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陪伴我們度過童年、青年時代的周星馳,正是這樣一位創作者,也是中國電影中幾乎絕無僅有的一個例子。1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都拿下了

前兩天,由周星馳貼吧處突然傳出一張宣傳圖,單方面宣佈了周星馳新作已經殺青,將於明年賀歲檔上映的消息。

這部電影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喜劇之王2》↓據說由王寶強主演,邱禮濤執導,周星馳為監製。

這已經是今年第二部宣佈殺青,且和周星馳有關的電影了(上一部是《美人魚2》)。

圖源@周星馳貼吧

對此,很多人都提了一個問題:你,還期待周星馳的電影嗎?

相信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周星馳的影迷,包括筆者也是,都會對周星馳的某些電影更喜歡,更感動,或者不那麼喜歡,不那麼感動。

這都是正常的感受,這裡有創作者的原因,也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但是如果能跳出影迷的角度,從歷史和藝術成就的角度來看待周星馳,也許你會感受更多。

創作者同樣也不可能跳出人類的侷限。創作關乎的是情感、技巧與思想,與人類的成長關係更大。

這幾項中,技巧無疑越來越純熟,思想會越來越深刻,但也可能會導致大眾不理解,而情感一般青年時代比較熱烈但不夠成熟,中年時期最貼近大眾,晚年往往會有個人化的價值觀導致脫離大眾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大話西遊》

體現在藝術家身上,一般都符合這個規律:

青年時代創作比較生澀,但經常可以看到才華和激情,最偉大的作品一般誕生於40歲之後,因為這階段體力、情感、技巧和思想都達到最佳的平衡。

晚年有人會進入創作低谷(比如國內曾無比輝煌的第N代導演們),也有人會以另一種精神狀態創造作品,但因為種種原因,很難有中年時代的巨大成就。

但後人蓋棺論定,卻能發現那仍是一些偉大的作品。

比如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周星馳喜劇電影方面的偶像卓別林,在他進入電影圈的前期,因為技巧和思想不夠成熟,以及對電影沒有掌控權,導致青年時代拍攝的都是純搞笑電影,價值不高;

30歲後開始個人風格嘗試,拍出了《淘金記》和《馬戲團》,40歲後進入創作顛峰期,連續拍出了《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

這個時期的卓別林,技巧純熟,情感充沛,思想成熟,作品多為純真善良的主人公,與冷酷殘忍的世界的碰撞,但此時的卓別林,都懷著對人類世界的巨大希望,因而鼓舞和感動了無數的觀眾。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城市之光》中的卓別林

比如《城市之光》結尾盲女復明後對主人公的凝視,《摩登時代》結尾受盡侮辱仍然攜手走在路上的伴侶,《大獨裁者》結尾在二戰的黑暗戰爭和屠殺中,讓主人公對全世界的觀眾說:

“現在我的聲音傳向四面八方,我要對那些聽到我言辭的人說,不要絕望啊!…”

毫無疑問,這是卓別林人生最偉大的時刻,但也是他的最高峰。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大獨裁者》

之後卓別林被迫害離開美國,58歲拍出的《凡爾杜先生》中,他飾演一個騙婚騙財的老罪犯,在結尾的法庭上發表了類似的演講,卻已經沒有了40歲時的激情和希望——

這是一個老人世界觀的轉變,這使得《凡爾杜先生》註定不可能有《城市之光》式的成功。

因為沒人願意接受這種黑暗的世界觀,甚至當年渴望到電影院看喜劇的觀眾可能會失望透頂...

但,我們現在都承認它仍然是一部傑作。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凡爾杜先生》

1952年,卓別林63歲,他拍攝了《舞臺春秋》,這是一部自傳式的電影,他在片中飾演自己:

一個過氣的喜劇明星,經常作一個惡夢:他在舞臺上賣力表演了半天,然後發現臺下空空如也,沒有一個觀眾

——這個畫面表現了喜劇演員貫穿一生的,對創作力枯竭和被觀眾拋棄的恐懼。

他為了證明自己最後進行了一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體力耗盡在演出後死去。

這也正是《舞臺春秋》這部電影的寫照,它成為了卓別林最後一部傑作,但是,再偉大的藝術家最終也敵不過時間。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舞臺春秋》

我們回頭看周星馳,他與卓別林有著非常類似的人生:

藝術家是一種被詛咒的才華的擁有者,周星馳無疑也是如此。

家庭的不完整,早期人生的坎坷,造就了周星馳孤僻異於常人的性格,也為他成為一個創作者打下了基礎。

他想成為李小龍這樣的動作明星,但命運卻安排他成為喜劇演員。

80年代後期,20多歲的周星馳完成了最後一部電視劇《孖仔孖心肝》。

我們今天重看這部電視劇會從頭笑到尾,因為從中可以看到周星馳後來電影中大獲成功的橋段,在本劇中都進行了青澀的嘗試(包括如來神掌)。

90年代周星馳進入電影圈,早期作品水平較低,但《賭聖》《無敵幸運星》《新精武門1991》等也逐漸顯露出周星馳風格。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孖仔孖心肝》中的周星馳

