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新能源让“绿色暖冬”变现实

冬季取暖,一头牵着百姓,一头连着蓝天;推进清洁供暖,既是民生实事,也是政治工程。近年来青州市积极倡导低碳环保供暖方式,推进新能源替代改造工程,让冬天天更蓝、环境更靓丽。

污水热源更节能

隆冬时节,天气格外寒冷,但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确是温暖如春,处处是前来办理有关手续的群众。

“现在大厅基本上能保证在20℃以上,无论是办事群众还是工作人员都表示温度比较适宜。”市政务服务中心物业负责人李斌说。

舒适的温度源于供热企业——万信新能源公司提供的供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供暖的热源不是传统的燃煤和燃气,而是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

万信新能源负责人刘文强告诉记者,他们将美陵污水厂处理完的中水经过一条4.5公里的管道接到供热厂区,通过专用热回收装置——污水源热泵机组,将其提升为高温热能,使供暖管网中的水升温,形成高温水,然后送入居民家中。

“我们供暖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供热,这种污水源供热不是直接把污水引入居民家的供热管道,而是从达标排放的中水里提取低温热能,被提取热量的中水除了温度降低外,水质和水量都不发生任何变化,它完全实现了节能供热,没有一点排放。”刘文强介绍说。

目前,万信新能源四台机组已成功运行一台,主要为东城片区部分企业单位和小区供热,未来随着东城片区的进一步扩展,公司还将扩大供热面积。机组全部运行后,每年可削减燃煤8100吨、氮氧化物以及粉尘减排70吨左右。

生物质供热微排放

供暖不烧煤,不用电,不使燃气。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却变成了现实。

记者在学院高效清洁供热机房看到,两台生物质真空热水机组正在运转,密闭自动化传送装置将生物质源源不断地送入供热炉,机房内干净整洁,几乎不见一点粉尘烟气。

“我们学院20多万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供暖都由这两套装置提供,热效率高达95%。充注循环介质密闭负压运行,安全可靠,使用寿命是普通锅炉的两倍。关键是采用秸秆为燃料,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近于零,粉尘和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均符合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学院院长助理徐攀介绍说。

“你看,这套机组的烟囱上方几乎看不见烟。”徐攀指着烟囱示意记者看。“我们学院的生物质真空热水机组运行以来,引起了各方关注。尤其到了冬季,前来参观取经的学校、企业络绎不绝。”

来到学院文学系的教室里,明亮的阳光照射着窗台上的多种绿植,黑板旁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22℃,学生们表示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非常舒适。

据了解,学院供热设备是禄禧新能源科技公司自主研制的专利产品,农作物秸秆为生物质燃料的原料,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可以作为碳基缓施肥。这种秸秆循环清洁供热技术实现了“秸秆——燃料——供热——肥料——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循环综合利用,该项目已列入国家环保部、能源局全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示范工程。

空气源制热暖融融

冬日的午后,黄楼街道阳河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每个角落都暖融融的,孩子们正在齐声朗诵。

“今年冬天,对于全校300多名师生来说格外温暖,学校装上了空气源热泵,代替原先的锅炉,升温速度和制热效果特别好。虽然这几天气温持续走低,但11个班级的教室里却很暖和。”教师刘爱荣对空气源制热赞不绝口。

“原来学校用燃煤锅炉供暖的时候,每年冬天要烧几十吨煤,一进学校就能闻到一股煤烟味,对环境和师生健康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副校长刘长福说道。“空气源采暖后,不用锅炉了,学校也不用聘请锅炉工,花销比烧煤还便宜。我们这两台设备全部用电脑控制,每天早上六点自动启动,等到老师学生到校,教室的温度已经到20℃左右;下午4点就开始低温循环,环保节能。”

因为空气源热泵节能省电、制热高效、供暖舒适等特性,目前我市多所学校改造原有锅炉系统,积极推广这种供暖方式。另外许多学校使用空调、碳晶板等新型取暖设施,不仅提升了供热效果,而且更加环保清洁。(记者 王继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