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面试谈薪,被称为面试成功与否的“临门一脚”

,可谓是“一拍定局”。但是,现实面试时,很多求职者采取的都是一种“被动应付”的方式,不会谈薪、不敢谈薪、不主动谈薪,成为大多数求职者面试的常态。尤其是初入职场者,比如大学毕业生,几乎都不敢主动谈薪!

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面子”问题。求职者会觉得主动谈薪,会让求职者感觉自己太看重钱,不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不主动谈薪”

(2)“底气”问题。大多数求职者的综合能力,都在招聘企业的硬性条件和标准以下,因此面试时会有一种心理,生怕自己被淘汰和筛选,这是“不敢谈薪”

(3)“贬值”问题。面试时,不知道如何谈薪,谈薪到底谈什么,对薪资的认知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基本工资的层面上,导致有时候,求职者有能力却没获得高薪资,这是“不会谈薪”

(4)“认知”问题。面试谈薪,不能就薪资谈薪资,要有“跳跃思维”,跳出薪资看岗位,将自己的价值信息释放出来。

(5)“勇气”问题。

这是大多数求职者面试时不主动谈薪、不敢谈薪的内在原因,没有勇气,总觉得自己初入职场,没有行业经验,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定位。

我将围绕“面试时很多求职者不敢主动谈薪”的职场问题展开论述,着重从求职者“不会谈薪”、“不敢谈薪”、“不主动谈薪”的角度,从“面子”问题、“底气”问题、“贬值”问题、“认知”问题和“勇气”问题五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下面的回答可以作为类似职场问题的标准教材来使用和参考

一、面试不敢谈薪的“五大原因”

面试不敢谈薪的求职者,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求职者居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1)“面子”问题

“面子”问题,是很多求职者在面试时不愿意主动开口的原因,总觉得说不出口,好像自己就是奔着钱来的。

其实,求职找工作,关键的环节就是薪资问题。根据前程无忧网的调查,面试能够成功的影响因素中,“待遇薪资”因素排在前三位。也就是说,大多数求职者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不满意面试的岗位待遇,关键就是薪资太低,达不到心理预期。

明明内心很在意薪资问题,嘴上却死死把牢,就是不开口,生怕被面试官认为,你是一个在意钱的人,生怕给面试官留下一个自认为“不好”的印象,这是很多求职者的通病。因此,求职者往往不会“主动谈薪”,被动等待面试官主动提及。

(2)“底气”问题

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很多求职者去面试时,都没有底气!

为什么?三点原因:一是求职者的能力,几乎都在招聘岗位的能力水平线上下浮动,并没有把握能够应聘成功

二是求职者本身就是以“竞争”的心态去进行应聘的,“多选一”的竞争态势,无疑会给求职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是求职者去面试时,气场强弱,高下立判,毕竟是面试官去“考”求职者,二者的位置,决定了求职者的心理地位

(3)“贬值”问题

贬值,针对的是求职者自己,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存在一种心理,认为自己有能力,只是没有与面试官去谈薪资而已。求职者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因为职场中评判你的能力和价值大小,薪资多少就是一个硬指标。

一旦面试时的基调起错了,后续的“贬值效应”会持续发生。比如,加薪环节、调岗环节,甚至是以后离职跳槽时,薪资的初始水平都很关键。

贬值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不清楚面试谈薪到底应该谈什么、如何谈!很多求职者,一来不会谈薪,不知道如何开口,不清楚怎样和面试官谈论薪资待遇问题;二是不了解薪资待遇的内容,除了基本工资外,薪资待遇还包括奖金、补贴、绩效等

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4)“认知”问题

求职者面试时,之所以很多人都不敢主动谈薪,或是不知道如何谈薪,还都是认知问题在作祟。只是一味盯着薪资,就薪资谈薪资,根本没有“曲线思维”,即从侧面让面试官感觉你对企业是有价值的。

所以,有面试经验的求职者,不是直接提出薪资问题,而是在各个环节中,通过不同方式,让面试官看到求职者的职场价值,让面试官对求职者有一个大致的认定标准和内在权衡,看似没谈薪资,其实处处在谈薪资

(5)“勇气”问题

“勇气”与“底气”看似一致,内涵却大有不同。底气,是求职者自觉能力有限;勇气,则是求职者对自己没有自信,对应聘岗位没有信心,似乎只是碰一碰运气,采取“将就”的方式,达到目的。

面试时,没有勇气谈薪的求职者,几乎都是毕业大学生或是初入职场的求职者,他们缺乏行业经验,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只是表象。

