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偉大無關乎功績 在於一身正氣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是個已經被寫的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但我還是想把對他的敬仰寫出來,對現在有些譁眾取寵之人,以製造于謙的“政治智商為負數”之類言論而博眼球的無知做法表示憤慨,隨即釋然,因為再多的汙衊也遮不住于謙身上的丁點光芒。

于謙從年輕時就一直仰慕蘇武,文天祥的氣節,書房裡掛著文天祥的畫像,寫有“殉身忘國,捨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的詞句來頌揚文天祥。文天祥放棄榮華富貴,抱著愛國的情懷毅然走上斷頭臺,不是他傻,是他知道生死在大義面前輕於鴻毛,所以他流芳百世。于謙欣賞的正是他身上的一股浩然正氣,充塞於天地之間。

于謙胸懷濟世救民的情懷,雖遠在廟堂千里之外的山西,依舊對當時明朝英宗身邊的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致使超綱紊亂,政治極其黑暗的現狀憂心忡忡。他的兩袖清風並非是為了沽名釣譽,是砥礪個人情操的真實寫照,他秉持如屈原一樣"眾人皆濁我獨清”的清白之軀,以赴蹈孟子般"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敢,面對手可遮天的大太監王振對他的陷害,對他的酷刑折磨,依舊發出不屈的呼喊。唯有那千千萬萬在統治者眼中是草芥的百姓,眼睛是雪亮的,誰對他們好,誰便是他們的青天大老爺。當王振看著成千上萬冒死上書要求釋放於大人的百姓時,他害怕了,王振可以得到皇帝的寵信,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權利寶物,但他永遠也得不到這些在他眼中的卑賤民眾的愛戴,民眾的力量居然如此之大,王振恐懼地看著在百姓歡呼中出獄的于謙,雖面色憔悴,依舊鐵骨錚錚,讓一群妖魔鬼怪不敢直視。

1449年,在王振的攛掇下,年青的英宗皇帝興致勃勃地御駕親征瓦剌,率五十萬大軍,攜朝廷大員,被瓦剌軍圍困於土木堡,全軍履沒,英宗被俘,釀成震驚歷史的"土木堡之變"。

明朝精銳消失殆盡,朝堂上下為之一空,留守之人人心惶惶,投降逃跑言論也甚囂塵上,在此關鍵之時,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挺身而出,痛斥散佈逃跑謠言之人,以自己崇高聲望,穩定局勢,另立代宗,面對瓦剌挾土木堡大勝之威,圍攻北京危急時刻,發動了那場有名的"北京保衛戰",成功保住了北京,大明之存,功在於謙。

成功擊退瓦剌大軍後,于謙還是那個于謙,心中只有國家和人民,衣不解帶,目不交睫的賑災,恢復經濟秩序,對皇上賞賜,固辭不受,對別人的頌揚一點也不放在心上。于謙的耿介得罪了些許小人,在英宗"奪門之變"後,為小人所忌,與岳飛一樣,被以"雖未顯跡,意有之"的無恥理由構陷殺害,如此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愛國英雄,居然被現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來說事,他的被害是因為“于謙政治智商為負數”之類無知言論言之鑿鑿,在此請問這些高智商人才,一個政治智商為負數的人是怎樣短短十幾年從小小御史做到兵部侍郎的呢?一個政治智商為負數的人是如何在短時間把北京軍民團結起來?于謙是否應對上唯唯諾諾,阿諛奉承,對下主動拉好關係,收受賄賂才能拉高其政治智商呢?這還叫于謙嗎?這樣的于謙你認識嗎?

蔡京,秦檜,嚴嵩都是政治智商為正數的人,但他們都是被歷史唾罵的人,張居正是政治天賦高,也是命好,一手把小皇帝捧上皇位,位居攝政,換到朱元璋手下,估計也是嗝屁,張居正雖得善終,不也被罵的體無完膚嗎?

"唯有於嶽雙少保,人間始得重西湖。”佇立在西湖邊的于謙,至今仍保持自己的風骨。有些人活著,卻已死了,有些人死了,卻還活著一一臧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