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九寨」《四川農村日報》:特禽養殖 不一樣的創業竅門

「媒体看九寨」《四川农村日报》:特禽养殖 不一样的创业窍门

「媒体看九寨」《四川农村日报》:特禽养殖 不一样的创业窍门
「媒体看九寨」《四川农村日报》:特禽养殖 不一样的创业窍门

四川農村日報

20181027期

全文如下

在九寨溝縣雙河鎮上甘座村,有個特禽養殖農場——佳怡特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農場。紅腹錦雞、藍馬雞、白腹錦雞和孔雀等珍禽,這些過去只有在動物園內才可以觀賞到的特種珍禽,如今成了九寨溝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門路。

基地佔地30餘畝

近日,筆者來到佳怡特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農場,見到了農場主人李苗。

走進養殖農場,儼然進入了一個小型的“珍禽展覽館”:林地裡,壯實的鴕鳥昂首挺胸,美麗的孔雀悠閒漫步,色彩斑斕的紅腹錦雞和藍馬雞嬉戲覓食,憨態可掬的鴯鶓、能產出綠皮蛋的綠殼蛋雞隨處可見……

李苗介紹說,紅腹錦雞又名金雞,是我國獨有的珍貴品種。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馴化,錦雞已經實現了人工飼養及繁殖,成為我國特有的、馳名於世的觀賞珍禽,同時又是難得的山珍野味。在他的錦雞園裡,除了紅腹錦雞還有白腹錦雞。

“現有的這些都是存欄種雞,大約有2600多隻,一欄有4只錦雞,1只公的,3只母的。”李苗介紹,養殖農場從最初的佔地2畝發展到如今的30餘畝,從最初飼養1個品種紅腹錦雞發展到現在飼養藍馬雞、白腹錦雞、孔雀等13個品種,從最初的60只發展到總存欄2600多隻,年銷售從負支出到現在年收入將近20萬元。

懷揣致富夢想

6年前,李苗懷揣致富夢想開始了特禽養殖。從養殖紅腹錦雞入手,“買回來120只,可等運到農場,只存活了一半,經濟損失達7萬餘元。”面對困難,李苗一直堅持下來。接下來,不到兩年光景就發展到存欄300只的規模。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卻瞬間將他的致富夢擊得粉碎,一天工夫,雞舍內的紅腹錦雞隻剩下100只。到現在李苗仍清晰地記得那一天,一趟一趟往車上搬運病死雞的時候,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是一齊流的。他回憶道,那天用於焚燒病死雞的汽油就花了200多元,連同給雞用藥的費用,這一年他一共損失了20餘萬元。

李苗不甘心就這樣認輸,通過在網上閱讀大量養殖致富信息後,他認準了“特種珍禽養殖”這一行。反覆琢磨之後,李苗明白了林下養殖只靠自己的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專業的技術指導。

2014年,李苗先後前往成都、濟南等地養殖公司,學習別人先進的養殖技術、管理模式、營銷策略,積累創業所需經驗後,用身上僅有的3萬元買回了8對紅腹錦雞。李苗起早摸黑地伺候著。現在,喂水、餵食、孵化等所有程序李苗都能一個人完成。

堅定創業路

2015年4月,紅腹錦雞、藍馬雞、白腹錦雞孵化成功,第一批雞苗開始順利出欄,淨賺5萬元。

與這些美麗的生靈朝夕相伴,李苗的心情每天都是燦爛的。李苗說:“每年我都會剛出殼的小雞,進行自主脫溫,然後在溫暖乾燥的雞舍中先行飼養,等到小雞骨骼發育成熟,就會將它們趕出雞舍,讓其在林下自主生活,人工投放生態飼料”。

2016年——2017年李苗持續獲得州縣鄉的項目扶持等資金共計70萬元,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開始逐漸擴大養殖規模和品種,累計投資近180萬元,各類珍禽年出欄達1000多隻。

李苗現場為我們算了一筆賬,以孔雀為例,每年清明以後開始產蛋,一年一隻雌孔雀能產十幾只蛋,孵化後幼崽賣300元一對,兩年後成年孔雀可賣到3000元一對,珍禽標本一對也能賣到2000元。

如今的李苗和九寨悅榕莊、簡陽野民特種養殖公司等企業簽訂了養殖合同,走進了高端市場,還和安徽某標本製作公司簽訂了1000多隻的錦雞訂單。

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價值觀,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媒体看九寨」《四川农村日报》:特禽养殖 不一样的创业窍门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