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竅門”多,不懂這些吃大虧

施肥“竅門”多,不懂這些吃大虧

1、看土壤施肥。

鹼性土壤不宜施用鈣鎂磷肥和磷礦粉;黏性重的土壤可適量施用粗有機物含量高的有機肥,以改良土壤的通透性;沙質重的土壤宜少量多次施用速效化肥,以減少肥料流失損耗。多施農家肥,土雜泥土可提高保肥保水功能。土壤肥沃,養分含量高可適當少施肥。

2、新鮮人糞尿直接施用汙染蔬菜。

新鮮的人糞尿中含有大量病菌、毒素和寄生蟲卵,如未經腐熟而直接施用,會汙染蔬菜,易傳染疾病,因此需要高溫堆漚發酵或無害化處理後才能施用。另外人畜糞尿還不能和草木灰、窯灰鉀肥混合施用。

3、多施某種營養元素伴生缺素症。

過多地使用某種營養元素,不僅會對作物產生毒害,還會妨礙作物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如施氮過量會引起缺鈣;硝態氮過多會引起缺鉬失綠;鉀過多會降低鈣、鎂、硼的有效性;磷過多會降低鈣、鋅、鐵、鎂的有效性。故在施肥時要重視各種養分的平衡,忌偏施單一種肥料,造成作物營養失衡,病蟲滋生。建議施用有機無機套餐營養嘉美紅利、贏利來、核動力、海力寶等。

4、施肥時赿靠近植株莖部,肥料赿不易被吸收。

這是在農村中存在較多的現象,這種施肥方法存在較大的危害。因為植物吸收營養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區,植物莖及根(根毛區除外)吸收營養成分很少或不吸收,施肥時赿靠近植株莖部(幼苗期除外),肥料離植株營養吸收部位赿遠,因此赿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過多,濃度過大,則容易出現“燒苗”現象的發生。因此,施肥時應根據植株的地上部生長情況及地下部根系生長情況確定施肥位置,確保施肥效果。

5、出現缺素症狀後,再施肥有些晚了。

肥料施入後,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農作物出現缺肥現象後再施肥,則會造成作物缺肥時間加長,造成減產,所以,施肥工作應根據農作物需肥特性進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同時,農作物的養分吸收也與光、溫、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關。光照強、溫度高、水分足則加快作物養分的吸收,相反,則吸收放緩,根外追肥因養分直接被葉片吸收,所以見效快,可遲施,但濃度要低,以防損傷葉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滲入植株根部,見效較快,也可適當遲施,幹施肥效慢,應早施。

6、看作物種類施肥。

禾穀類作物、葉菜類蔬菜對氮磷需要量較多;豆科、茄果、瓜類作物對磷鉀鈣肥需要量較多;微量元素硅和鈉是水稻、甜菜的有益營養成分,而對其它大多數作物並無明顯增產作用。建議選擇套餐營養系列嘉美紅利、贏利來、核動力、金點、腦白金等。

7、看肥料類型施肥。

肥料品種繁多,性質差異很大。如農家肥和緩效肥料宜作底肥施用,而種肥應選擇對種子萌芽出土沒有影響的腐熟農家肥、有機肥、化肥;易分解、揮發養分的肥料宜深施覆土,以減少養分損失,提高肥效。追肥宜選用速效套餐肥料嘉美紅利、贏利來、核動力,根外追肥宜選用養分含量高的套餐營養嘉美金點、腦白金。

如在冬季及早春等低溫季節施肥,施用碳酸氫銨要比施用尿素效果好。肥效快。碳酸氫銨屬於銨態氮肥,施入土壤後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尿素屬於酰銨態氮肥,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細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轉化成銨態氮才能供根系吸收。

8、提前看氣象預報。

注意收看氣象預報,可減少因不利天氣而造成肥料的損失。因為雨量的多少及溫度的高低都直接影響施肥的效果。如天氣乾旱不利肥料發揮作用,而雨水過多施肥,又容易使肥料流失。氣溫高,雨量適中,有利有機肥加速分解;低溫少雨季節宜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和嘉美紅利等;旱土作物宜在雨前2-4天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