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拜年收紅包,走親訪友、親友聚餐是春節的主要內容。春節,拜年串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釐清家族人物關係和各種稱謂;走親訪友,可以讓他們學會年俗傳統文化和禮儀。走親訪友過程中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素養,也成為了家庭教育效果的檢驗。家有“熊孩子”,則成為部分家長最為頭痛的事情之一。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1、拜年的禮儀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禮儀從打招呼開始。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家長要鼓勵孩子大方地與一眾親朋好友打招呼。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瞭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所以,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

現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親戚走動也有所減少,親戚間的稱呼許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告訴孩子,到了親戚家後,一定要微笑著和各位親朋好友打招呼。如果不是很熟悉,叫不上稱呼,微笑著揮揮手說句“您好”也是可以的。

溫馨提示:孩子面對不熟悉的人和環境自然會緊張,父母不要著急,更別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可以允許孩子先熟悉一下環境再叫人。對於內向害羞的孩子,父母事先要說清楚:可以遲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也要代表孩子跟親戚朋友解釋。年邁的長輩喜歡不停地撫摸孩子的頭或是和孩子說話。有的孩子不喜歡這樣,要麼不耐煩地跑掉,要麼表現的很害羞。對於這樣的情況,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如果奶奶摸你的頭,那表示她喜歡你。你可以對她笑一笑,然後輕輕地抓著她的手,和她友好地握手。”

吉利話不可少。“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家長要教會孩子怎樣使用春節的祝辭。當見到年紀比較大的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當見到做生意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當見到工薪階層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祝福的話語,就像一陣春風,能讓人心情舒暢。過年的時候,家長可以多教孩子一些祝福的話語。如果寶寶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弱,家長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等。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春愉快”、“歲歲平安”、“大吉大利”等簡單的吉祥話和祝辭。

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2、收紅包的禮儀

拜年時,孩子會收到代表祝福的紅包。父母要告訴孩子,長輩給紅包時,要雙手接住,然後禮貌的說“謝謝”。如果孩子害羞或者還不太會說,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說“謝謝”。

接過紅包後,千萬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拆開,因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最好的做法是將紅包放到父母或自己的口袋裡。如果孩子想看,最好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比如,洗手間。如果孩子看到了裡面的錢數,不要當著大家的面說出來。

此外,要向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紅包不在多少,而是過年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心意和祝福。同時,要教導孩子不要攀比。如果在場的其他小朋友想知道你的紅包拿到了多少錢,可以對他說:“對不起,我不想告訴你。”

需要注意的是:親戚朋友給壓歲錢時,很多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拉拉扯扯,或把紅包搶過來還給人家。這樣會讓孩子非常迷惑,他們不懂大人們的社交心態,反而容易讓小小心靈受到傷害,倒不如大方的接受祝福紅包,然後致謝。如果發現給的錢太多了,就到私下裡解決。

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3、待客的禮儀

春節期間,家中客人來往較多,在家裡待客正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極好機會。家長要鼓勵、引導孩子和客人親切相處。不要讓孩子以為招待客人只是爸爸媽媽的任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春節期間少不了互相串門,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當有人來拜訪時,一定要笑臉相迎。聽到客人的敲門聲,要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把客人領進門後,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後,孩子可以與父母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接待的是和孩子差不多年紀的小客人時,要告訴孩子:小客人來了,應禮貌友善地接待對方,可以憑自己的意願將食品、玩具等與小客人分享。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孩子講明誇獎別人是一種禮貌,並不代表忽視了他。

客人與父母交談時,孩子不能隨便插嘴,如果有事,可以說“請問可以打擾一下嗎”。當客人與自己交談時,要落落大方,誠懇禮貌,不要敷衍。在和人說話是,眼睛要直視對方,不要低著頭或躲到一邊。家長要提醒孩子,在與人交談時,聲音要適中,不要咋咋呼呼的,也不要扭扭捏捏的。說話速度慢一點,不要太快,不然對方會聽不清楚。

客人起身告辭時,應該起立,和爸爸媽媽一起送客,不要待在自己的房間裡閉門不出。將客人送到門口道別,並邀請客人下次再來。有個細節要注意下,一定要等到客人離開後再關門。

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4、做客的禮儀

春節期間,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帶著孩子走親訪友、出門遊玩。在這段“特殊時期”裡,孩子跟別人的接觸比較多,也最能體現出孩子是不是懂禮貌、有家教。如果去別人家做客,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些,做個禮貌的小客人:

以往過年,講究穿新衣新鞋,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隨時都會穿新衣,過年也就不那麼講究了。但是走親訪友,去別人家做客,衣著整潔還是要做到的。

去做客時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後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

進入屋內後,要聽從主人的安排。主人沒有說請坐,就不要坐下。如果房間裡有長輩,要先等長輩落座再坐下。在別人家非常忌諱左看右看,東張西望,更忌諱隨意走動,進出別人的臥室等私人領域。除非得到別人的同意。

孩子都有好奇心,而陌生的環境最能激發起孩子的探索欲。但若總是不經主人同意就碰人家東西,孩子會失去界限感,而且顯然會造成道德問題。不能亂開抽屜,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床上床下亂竄,穿著鞋踩沙發等等。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亂動東西,經主人同意,使用過的東西儘量物歸原處。

孩子是比較直的,看到喜歡的東西容易愛不釋手,甚至想拿回家去。這時主人可能很為難:同意,自己的孩子沒得玩;不同意,又顯得很小氣。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裡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走的時候也不能擅自帶走。

孩子玩起來不管不顧的時候很多,父母記得告訴孩子,做客時過於喧鬧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現,要有所剋制。記住,別人家不是自己家,基本的尊重和禮貌是必須的。

春節走親訪友,不想寶寶“討人嫌”,這些過年禮儀要知道!

5、餐桌禮儀

春節期間總免不了外出就餐或者和親友聚餐。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情況,因此,對於還不能自己吃飯的寶寶,帶寶寶出去聚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帶著這些“小麻煩”,就餐時間可能需要儘量加以控制。對於已經能夠自己吃飯的寶寶,春節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矩”,免得到時尷尬。

無論是在自己家還是親戚家,用餐時都要按照長者先,幼者後的順序入座。中國人的老規矩是,吃飯時長輩先坐下吃,晚輩才開始吃。讓長輩先動筷,家長要鼓勵孩子給長輩盛飯。

很多家庭會單獨給孩子分出來一些食物,讓孩子先吃。可如果孩子年齡不小了,還是不要搞特殊化了。有些寶寶因為在家中吃飯時,總是能吃到自己最喜歡的食物,而在外聚餐稍有不如意就會大哭大鬧。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在盤子裡翻來翻去,或者把自己喜歡的菜擺在自己面前,這會顯得很自私。

在餐桌上不要把筷子、勺子或刀叉當玩具,更不能敲打碗筷。到別人家做客,敲飯碗是在催主人上菜。很多人家認為這不吉利。

在別人家做客時,無論主人準備的飯菜是否合口味,都要感謝他們的款待。用完餐後,將殘渣收拾到垃圾箱,並將椅子擺正,禮貌地對桌上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的鏡子。春節來往,最能反映的一個家庭的文明情況,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方面從小朋友的表現能看出爸爸媽媽日常的教導,另一方面從父母的舉止也能預見小朋友的表現。在春節之際,較為頻繁的社交活動是讓孩子學習禮儀禮貌的最佳時機,正所謂“言傳身教”,父母不僅僅要教會孩子怎麼做,更要用自己的言談舉止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