统文明——中国和印度传统文化,对经验智慧和经验知识重视程度都不够,前文已详之。因为不能正视经验智慧和经验知识,致使包括儒家在内的整个东方文化,终究没能发展出成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系统(如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等),以成就“外王”之道。也就是说,外王之理想(即修齐治平)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出来。

东方文化为何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系统?

3.经验智慧与先验智慧

经验智慧属于心性之离其自己阶段,属于形而下的知识,所发现之真理属于客体(客观)真理、形构(结构)真理、外延真理、相对真理、后天真理、材质真理;先验智慧属于心性之回归自己阶段,属于形而上的知识,所发现之真理属于主体真理、存在真理、内容真理、先天真理、生命真理。如若人们能在经验知识方面,有越来越深入的探索和累积,这对我们进一步领悟先验智慧、更好地实现对心性的回归,是有着绝大之助益的。故经验智慧与先验智慧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任何一方皆不可缺失。

但经验智慧和先验智慧在价值标准上,是截然不同的。经验智慧是阶段性智慧,以佛语言之,是属于现象(无常)之智慧,故属于“末”,属于“后天”之范畴;先验智慧是永恒性智慧,以佛语言之,是属于法界(本体)之般若智慧,故属于“本”,属于“先天”之范畴。宗圣曾子通过《大学》教导我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东方文化为何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系统?

摘自潘麟导师著作《〈大学〉广义》

关联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