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太傻太天真

子路原本是一個武士,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說法,還欺負過孔子。但還是做了孔子的學生。到孔子的門下,自然是自願的,自然是孔子感化教化的結果。但就是信了孔子老師,要做一個君子,才就那麼死了。

子路是自願赴死的。當時他並不在暴亂的現場,他完全可以不進去,不摻和到人家父子爭奪國君位置的鬥爭中去的。甚至當時還有人勸過他不要去。但他非去不可。而且還不是帶著一幫人,是自己一個人去的。這就是明明白白地找死了。但——

子路沒有猶豫。因為——

在他看來,這是他的職責所在,是正義之所在。因為他已經堅定不移地相信,他已經是一個君子,他有責任去對抗亂臣賊子,哪怕在所有人看來這就是送死,他也在所不惜。甚至他在明知要死的時候,還要維護他的君子形象——君子死而冠不免。把帽子帶子撿起來,把帽子戴正。

他所維護的都是孔子教的啊。他信,他自然要用行動去維護去堅持,甚至要用生命去維護去堅持。老師所教的德,老師所教的義,老師所教的禮,老師所教的忠,老師所教的信……所有儒家的教條,他都信。這些也都已經化成他的信念,化成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很自然地就會用生命去維護去堅持。但他不知道,在別人,甚至在他的老師,那都是——

太傻太天真。

其實他應該知道,他老師孔子就根本沒有把那些玩意當真過。他應該還記得他和老師在蒲地遇到危機,被迫跟人簽訂盟約,而轉眼就不認賬的事兒吧。那時他還因為老師違背了給他們經常講的“信”質疑過老師呢。但孔子老師是怎麼挖玩的——不僅轉眼不認賬,還記仇還鼓動衛靈公攻打那些蒲人呢。

他應該還記得他的老師孔子為了找到機會而去見那個老師自己老說看不起的美女南子的情形吧。都五十七歲了,後邊還帶著一大群他們這種基本上都有兩下子的學生呢。就那麼屁顛屁顛地去見那個妖豔的小姑娘了。還裝模裝樣地行禮,還禮呢。子路應該記得為了這個事兒他還跟老師質疑過,還把老師都逼急,弄得賭咒發誓的。

通過這兩件事兒,子路應該明白孔子老師講“信”講“禮”……講“文質彬彬”講仁德之類,那都是對別人講的,是要別人去遵守的,是糊弄別人的。說說而已,到了自己頭上,那是肯定不會遵守的——

至少那些實踐經歷應該能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孔子老師自己是不信,也不在乎的。那——

相信的,堅持的,維護的,自然就是傻大個。子路信了,也就是被孔子騙了,也就是——

他太傻太天真。

但在子路,他是為了信念而死的,他是為正義而死的,他是為職責、原則而死的。甚至在死前,他都沒有忘記“正衣冠”。他是真君子。只是這真君子死的太冤枉太窩囊太不值得——

他應該是第一個為孔子的儒家理論殉葬的勇士——雖然從個體角度看,他有點太傻太天真。

在子路死了兩年多年後,一個人這樣評價子路的老師孔子——

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