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區2018年度水務工作成績單發佈!

2018年,建鄴區城管(水務)局緊緊圍繞年度水務工作目標任務,緊扣“生態為基、綠色發展”的治理理念和“1536”的發展思路,全面推行了“河湖長制”,通過“吾水共治”促進全區治水形成合力。

建鄴區2018年度水務工作成績單發佈!

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

在“五水和諧”的成績單上,河湖水質量提升、雨汙分流改造、水務執法監管、排水許可證辦理、河湖“三亂”整治等工作成效斐然,在國家“兩部”對水環境進行全面督查和專項巡查中,建鄴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著眼民生水務根本出發點

建鄴區2018年度水務工作成績單發佈!

水環境整治效果圖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整治提升這一民生工作,區委常委會多次專題調度水環境並對全區水環境治理成效予以充分肯定。2018年3月底,區水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辦公室正式成立,出臺了《河西·建鄴水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辦公室工作方案》和《建鄴區2018年水環境提升實施方案》,河道治理及河湖長制例會、水務專題推進會等周例會制度得到延續,重難點問題得到了及時研究,各項工作落實實現了統籌推進。

在雨汙分流方面,按照全市雨汙分流三年攻堅計劃,截止到2018年12月底,累計完成應天大街以北地區120個排水單位雨汙分流改造(含自加壓力29個),實現了雨汙分流改造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既定目標。

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在全市率先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的“建鄴區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助力中部地區錯接點整改,形成了一套建鄴特色的錯接混接點整改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9條道路18處及63個小區、企事業單位328個錯接混接點整改工作,基本解決汙水下河問題,同時解決雨水進汙水管道問題,有力提升區域整體水質標準。

以老百姓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完成了胡家閘泵站、燕山路積淹水點改造、白龍江東街汙水管網改造等民生項目,基本消除全區積淹水點,提升區域整體排澇能力;著力推進並基本完成了典雅居等3個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作。2018年12月19日,江東路DN1500供水管道自然爆管,建鄴區高效、有序做好管道搶修的相關配合工作,為減小損失,儘快恢復供水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織密安全水務無形保護網

2018年,建鄴區防汛抗旱指揮部進一步修訂完善《2018年建鄴區防汛應急預案》,並同步研究制定了《建鄴區泵站防汛排澇調度方案》,對燕山路萬達廣場、積賢街、江東中路與所街等易積淹水點制定了“一點一案”。

汛前,共開展5次大中型防汛實戰演練;完成燕山路臨時泵站擴容工程,累計完成燕山路等100餘條道路590公里干支管道的清淤工作,清撈窨井26368座,開展全線CCTV檢測,確保排水管網通暢無阻;加強“智慧防汛”運用,實現防汛實時、可視、動態、智能、共享。

以安全生產零事故為目標,認真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誰分管誰負責”的原則,推行安全生產年度報告制和事故發生單位評優“一票否決”制。

區城管(水務)局重點對今年在建項目開展每週一次的安全專項檢查,全年累計檢查超過50次,各施工單位自查達400餘次,確保安全不留死角。


站穩資源水務建設落腳點

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2018年建鄴區4個居民小區獲批南京市節水型小區,佔比全市1/5;創建節水型學校3所,申報省市級節水型單位6家,全區申報節水型單位20家,同步組織20家學校、衛生中心開展水平衡測試。 。

推進水功能區建設,根據市水務主管部門關於水功能區達標整治工作要求,建鄴區編制了水功能區建設方案,區政府正式發文實施。著力推進長江南京夾江(建鄴段)飲用、漁業用水區(右岸)、莫愁湖2處水功能區的建設。莫愁湖2018年4月份實施生態治理後,水質將穩定優於IV類;長江右岸沿線目前水質穩定在II—III類,根據要求將繼續做好泵站管控等工作,確保2020年前水功能區穩定達標。

