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有句話說得好,“大丈夫頂天立地,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我們評價一個人很有本事、很有威望,往往會用“大名鼎鼎”、“久仰大名”、“大名如雷貫耳”這樣的詞彙;相反,如果是一個很平庸、很普通的人,往往會用“籍籍無名”、“無名之輩”、“無名小卒”這樣的詞彙。所以,姓名對一個人來說,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說文》中記載:“姓,人所生也”,其意思是,姓乃是一個人出生的標誌。同時,姓氏也是一個家族血脈延續和傳承的標識。《儀禮·喪服》中有言:“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大意就是孩子生下來三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要給孩子取名。所以,姓名皆是是父母給的,是一個人生活在世上的一個標誌。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會存在改名的情況,例如:著名大的開國將領許世友原名本叫“仕友”,後經主席點撥改為“世友”,寓意放眼世界、開闊眼界、世界之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原名本叫李冰祥,後來他立志要成為一個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犧牲的人民公僕,所以毅然給自己改了名;也有很多演藝明星出於名字響亮好記、朗朗上口的原因或者出於風水和生辰八字方面的考慮而改名的,汪涵原名叫汪建剛、楊鈺瑩原名叫楊崗麗、李玟原名叫李美林等等。

相比於改名來說,改姓的倒是少些,畢竟姓是家族延續下來、祖宗傳下來的,輕易確實不好更改。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為了避禍,改姓還是存在的,所謂隱姓埋名就是這個意思。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三國時期幾位比較著名的人物,有關於他們姓氏的故事。

曹操與夏侯氏

曹魏政權的創建者,魏武帝曹操。有說法認為:“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於敦為從父兄弟”,大意是,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是夏侯氏(夏侯睿)的兒子,因為當時夏侯睿家境十分貧窮,無奈之下只好把夏侯嵩過繼給朋友曹騰做為養子,所以夏侯嵩自然改姓為曹嵩,這樣說來,曹操也原本是夏侯氏的子孫,說他原本姓夏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者曹操一直以夏侯惇、夏侯淵等為族兄弟,也佐證了這種說法。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當然,這種說法在正史中並未得到驗證,而且如果曹操與夏侯氏一脈相承的話,那麼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這豈不是同族通婚嗎?根據同族不通婚的規矩,似乎這種說法也並不合理。

所以,曹操不姓曹而姓夏侯的說法,推敲下了可信程度不高,多有民間杜撰的嫌疑。

張遼與聶氏

張遼是曹魏著名的軍事主將,位列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一生征戰,恪盡職守、戰功累累,特別是合肥之戰大敗孫權大軍,更是讓張遼名揚天下,並被後世封為史上七十二名將之一。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然後,大家也許不知道,這位被魏文帝曹丕讚歎為“召虎”的大將,其實原本並不姓張。張遼是雁門馬邑人(今山西朔州),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 “本聶壹之後,以避怨改姓”,張遼原本是西漢時期雁門馬邑地區的知名富商聶壹的後代,因參與了當時西漢對匈奴的“馬邑之謀”,失敗後為了避禍,聶壹帶領族人離開了雁門,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不過,等到張遼出生,那已是三百年之後的事了。

所以,張遼祖上原本姓聶,有史可查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不過聶壹改姓張,傳承到張遼這一輩已經延續了三百年,經過十幾代人的繁衍,張姓也已經成形了。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簡雍與耿雍

簡雍是劉備手下著名的謀士,也是一直追隨劉備的元老級人物,劉備後來發達之後,封了簡雍為昭德將軍,在蜀漢政壇中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如果說,張遼姓張是祖宗避禍不得已而改,到張遼這只是傳承下來,被動接受罷了。那麼簡雍則不同,他是主動改的姓。根據《三國志》中相關記載,“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為簡,遂隨音變之”,大概意思是,簡雍本來是姓耿的,幽州人習慣把“耿”字的音發聲成“簡”字,偏偏這個耿雍又是個簡單隨性、不拘小節之人,所以他自己乾脆就將錯就錯,給自己改姓了這個“簡”,乾脆就叫簡雍了。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簡雍改姓,出於自己的隨心所欲的性格,是自己主動而為之的。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再者,簡雍的隨性也是出了名的,無論是在劉備面前還是在諸葛亮面前,簡雍從來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三國志》中記載,“……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簡雍之隨性可見一斑,所以改姓對他來說也不算得是什麼大事了。

王平與何平

蜀漢後期的著名將領王平,原本是曹魏陣營的一員將領,在魏蜀漢中爭奪戰中,因受排擠而轉投了劉備帳下。王平之後受到了劉備、諸葛亮的賞識和信任,一路升遷,最後做到了鎮北將軍的職位,並擔任漢中太守。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根據史料記載,王平原本是姓何的,“本養外家何氏,後複姓王”,王平從小養在外祖父何氏家中,所以他便隨母親姓何,在他長大成人之後又改隨父姓王。

王平由隨母親姓何後改為隨父親姓王,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相關史料記載也並不多,推測來看,合理性比較大,具有可信度。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龐德後人與孫姓

龐德原本是馬超的部下,幾次改換門庭,最後投靠了曹操。龐德這個人物在三國中雖然篇幅不多,但他抬棺戰關羽,被俘後寧死不降的故事廣為後人流傳。魏文帝曹丕時期,因龐德的忠勇果敢、大義凜然,贈予他“壯侯”的諡號,相比之下,蜀漢給關羽的諡號也不過是“壯繆侯”而已。

龐德是南安人(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今天的甘肅西門鎮一帶仍可見龐德的石像、墓碑、故居等遺蹟。村裡的很多人據說都是龐德的後人,不過他們並不姓龐,而是姓孫。根據民間的說法,龐德後人的改姓與當時諸葛亮北伐有關。因為龐德的家鄉正好在諸葛亮北出祁山的路上,是蜀軍的必經之路。

曹操不姓曹,張遼不姓張,簡雍不姓簡,王平不姓王,龐德後代姓孫

村裡人擔心蜀軍要是知道了這是曹魏“壯侯”龐德的家鄉,萬一伺機報復,恐怕有滅頂之災,所以就統一改姓了孫。

龐德後人改姓孫的說法,多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雖有合理性,但也難以考證,全憑個人判斷了。

(此為原創作品,禁止任何抄襲或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