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冬日暖陽中的激情駿馬,與花木蘭的傳說有關


趕到木蘭草原時,已是黃昏時分,太陽落入山的那邊,錯失了拍夕陽的最佳時間。晚飯時聽說:明早六月點半草原上會放馬,日出的時間大約是7點10分,說不定還會有晨霧出現。這可是個好消息!晚上早早地將長焦鏡頭換好,把無人小飛機的電充滿,只待明早佳時。

草原戀曲 美麗依然 清晨,晨曦中的木蘭草原從睡夢中醒來,霧靄徐徐地從溝壑爬上來,如煙. ......炊煙裊裊的古樸的村落一片朦朧,如夢如幻。青山綠水低吟著的木蘭草原,宛如一幅青綠山水畫長卷,讓我久久駐足......若不是同伴提醒,差點又錯過了美景,抓起攝影包衝下了樓。

彌散的晨霧纏繞著木蘭草原,地上白色的薄霜與冉冉升起的朝陽輝映,完美詮釋了冬日草原的晨韻。

草原很大,讓我們有些暈頭轉向,不知馬群在那裡?還好,隱隱約約聽到對面山坡上馬的鳴叫,我們迅速奔了過去。

一輪朝陽從山邊升起,溫暖著清冷的草原,晨曦中的馬兒,有的在啃食著青草,有的在閒庭漫步舒展著筋骨......

“群馬、日出、晨霧”就這樣完美的呈現在我的眼前,美的讓人窘息,讓我興奮不已,不停地按動快門。

隨著溫度的升高,群馬中的青壯年馬開始躁動了,它們追逐著,嘶鳴著,爭鬥著,盡情張揚青春的熱血,激情四射,毫不掩飾對伴侶的佔有慾,狂野的草原戀曲開始了。

傳奇的花木蘭 木蘭草原位於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道聶家崗,木蘭山的東面,這裡是花木蘭的故鄉。

"彎弓征戰作男女,夢裡曾經與畫眉"。花木蘭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女子,兒時的花木蘭就在這縱馬揚鞭,彎弓射箭。也是從這裡走出家門替父從軍,保家衛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首《木蘭辭》被世人誦頌,流傳至今。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柔然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關於花木蘭的傳說和故事很多,也引起了不少猜疑,讓我來梳理下......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魏時期都尚武。其父親以前是千夫長,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他不僅教木蘭武術,騎馬、射箭還讓木蘭學習兵書。

孝文帝時期,北邊的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邊境,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當時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然替父從軍,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關於木蘭是否姓花,這裡有個傳說:木蘭原本姓朱,後來才改為姓花的。朱木蘭女扮男裝,在疆場上橫槍躍馬,用兵如神。羌胡一個名叫花阿珍的女先鋒官看見後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花阿珍用盡了手段終於俘虜了木蘭,便軟硬兼施,死活要與木蘭成親。木蘭佯說:“成親可以,你得和我一起投奔大唐,滅了敵寇再完大婚。”在木蘭的說服下,花阿珍同意了。

十二年後,班師回朝,木蘭還了女兒身。花阿珍好不驚訝。木蘭覺得對不起花阿珍,白白讓她等了十二年,就與她結拜成姊蛛,還幫她另提了一門親事。打這以後,花阿珍就稱木蘭為“花妹”,木蘭也稱花阿珍為“花姐”了。日於一長,人們就叫朱木蘭為花木蘭了。


雖然是個傳說,但清康熙年間的《黃陂縣誌》有這樣的記載:“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假男子代父從軍,……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

其實木蘭故事中讓我感慨的是:兵戎相見的戰場有多少好男兒都戰死沙場,木蘭如何度過這邊關征戰的十二載?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凱旋歸來。

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這些足以感動世人,或許也是唐皇追封為“孝烈將軍”的理由。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是忠孝節義的頌歌,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站在木蘭草原的山崗,欣賞著晨曦中彪悍的駿馬,回味著木蘭的故事,在這木蘭放馬南山之處,美麗依然激情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