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这饭死难吃(下)

要我说,世人在很多地方“死要面子”,尤以“名利场”为最。

先说职场。

我相信,你在职场上一定遇到过百屁不懂但好装“百事通”的领导;上述小故事里的领导或许只是部分领导的一个缩影。你低三下四给人去汇报工作,不是嫌你说话吐字不真,就是你写的东西狗屁不是,反正怎么看你都不顺眼。你给足了面子,企图表达尊重,对方倒摆起了架子,口口声声“恨铁不成钢”。不巧正好赶上领导心情不好,你指定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王小波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说,他插队时遇到个很坏的领导,为了发泄心头之愤,他就以编故事的办法,把那领导从尾骨写起,让他一寸寸变成了一头驴。我从这故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假如遇上的领导太坏,只能说明那货前世是头驴;跟驴较劲,我们犟不过,无论对错,跟着走就行,大不了驴死车翻。

我见过一个这样的领导,不知怎么活到了天命之年,反正给人感觉很会装叉;后来我才知道,人家还是公司大股东。这才恍然大悟!你别看那人很难伺候,可有人偏偏就会逢迎;大概是“同类相惜”吧!有个家伙,平时跟我们称兄道弟,人五人六,看上去没什么特别“惊人”之处,但在那位百屁不懂而又油盐不进的领导眼中倒是个难得的人才。那家伙跟领导聊天真有一套,既不失尊重,又很得领导欢心,一场对话下来,双方都红光满面,不明真相,还以为俩货原本就是“好基友”。

我们没事就“研究”这位马屁高手,结果发现,那厮“很好面子”,而且还有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破嘴。有人跟我说,好面子的马屁高手有“共性”:情商很高,智商一般。再一“研究”,的确如此。好面子,马屁高手,合在一起就是“屁以类聚”。“深究”下去,我们发现那领导也很有“屁性”,对看不顺眼的下属,一万个不放心,对看上眼的,甚至可以“以身相许”。

事实上,很多马屁高手都是“山间竹笋”、“墙头茅草”,他们或许有很高的学位(当然也有没学位的),猥琐模式“随机启动”,你一眼就能看穿,多看一眼指定想吐。他们给足对方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这功夫真不一般,你能练个八成,就能在薄情的世间所向披靡,自然也就能深情地活着。

“面子”这饭死难吃(下)

人如其“面”。

再说商场。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话说回来,哪个“名利场”不是战场?

我曾在一个非常舒适的周末上午,背着两本书,外加一点零食,煞有介事地跑到一座森林公园去装相。正在我装得入迷之时,有个老大爷凑过来,问我看什么书,做什么工作,问了一大堆“事不关己”的问题,我都一一应答,聊得起劲,他给我讲了讲他儿子的故事。

老大爷说,他是个退休的“人民教师”,彼时同事之间相处还算简单——假如跟他儿子情况相比的话。

他儿子很会赚钱,但没学会赚钱之前,真遭过不少罪。首先一点,坐个公交去跟人“谈生意”,一旦被发现,对方认为你不是来谈生意,而是来“捣乱”或“讨饭”。等你有了经验,下次去开辆好车,哪怕借来的车也无所谓,对方一看到你,就上赶着点头哈腰打招呼握手,不用谈,生意已成了一半。这其中有个最关键的因素:面子。

想在“名利场”上如鱼得水,你就得“倍儿有面”;见过哪个丐帮弟子“走红毯”?

最后说说情场。

情场得意,做鬼风流;情场失意,做人如狗(甚至还有可能不如狗)。

情场好面子,多是“拜金女”、“物质女”和纨绔子弟的“专权”。纸醉金迷的世界,背一百块假名牌包的,就比背同价非名牌真货的要有面子;“表哥”也一样,瑞士产的就比国产有面子。

无论何时,这都是一个看脸的世界。所以,在情场,女人的包,男人的表;女人的脸,男人的面。女人好面子,实为男人撑面子。没包没脸的在名车旁玩照骗,没表没面的蹭豪车晒腹肌。为了“面子”,真是煞费心机。

我是失意一族,狗都不如,做不了“表哥”,也没脸“照骗”,情场话题就此打住。

“面子”这饭死难吃(下)

看我七十二变,原来只有一“面”。

洋人说中国人好面子,难道他们都“不要脸”?也不尽然。很多洋人,其实比中国人还“死要面子”。只是洋人名堂多,发明出很多新名词,喜欢偷换概念。什么“人权”、“人道”、“民主”、“平等”,诸如此类,细想就会明白,其实全是“面子”的“近义词”——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洋人,一开始不把其他种族当人看,后来发现“套路”不对,赶紧发明了这些名词,实不过为了“挽回面子”,而这个过程中又巧妙地给了受压迫者“面子”。

国人(曾)很怕“洋大人”,以致于如今我们还有心理阴影,见了洋人一定要足够尊重,意即面子必须给足。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回应,或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为什么会这样?在国际社会,“面子文化”就像川剧绝活,“变脸”才是“常态”。

甭说国内“面子”这碗饭死难吃,国际“面子”更难吃。否则,洋人也不会那么嚣张,任性扣押中国人,还不提前通个气。

要吃“面子”饭,须下死工夫。而“面子”的奥义,重在“变脸”;精通“变脸”,就是要你深谙察言观色。

然而,心理学家发现,深谙察言观色者往往都极其敏感自卑。原来,“名利场”上“面子工程”的“能工巧匠”,并非真是万能的“多面手”,其实不过自卑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