1992年,周星馳30歲,陳嘉上的《武狀元蘇乞兒》首次把周星馳馳塑造成一個坎坷的英雄,這部電影成為周星馳的轉折。

此後,周星馳找到了自己介於小人物和英雄之間的獨特定位,迎來了第一個創作高峰,從1994年開始,32歲的周星馳陸續拍出《破壞之王》《國產凌凌漆》《大內密探零零發》《食神》,以及與劉鎮偉合作的《大話西遊》。

這時期的周星馳最具卓別林氣質,而且每部電影主題絕不雷同,保持了喜劇與劇作深度的完美結合。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食神》

1999年,37歲的周星馳又一次轉型,拍攝了自傳式電影《喜劇之王》,本片也體現出周星馳世界觀的轉變,和他骨子裡的悲觀。

如果不是因片商不能接受而被迫修改結尾,本片絕對可以成為一部世界級的偉大悲喜劇。

但即便有所不足,《喜劇之王》仍是一部傑作。

不過當時,影片同樣也不被觀眾接受。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喜劇之王》

周星馳的下一個高峰是再次轉型的《少林足球》和《功夫》,特別是42歲時拍攝的《功夫》,可以說是周星馳至今為止的創作最高峰。

就像40歲的庫布里克拍出《2001太空漫遊》和《發條橙》,44歲的黑澤明拍出《七武士》,41歲的托爾斯泰完成了《戰爭與和平》,40歲的金庸創作了《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40歲的安達充畫出了《H2》...

40歲的周星馳,同樣處於思想、情感、體能(還練出六塊腹肌呢)的綜合最高峰。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傳說中的六塊腹肌,《功夫》劇照

《功夫》也可以說是周星馳前期電影創作的集大成者,喜劇,動作,特技都臻於完美,特別是關於“在艱難的世事中堅持理想,找回信仰與夢想”的一貫主題,在片中得到完美表現。

但是不要忘了,周星馳曾經的夢想是成為李小龍,他對功夫的熱愛貫穿了一生。

所以,要周星馳在其它主題上超過《功夫》的成就,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功夫》劇照

之後,周星馳的藝術生涯進入新的階段。

他達到了創作的高峰,但又在尋求突破,同時又要與自身體能的下降和年齡導致的與年輕觀眾的心理差異鬥爭,但他仍然推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46歲時周星馳拍出《長江七號》嘗試了回顧童年和拍攝閤家歡電影,51歲時拍出《西遊降魔篇》,體現了周星馳對中國式神話,西遊記,以及對佛法的理解。

《西遊降魔篇》顛覆了觀眾對於西遊人物的理解但卻真正迴歸了原著(比如豬八戒的吃人,其實寫在原著裡)。

而很多人對本片的不能接受實際上是一種對其固有觀念的衝擊(比如西遊記應該是怎樣的,周星馳應該是怎樣的),但要知道,偉大的藝術家都在尋求突破。

就像中年的崔健面對觀眾要求其唱《一無所有》的呼聲,回答:“我特麼就不唱!”,並且說“我又進步了,你們呢?”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西遊降魔篇》片場指導演員拍戲的周星馳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周星馳心態的變化。

如果說《大話西遊》中的周星馳,是定位在孫悟空的角度上,結尾嘴含香蕉,回望塵世,是一種不甘和悵惘,用這種心境感動了無數觀眾。

那麼《西遊降魔篇》的結尾,周星馳已經是唐僧的角度,是經歷了人生的生生死死之後,此生未了,心卻已無所擾。

這種看破悲喜的老年心境,和片中對世間殘酷的表現,使其註定不能像《大話西遊》那樣贏得年輕大眾的心。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依次為《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西遊降魔or伏妖篇》中的唐僧

後來的《美人魚》,就像黑澤明晚年的《夢》,是一個藝術家想對這個世界說的話,它有點說教(環保),但足夠真誠,而且是第一流的商業片。

《西遊伏妖篇》和徐克的風格有點不搭,但不要忘了,和這幾年上映的所有西遊題材大片——

比如鄭保瑞的《西遊記》系列之流相比,周星馳徐克的地板,仍然是中國普通導演根本無法觸碰的天花板。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西遊伏妖篇》片場的周星馳、徐克

所以,你對周星馳的新作,期待嗎?

我當然期待!

當然它未必有《國產凌凌漆》時代那種不可阻擋的激情,可能也無法超越《功夫》式的顛峰(不斷超越下去,那不是人,是超人,是不可能的)。

但我相信周星馳會繼續真誠的創作,不違背自己的內心,交給我們一部能夠展示他當下心境的作品。

就像羅大佑說的,“我不會塞一首不痛不癢的歌在你手裡”

你還會期待周星馳嗎?

《喜劇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