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害自己,水盲傷全家……


文盲害自己,水盲傷全家……


你知道嗎?

全球有1/10的人患有慢性腎臟病

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良飲水習慣也是原因之一

一、“毀腎”的3大飲水習慣

1

口渴再喝水

口渴時,我們體內水的丟失量已經達到體重的1%,身體的機能已經開始受到影響,長期如此,對腎臟也不好。


建議大家每天分時間段喝水。

2

飲料當水喝

常年把飲料當水喝,飲料中的糖、磷酸鹽會導致人體鈣流失,尿液中鈣含量隨之增多,繼而可能形成腎結石,對腎臟微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

3

不淨化直接喝

由於水源受到汙染,而目前自來水淨化工藝普遍老舊,不能把原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去除乾淨;即使燒開水也不能解決;

其次是,二次供水問題,經過漫長的管道輸送和二次供水設施之後,又形成了二次汙染;

因為水可以清除人體各部分產生的有毒物質,經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長期喝未經淨化的水,對肝腎有很大傷害!

二、怎樣喝水最好?

1

每天1500~1700毫升水

一般來說,一個健康成年人體內每天會通過排尿、呼吸、排便、皮膚蒸發排出2500ml水。

除了從食物中可獲取約1000ml的水分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推薦成年人每天喝水 1500~1700 毫升,一般的杯子差不多是 200~250 毫升,換算一下就是 7~8 杯水。

不過,杯數僅供參考,關鍵是滿足身體需要。

很多時候喝 8 杯也不一定夠。比如,夏天或高溫環境下出汗多,秋冬季氣候乾燥,運動前、中、後,想喝就多喝幾杯。不要拘泥於數字。

文盲害自己,水盲傷全家……


對於部分腎病患者來說,要遵醫囑控制飲水量。因為喝進去排不出去,會引起水腫,也易加重高血壓。

而泌尿系感染患者,如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等,多飲水、多排尿對病的康復是十分有利的。

2

小口喝水

喝水要先含一口,浸潤整個口腔後再喝下去,每次200ml左右即可。

這樣可利用生物回饋機制傳達口渴中樞,讓身體細胞知道有水分要進入身體,以便充分吸收。

3

最好喝溫水

溫水相較於冷水對身體更溫和,不刺激,比較有助於身體吸收利用。

三、生活中的飲水誤區

1

把燒開的自來水當成安全優質飲用水

改變飲水習慣十分重要。含餘氯超標及二次汙染的自來水燒開再飲,並不安全,這在國際上早有定論,原因是燒開的水所含的消毒副產物。但是,大多數人仍把這種水當成安全優質飲用水。

2

誤把安全水當健康水

健康水建立在乾淨水、安全水的基礎上,是不是健康水,最低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沒有汙染,指水必須無毒、無菌、無雜質、無異味;第二,是符合人體生理需求,指水含有一定的有益微量元素。純水是安全水,但長期喝並不健康。

2

有水垢不是好水

許多人喜歡燒開不會產生沉澱的水,討厭燒開會出現的”水垢“。實際上,法國依雲等優質營養型礦泉水燒開都會產生沉澱。這些沉澱下是人體必需的鈣、鎂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