其实,背后的本质是“定位”问题,是求职者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业认知。一旦求职者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价值认定,相信面试谈薪不再是什么问题。

二、面试谈薪:“谈判意识”和“时机意识”

职场有句话:高薪资,都是谈出来的!既然面试谈薪,那就证明,面试谈薪是有规律的。

什么规律?就是如何提高面试成功的概率,即谈出一个高薪资的工作。

(1)要有“谈判意识”

面试环节,对求职者而言,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渠道和方式,最大化向面试官展示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求职者,一定要摆脱不自信、没有底气的意识,要在头脑中建立一种“谈判意识”。也就是说,谈薪资就要做好谈判准备,要亮出自己的“资本”,出现出自己的“能力”。

没有这种意识,面试谈薪时,就会经常陷入一种被动局面。

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2)要有“时机意识”

面试谈薪,要懂得在什么时机谈,才能更容易达到目标。

面试,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大多数求职者谈论薪资时,基本都是在复试阶段。无论是面试官提及,还是求职者主动提及,基本都是在复试阶段快要结束时,面试官觉得求职者有能力胜任招聘岗位时,才会触及薪资话题

如果前期就跟面试官谈论薪资,一来面试官对你的个人能力还没有了解透彻,还不能判断你到底能否胜任本职岗位,或是你的能力在什么水平;二来面试官也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你也不清楚自己的期望薪资到底在不在面试官的薪资范围内。

三、面试谈薪的“四个方法”

(1)主动思维

求职者既然去面试,无论内心对自己的能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无论有没有信心和底气,首先都要具备一种“主动意识”。

不要顾虑自己主动提出薪资,就会让面试官留下一个看重钱的印象,说到底,有哪一个求职者不想拿到工薪资。

那么,求职者如何规避这个“印象”问题?简单来讲,不要直接不讳地提出薪资,而要采取曲线方法,从侧面了解,询问面试官公司的薪资结构和加薪机制是一个什么情况

另外,主动思维还有一个要点:抛出问题,让面试官尽量多地透露出相关薪资信息,只有从中抓取到关键价值信息,才能对自己的期望薪资水平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话术模板】:

“您好,我还有一个疑惑,想了解一下,不知公司的薪资机构和加薪机制,是一个什么情况?”

记住,询问薪资问题时,话术尽可能简单,透露出关键词信息即可。

(2)浮动思维

很多时候,面试官会让求职者报出自己的期望薪资,以便进行“压价”,这是面试官的通常做法。

那么,求职者如何来应对?浮动思维,即求职者抛出期望薪资时,不要将薪资值放在一个点上,而要有浮动思维,给出一个区间,让双方都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就是通常的“下台阶”思维。

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来不至于使得求职者提出的薪资太高,远远超过了面试官能够给出的范围,让面试官觉得你是在“漫天要价”,而失去了一个本该可以获得职位的机会;二是浮动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双赢”机会,成功的概率也会很大。

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3)价值思维

凡是能够在面试谈薪中谈出高薪资的求职者,几乎都具备价值思维。

所谓“价值思维”,就是求职者要跳出“井底思维”,不要紧紧盯着薪资来谈,而要通过价值来提增薪资水平。

这种价值思维,可以规避两点:一是避免让面试官觉得求职者的格局较低,似乎纯粹是奔着薪资来的;二是可以间接转移面试官的视线,将面试官引到岗位本身上,与求职者的价值相挂钩。

(4)底牌思维

面试谈薪,求职者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薪资底牌,这样做可以向面试官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你很自信,对自己的职场能力有底气;二是你对自己的期望薪资看得很重视,有一种“志在必得” 的气势。

因为面试谈薪,本来优势就在面试官这里,求职者的气场通常就比面试官低。所以,面试谈薪,一开始就亮明底牌,态度坚定,对面试官也是一个心理定位。

为什么要具备底牌思维?就是因为面试谈薪,在一定阶段,具有固定性,一旦敲定之后,短期之内几乎没有再涨薪的可能。

为什么面试时“不敢谈钱”?“面子”胜过“里子”,黄连也不苦

结语

求职者面试谈薪,往往会出现不会谈薪、不敢谈薪、不主动谈薪三种现象,背后就是因为五种原因,一是“面子”问题,二是“底气”问题,三是“贬值”问题,四是“认知”问题,五是“勇气”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五个问题?首先,要具备两种意识,一是“谈判意识”,二是“时机意识”。具备了面试谈薪的基本能力后,采用“主动思维”、“浮动思维”、“价值思维”和“底牌思维”,就可以解决面试谈薪的基本问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