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

与朝鲜战争类似,越南战争是美国基于冷战逻辑而发动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屠杀。之所以称其为“屠杀”,是因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几乎贯穿始终的无差别轰炸,这是《国际法》所根本不能容忍的。

越南战争,是一场存在武器代差的战争,美国人具有战略轰炸机、电视制导导弹,而越南则只有挨打的份儿、偷袭的地儿,正面交锋毫无胜算。但就是在这种反差极大的状态下,越南硬是顶住了代差及屠杀,将美军拖入没有尽头的消耗战,这成为美国人失败的战略性原因。

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

为了战争,美国人不可谓不努力、下手不可谓不残酷,漫天落下的炸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大有将越南“炸回到石器时代”的架势,而这场战争也成为当时美国及世界之最——越南战争的轰炸行动是历史上最长、最重的空中轰炸。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共投掷了766.2万吨炸药。相比之下,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战区共投下215000吨炸弹。

美国空军记录在册的大型轰炸行动,就是本次“历史脉动”专辑的主要内容。这些行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

1、旷日持久,按月算不新鲜,按年算很平常;

2、数量庞大,虽然代号感觉是一个,但包含了少则几次,多则数十次、近百次的轰炸行动;

3、打击范围宽泛,部分军民,一律轰炸。

4、各类联合国禁用的武器除了核武器几乎全部、反复登场;

5、虽然具有压倒性优势,但行动本身却不一定讨得便宜。

以下就是“历史脉动”的资料奉上——

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

“农场大门”行动(Operation Farm Gate):1962年1月13日-1965年1月1日。“农场大门”是美国空军在越南执行任务的代号。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武装部队正在发展专门用于反游击战争的部队。这种性质的美国空军的第一支部队是4400名战斗人员训练中队,代号为“丛林吉姆”(Jungle Jim),后来改名为第一空军突击队联队(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中缅印战区服役的同名第一空军突击队的名字命名)。中队专门从事在小规模“火力”冲突中支援友军地面部队的战术。1961年10月,约翰·F·肯尼迪批准向南越派遣一支空军突击队。第4400支CCT从他们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的家出发,前往东南亚。他们的任务是训练越南共和国空军使用老式飞机,以支持他们所面临的冲突类型。机组人员接受了驾驶T-28“特洛伊”、C-47“空中列车”和B-26“入侵者”的训练。第4400个CCT及其任务的代号是“农场之门”。

“穿越箭头”行动(Operation Pierce Arrow):1964年8月5日,“穿越箭头”行动是越战期间美国空军最短促的轰炸行动,仅仅一天,详细内容请回看

“滚筒”行动(Operation Barrel Roll):1964年12月14日-1973年3月29日,美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时间消耗最长的轰炸序列行动。

“火焰飞镖”行动(Operation Flaming Dart):1965年2月7日-24日

“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1965年3月2日-1968年11月2日,是美国空军子行动最多的轰炸行动。这次行动成为冷战时期最激烈的空对地战争;这是自二战期间德国遭到空中轰炸以来美国进行的最困难的空对地战争。在苏联的支持下,北越部署了先进的空对空和地对空武器的强大组合,创造了美国军事飞行员所面临的最有效的防空系统之一。

“钢虎”行动(Operation Steel Tiger):1965年4月3日-1968年11月11日。“钢虎”行动是一个秘密的美国第2航空师,后来的第7空军和美国海军特遣部队77空中阻截行动,目标是防止越南人民军队的人员和物资从越南民主共和国通过老挝东南部南迁,以支持其军事力量。越南战争期间在越南共和国(南越)的努力。“钢虎”行动于1965年4月3日由第二航空师发起,在1966年4月1日成立第7空军司令部时继续进行,并有一个名为“虎猎犬”行动(Operation Tiger Hound)的附属行动。“钢虎”的目的是阻止敌人后勤路线上的人员和物资流动,这些后勤路线统称为“胡志明之路”(通往北越的特鲁松战略补给路线)。随着“滚桶”行动的到来,对跟踪系统的轰炸始于1964年12月14日。由于美国对在南越作战的越南人民军队团级部队的集结情报越来越多,美国在该国的军事存在也越来越多,以及“滚雷”行动的开始,华盛顿和西贡的美国规划者决定加大在老挝东南部的轰炸力度。1968年11月11日,“钢虎”和“虎猎犬”(Operation Tiger Hound)合并并更名为“突击队狩猎”行动。

“弧光”行动(Operation Arc Light):1965年6月18日-1973年8月15日,从目前“历史脉动”的资料而言,是仅次于“滚筒”行动、耗时第二长的轰炸行动序列。

