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窮困的時候才知道誰是君子誰是小人

《衛靈公篇第十五》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溢矣。”

解讀:

衛靈公問孔子如何打仗,看來衛靈公想打仗了,就來找孔子商量。

孔子說,俎豆之事,國家祭祀的禮儀我經常聽說,我懂這個,您來問我國家祭祀的禮儀我可以回答您,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軍隊打仗的事情,我沒學過啊,意思就是我不懂,直接拒絕跟衛靈公探討軍事問題。

那麼孔子是不是不懂軍事呢?顯然懂,孔子親自參與過策劃過戰爭,而且取得勝利。

那麼這裡為什麼不談,大概是衛靈公無道,想要發動的戰爭也是無道的戰爭,故而孔子推辭不談。

這裡也給我們了一個拒絕人的思路,您無道,我不想談,我就直接說我不懂這個,您把我沒辦法了吧。

明日遂行。

第二天,就帶著自己的弟子們離開了衛靈公,衛國。

您無道,也不用我的政治主張,我也不能給您出力,我也不白吃您的飯,不白拿您俸祿,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其他地方有君主要用我,我就去看看機會。所以,孔子選擇了離開衛靈公。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孔子名聲大啊,為什麼在陳絕糧了呢?

因為孔子想入楚國,經過陳國,陳蔡兩國大夫知道孔子有大的才幹,如果被楚國所用,則楚國就會強大,所以,他們要把孔子圍起來,餓死。

這下慘了,孔子的弟子們有的被餓病了,連起身都起不來了。

子路就不爽了,怨恨上天,估計也怨恨老師,怒氣衝衝的去找老師要說法。

子路說啥呢?

老師您天天君子,君子的,難道君子就該窮途末路?君子就該這麼慘?我看這個君子也沒什麼用啊?我表示懷疑。

大家想想在自己的組織中,也有這樣的人吧,不用怪他們,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人之常情。他們碰到一點不順心,就開始懷疑老師,懷疑道,他們道心不堅定。以為只能有順利,不能有逆境,在順境中喜笑顏開,在逆境中就要憤恨謾罵,侮辱,甚至拆臺。

這種事,我們不是去想別人是不是這種人,我們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這種下流角色。

如果自己有這個毛病,我們就要改正,要理智的認識到真理,而不是一遇到不順利,比如業績變少了,或者有人罵自己了,或者覺得自己受到什麼不公正待遇了,馬上心裡翻江倒海,覺得以前的恩人,老師都變成仇人了。這樣的人很難成大事啊,屬於自己是小人心態,陷入心魔了。

這裡的子路,就是這個嘴臉。

憤憤不平的去找孔老師理論,有的人就是這樣,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不理解老師的難處,勁往一處使,反而在關鍵時刻繼續打擊大家的士氣。

孔子也不客氣,直接回復了子路一句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溢矣。”

這句話太深刻了,也把子路給教訓慘了。

君子當然有窮困的時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不可能一帆風順,無論是做事業,做生意,做人,都是這樣,吃五穀,生百病,人生只有甜一味怎麼可能?

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販夫走卒,他們的一生總是有喜悅憂愁的。

君子呢,在窮困的時候,還是個君子,是有節操,有原則的人,尊重規律的人。

而小人呢?就窮斯濫矣了。

小人遇到困境,他受不了了,一切原則,規律,臉面,尊榮都不要了。

小人遇到困境,翻臉不認人,亂了章法,什麼信用,都不值一提,一切都亂來,連尊師重道都忘記了。這裡的子路就是這樣,居然憤恨的去找孔子理論,而不反思一下自己,或者想辦法幫幫老師。

在順境的時候,君子,小人都其樂融融,相互歡喜,

在逆境的時候,君子的節操與小人的嘴臉就會顯露無疑。

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一個人失敗過後,還願意留在您身邊的那幾個人,就是您東山再起的資本,而您成功的時候,您周圍圍著很多人,其實您很難看出是人是鬼。當今社會,某個大企業家,就是失敗過後,還有幾個人踏踏實實的跟著的,他就用了這幾個人東山再起了,明白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誰,我就不點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