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有人提出地球上的生命不是由本土生長起來的,而是從其他星球上“飄”下來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科學家都認同這種觀點。其中有位叫阿列紐斯的,在他的著作《宇宙的形成》一書中描述道,宇宙一直都有生命的“種子”,依靠太陽光的壓力,不斷地在新的行星上“安家落戶”。而當生命“種子”也“飄”到地球上時,我們地球也就開始有了生命,最後慢慢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種類。可惜,沒過多久這種觀點就被推翻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光裡有許多具有強大破壞生命能力的射線,如紫外線的存在。即使宇宙中真的有生命的“種子”,恐怕還沒來得及“飄”到地球上,就早早“夭折”了吧!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那麼,生命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經過現代科學家們的長期研究,認為生命不是由什麼神創造的,或是從其他星球上飄來的,而是緩慢地從沒有生命的物質中演化而來的。在50億年前,地球上還沒有生命的存在。地球可以說是個火球,酷日當空,電閃雷鳴,大地上到處都是火山噴發出的熔岩。後來,經過不斷的散熱,地球表面才慢慢地冷卻下來。於是天空中的水蒸氣也不斷凝結成雨點降落。這個過程經過了上億年的積累,於是形成了原始海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天空中各種原始大氣如氫氣、氨氣、氮氣、甲烷等在這種高溫環境下,形成一種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核甘酸和氨基酸。這些生命的“小顆粒”也隨著雨水流進了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小顆粒”間的相互作用、互相合並,這些“小顆粒”慢慢又合併成“大顆粒”,也就是組成生命的基本物質:蛋白質和核酸。有了這兩類物質,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又合併演化出一種類似細菌的原始生物,這樣地球上也就誕生了最原始的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這就是一個目前被科學家普遍接受的一個生命的大概產生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