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年過了一半了,從大年三十一直想寫一點關於年的東西。思來想去,就寫寫青島地區農村過年掛的那幅“大畫”吧。

關於這個“大畫”,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我們這裡叫“祖子”,有的地方叫“軸子”、“家堂”。

祖子與家譜不同,但又有相似之處。

家譜是以表譜的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

祖子,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家譜的一部分,過年的時候將其懸掛於家中正北。

文革時期,很多家族的祖傳的祖子被付之一炬,據父親講,我們家的還是父親在老譜被燒之前,偷偷抄了一份手寫版的,這才保留了下來,否則今天連祖先的名諱也不知道了。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那麼,這幅大畫上到底有哪些內容呢?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畫面上有一座高大的宅邸,門前有一群身著官服、頭戴烏紗的官員,有老人,有孩子,互相拱手寒暄。在官本位為主導的年代裡,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就是做官,這些官員形象,寄寓著本族人才昌盛的美好祝願。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樣式如何,畫面的官員們的形象是包含明清兩代官員形象的,這實際上也是寓意家族綿延不絕的意思。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大宅的正門寫著“祠堂”二字,原來是本族的祠堂。門上的對聯一般是:“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長。”俎豆是祭祀用的兩種器具,用來盛放食物,平盤為俎,高腳為豆,這副對聯的意思是希望家族的祭祀千秋永在,這一支脈可以綿延百世。也有版本寫作:“祖德宗功千載澤,子承孫繼萬年春”的,說的是祖宗的功德永遠恩澤後人,而子子孫孫永不絕嗣的意思。側門上的對聯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說的是除夕之夜的時間交替,新年舊年在半夜裡完成了更迭。也有版本作:“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表達的則是對後世子孫的要求,要忠孝傳家,要勤讀詩書。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正門兩旁的小帖上寫的一般是“木本”“水源”兩個詞,所謂“木本”,是木的“根本”,“本”字本來是一個指事字,在“木”字的底下加一橫,告訴你,就是這個位置,其實說的就是根部,而祖先顯然是我們的根。同樣,“水源”的意思自然就是水的“源頭”,發源地,意思是相同的。

門兩旁的獅子,如果仔細觀察,其實是一雌一雄,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習俗,成對的石獅為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爪子所踩之物來辨別雌雄。 爪子為球,象徵著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爪子踩著幼獅,象徵著子孫綿延,必為雌獅。石獅有“辟邪”的作用,又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所以還有“尊貴”和“威嚴”的寓意。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進入祠堂的正門,是海上日出的照壁,繞過照壁,院落裡有鹿與鶴在遊弋。鹿與鶴象徵長壽,所謂“鹿鶴同春”,這兩種動物介於神話與現實之間,是喜聞樂見的祥瑞。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再往裡,是長長的甬道,青磚鋪地,往前有團花的蒲團,供跪拜用。甬道也是祠堂的中軸線,以這條線為基準,兩側對稱。

仔細看兩邊的內容,往往有“琴棋書畫”或“梅蘭竹菊”的樣式,又或者有“蓮花”或“牡丹”,蓮花因為多子,一直被視為祥瑞,有“蓮生貴子”之說,而牡丹則因為是花中之王,被賦予了富貴的含義,稱之為“花開富貴”。在一些版本里還有花瓶,瓶中又以如意或笏板為主,如意不必多說,笏板是古代官員上朝用來記事的工具,多以象牙之類材質製成,所以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可以說,祖子是一種民間藝術,有著豐富的民間符號與吉祥紋樣,是為數不多的還有實用功能的活化石。這是宗法制度在民間的餘絮,亦是祖先崇拜的舊俗,追其源流,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相信大家看到了中間神道兩側的格子,祖子上的格子有兩種情況,這是用來填寫祖先們的名諱的。

李展飛——《傳統文化之過年的那張“大畫”上到底畫的啥?》

在空白格子上填寫上祖輩們的名諱,名諱位置有明確的規定,男左女右,不能頂天(不能寫到最上一行)。男的只添名,不帶姓,因為供奉的必定是本家祖先,不會有外姓。而女的則只有姓,名字則以“氏”代替,比如“張氏”“王氏”等,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種體現。

有些地方在填寫祖先姓名的時候,只填寫本支的,而不填寫族內其他長輩的,而大部分地方還是要填寫族內其他長輩的,比如爺爺的兄弟們及其子侄輩的,嚴格的填寫法,還要根據長幼,將順序排好,但本支的祖先必定是在最靠近甬道的那一格。

有的祖子,空白格被分成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不能填寫,只能填寫下部分,因為上部分空白格代表的是不知道名諱的先祖們。

堂上坐著兩位老人,一男一女,二人中間有一靈位,一般來說,靈位上填寫的始祖的名諱,也有一些地方填寫的去世父母的名諱,個人認為是不準確的。

而最頂上的牌匾上一般寫的是四個字:“慎終追遠”,這是出自《論語學而》中的“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是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教育我們要謹慎地對待祖先的意思。

除夕當天,上午掛起祖子,擺好供桌,下午家中男子們一起去祖墳放鞭炮請先祖們回來過年。回家之後,在祖子前上香燒紙。

年初二下午日落之前,家中男子們聚到一起,下好餃子,在祖子前叩頭,唸叨著讓祖先們回去,然後一起到門外燒紙錢放鞭炮。

結束之後,回到屋裡收起祖子放好,來年除夕再拿出來掛,依次循環。

以上我講的基本是青島地區的風俗,其它地區基本上大同小異,大方向是相同的。祖子,不是迷信,而是祖先信仰的產物,是一種特殊的風俗。

在北方過年掛祖子的地區,過年不到祖子面前去磕頭,那真就不叫過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