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罪案件有效辩护宝典》一书前言

诈骗犯罪,又称诈骗类犯罪。诈骗犯罪是司法实务中常见高发的一类罪名。本书所指的诈骗犯罪,主要包括: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招摇撞骗罪等常见的诈骗类罪名。

《诈骗犯罪案件有效辩护宝典》一书前言

诈骗犯罪案件有效辩护

自2014年裁判文书网上线后,网络上公开了来自全国大量的裁判文书。考虑到2018年的部分裁判文书网未及时上传至网络,笔者统计了2014-2017年,平均每年的诈骗类犯罪案件总数接近43000起,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在全国都会发生约118起诈骗类案件,由此可见,诈骗类犯罪可谓当今社会中非常频发的一类罪名。

《诈骗犯罪案件有效辩护宝典》一书前言

其中,就单个罪名来看,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罪名,占了案件总数的90%以上。

《诈骗犯罪案件有效辩护宝典》一书前言

经笔者检索,2010年至今,案由为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以及属于金融诈骗罪的检察文书(指起诉书、抗诉书和不起诉决定书)共165926份,其中不起诉决定书共有14761件,不起诉案件占比8.8%。而同样是2010年至今,案由为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以及属于金融诈骗罪的判决书共有218531份。其中,无罪判决的案件仅有292件,此类诈骗案件进入法院阶段后,无罪判决率低至0.13%。

由此可见,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阻击起诉、实现案件无罪处理结果的概率比法院阶段高得多。出于现实的因素考量,即极低的无罪判决率,当案件进入到法院阶段时,根据案情可选择无罪辩护、轻罪辩护、量刑辩护以实现有效辩护的策略。就以集资诈骗罪为例,经检索,2010年至今以集资诈骗罪为案由进入到法院阶段的案件共2292件,最终判决结果显示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案件有362起之多,占比达15.8%,相比于集资诈骗罪无罪判决率为零的司法现状,选择仅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轻罪辩护策略不失为一个良策。

之所以诈骗犯罪成为司法实务中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因为诈骗犯罪与经济纠纷密切相关,现实中很多经济纠纷遭受损失的一方常会自我定义为“被害人”,寻求刑事手段处理。刑事诈骗、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合同欺诈)、民事纠纷(民事违约)的区分界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存在一定的复杂疑难,缺乏一个权威、清晰的界定标准,这也是诈骗犯罪指控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鉴于诈骗犯罪日益频发,为实现诈骗犯罪有效辩护,维护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达到以个案促进司法进步的目标,我们编写了

《诈骗犯罪案件有效辩护宝典》一书,本书内容分为办案感言、辩护要点总结、有效辩护、办案技能与技巧、办案实录、实务研究六大系列,将总结广强律师事务所诈骗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律师多年办理诈骗犯罪案件的实务经验与研究之精粹,希望本书能够经受住司法实务之考验,为司法工作者、刑辩律师办理此类案件提供有效参考。

最后,本书之成就,得益于广强律师事务所诈骗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多位成员的协力与襄助,在此以感恩之心表示由衷谢意!

肖文彬

2019年1月29日于广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