“虎猎犬”行动(Operation Tiger Hound):1965年12月5日-1968年11月11日,“虎猎犬”行动的地理边界是从在“钢虎”行动中已经受到轰炸的老挝地区划出的。这是在美国驻南越指挥官威廉·韦斯特摩兰将军的要求下完成的,他认为老挝与南越最北部的5个省份接壤的地区是他行动范围的延伸。然而,与“滚桶”行动和“钢老虎”行动不同,在新地区的轰炸将由越南共和国空军和设在南越的美国空军部队(参与滚桶和“钢老虎”行动的飞机通常设在泰国)进行。到1968年底,“突击队狩猎”行动吸收了“猎虎犬”行动,在老挝上空飞行了103148架次战术空中架次。这些任务由1718架B-52平流层堡垒在“弧光”行动下的架次补充。同一时期,在老挝上空击落了132架美国飞机或直升机。

“突击队狩猎”行动(Operation Commando Hunt):1968年11月11日-1972年3月29日,“突击队狩猎”行动是美国空军第7师和美国海军第77特遣部队在越南战争期间进行的一次秘密空中阻截行动,目的是防止越南人民军队人员和物资在后勤走廊上的运输,该走廊被称为“胡志明小道”(通往北越的安南山脉路),从越南民主共和国西南部(北越)穿过老挝王国东南部并进入越南共和国(南越)。

“尼亚加拉”行动(Operation Niagara):1968年1月-3月,

“菜单”行动(Operation Menu):1969年3月18日-1970年5月26日,“菜单”行动是一个行动序列,包括一下子行动——

  • “早餐”行动(Operations Breakfast)
  • “午餐”行动(Operations Lunch)
  • “小吃”行动(Operations Snack)
  • “晚餐”行动(Operations Dinner)
  • “甜点”行动(Operations Dessert)
  • “夜点”行动(Operations Supper)

“菜单”行动是在柬埔寨东部秘密进行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轰炸行动的代号,这是越南战争和柬埔寨内战的一部分。这些袭击的目标是越南人民军队的避难所和根据地,他们利用这些避难所和根据地进行补给、训练,并在越共(南越)边境战役之间休息。轰炸行动对红色高棉游击队、巴文和被轰炸地区的柬埔寨平民的影响,历史学家对此有争议。美国空军在1964年至1973年对印度支那进行的轰炸活动的官方记录于2000年被美国总统克林顿解密。报告详细介绍了柬埔寨以及老挝和越南的轰炸程度。根据这些数据,1965年,在约翰逊政府的领导下,美国空军开始沿柬埔寨的南越边境轰炸柬埔寨的农村地区;这比此前认为的早了4年。“菜单”行动是先前战术性空袭的升级。新上任的尼克松总统首次授权使用远程B-52重型轰炸机对柬埔寨进行地毯式轰炸。“自由协议”行动立即跟随“菜单”行动。根据“自由协议”,B-52轰炸机被扩大到柬埔寨更大的地区,并一直持续到1973年8月。

“庭院”行动(Operation Patio):1970年4月24日-29日,“庭院”行动是美国第7空军在越南战争期间在柬埔寨进行的一项秘密空中封锁行动。它是B-52更重的“同温层堡垒”轰炸任务的战术辅助设备,在“菜单”行动中执行。

“自由协议”行动(Operation Freedom Deal):1970年5月19日-1973年8月15日。“自由协议”行动是在柬埔寨进行的美国空军第7师禁飞和近距离空中支援行动,是越南战争和柬埔寨内战的扩大。由理查德·尼克松发起,作为柬埔寨战役早期地面入侵的后续行动,行动的最初目标是越南人民军队和越共的根据地和边境保护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轰炸行动都是为了支持柬埔寨隆诺政府与红色高棉的斗争。爆炸发生的地区扩大到柬埔寨东部一半的大部分地区。轰炸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并导致美国国会通过了战争权力决议。在1969年和1970年根据“菜单”行动对柬埔寨进行的轰炸之后,“自由协议”行动也随之扩大。大部分轰炸是由美国空军B-52轰炸机实施的。虽然轰炸的有效性和美国轰炸造成的柬埔寨人死亡人数存在争议,但平民死亡人数很容易达到数万人。

“后卫”行动I(Operation Linebacker I):1972年5月9日-10月23日,美国空军在越战后期发起的丧心病狂、垂死挣扎一般的轰炸行动

“后卫”行动II(Operation Linebacker II):1972年12月18日-29日,美国空军在越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轰炸行动。

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

“同温层堡垒”

实际上,具有代号的行动远不止这些,并且上述行动只是主行动代号,如果将各子行动一一列示,恐怕又是数百个行动、令人眼花缭乱的庞大结构。

即便如此,越南人民还是赢得了战争,而侵略者损兵折将失去了一切,虽然战争的过程异常艰苦、残酷。

战争的一般逻辑都是如此,只是长短而已。


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