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來的病,需要這一個字化解!不是補藥、不是運動……


吃出來的病,需要這一個字化解!不是補藥、不是運動……


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

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就是“水”。

水在人體中的作用:

水是能量的主要來源,

它是身體的“流動資金”。

水在身體所有細胞內部產生電力和磁力,

它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水是細胞結構的建築粘合劑。

水可以防止基因遭破壞,

並使基因修復機制更加有效。


據調查,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現有超重和肥胖人數分別為2億和6000多萬。大城市成人超重率與肥胖率更高,分別高達30.0%和12.3%,兒童肥胖率已達到8.1%。

一句“民以食為天”道出了飲食對人的重要性,30多年的改革開放,讓14億中國人吃飽穿暖,但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各種慢性疾病的困擾,究其原因,我們是進入了營養誤區,吃的高脂、高糖、吃的過多,還不愛喝水!

適當餓肚子,讓器官得到休息

病從口入,很多時候,疾病的發生不是因為吃得不夠,反倒是因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醫書中,都將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稱之為“爛腸之食”。

每個人都想自己健康長壽,那就需要遵循古訓,做到“食飲有節”,五味清淡可養五臟,健康就從口入了。

富養精神,窮養身體

多看些有營養的書,讓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少吃點大魚大肉菸酒,適當餓肚子;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養生功法,才能保持全身經絡通,氣血活,組織器官功能旺盛。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

“飲食”該是“食以水為先”,營養專家指出,現代人的飲食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營養不足,一種是營養過剩。多數人對營養的認識還停留在高脂肪、高糖、高熱量的食物上。

據有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的疾病都是由於人們飲食不當所造成,其中主要原因是營養攝入過多、造成體內消化過剩,反而變成營養負載,而更的多是缺少水分導致代謝障礙,積累過多轉化成各種疾病。

水是所有食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溶劑。

水可有助於食物分解成細小的顆粒,

促使它們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

水可以提高身體吸收食物核心物質的效率。

水可以運輸身體內所有物質。

水可以大幅度提高骨髓免疫系統的效率,

因此可以提高防癌的效率。

吃出來的病,需要這一個字化解!不是補藥、不是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