抓好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根據《建鄴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2018年5月26日,依法拆除了夾江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擅自違規經營的高爾夫球場。同時制定了《2018年建鄴區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方案》,對轄區內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開展全面排查和每月普查,完成了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補償工作考核,按照《南京市生態保護補償工作考核方案》要求開展自查自評,配合市環保局開展了生態紅線保護區界樁的定位建檔。

潤滑生態水務持續發展軸

2018年5月和10月,國家“兩部”兩次對河道整治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和專項巡查。委區各治水部門、街道及責任單位圍繞三條國考河道,全方位保障建鄴區迎查工作,取得“零交辦”問題的優異成績。

2018年,著力強化了奧體北河、沙洲東河等7條國、省、市考河道的生態治理措施,實施河道匯水範圍內錯接混接點整改回頭看,常態化做好引補水,加大河道養護保潔力度,進一步提升河道水質,民意測評已連續5個季度超過90%,沙洲西河等河道水質氨氮等指標已穩定趨於IV類水標準。

此外,2018年啟動的南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南湖水環境提升工程、莫愁湖水質提升工程等4個工程項目均在有序、科學、高效推進中,沙洲西河北端(應天大街—所街)水環境提升工程、向陽河(泰山路—向陽泵站)水環境提升工程以及蓮花河東段、下圩河北段、江心洲新建2.4公里河道等工程項目已全部完成。

加強法治水務利刃震懾力

強化水務執法監管,建鄴區城管(水務)局2017年在全市率先成立水務執法中隊,2018年建立了全覆蓋的水務執法監管模式,累計巡查河道、在建工地、沿街商戶等涉水單位459餘次,勒令現場立即整改到位193家,開責令改正通知112起,立案處罰結案25起,限期整改完成88家,處罰金額36.85萬元,對違規非法亂佔、排水等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加強排水許可證管理,注重宣傳引導。通過上門發放《致排水戶的一封信》等方式,向排水戶宣傳法律法規,還原社會主體責任,動員社會人員參與治水工作,屬地街道同步督促。2018年,建鄴區排水戶排水許可證辦理率已達84%,超額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大力開展河湖“三亂”整治工作,率先在全市完成了省河長辦督辦的長江建鄴段紫光田園、來順船廠等7處河湖違法問題;同時加快推進12項長江岸線保護工作,全力做好河湖“三亂”3大類共17項整治工作。


夯實河湖長制核心支撐點

2018年,區委、區政府發文更新了建鄴區三級河長,構建起了功能更加完善、覆蓋更加全面的河湖長責任體系。2018年以來,36條河湖84名三級河湖長累計巡河8177次,其中區級河長巡河104次,累計召開專題推進會1719次,全面保障河道水環境穩步提升。

同時,建鄴區河道更新了41塊河湖長公示牌,栽種河道警示牌161塊,江心洲區域緊跟步伐,落實11名河湖長,沙洲、興隆等街道還配備了民間河長、環保督察員、“河小二”等;同步落實全區小微水體普查等年度新增重點工作,公示32個小微水體河湖長或責任人,真正實現了“吾水共治”的良好局面。2018年8月1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建鄴區河湖長制公示牌進行了拍攝報道。

落實省、市河長工作要求,同步完成對街道河長辦的年度考核驗收工作,公開河湖長職責、河道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在社區櫥窗、小區大屏內公示河道水質等治理成效,同時接受公眾監督。合理運用全市河長APP等信息軟件,合力保障全區水環境治理工作實效。

準確把握新時代水務建設管理的定位,聚焦河西“城市客廳”“生態客廳”建設的品質定位,全力打造建鄴生態宜居的綜合水環境是擺在建鄴城管水務人面前的長期課題。回首2018年,建鄴水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9年,建鄴區水務將根據區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的精神,堅決夯實各項工作,抓實長效管理機制,基本消除建成區域內劣Ⅴ類水體,鞏固雨汙分流成效,推進河湖生態治理,進一步提升河湖水質標準,為廣大市民打造品質更佳的城市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