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弑母背后,暴露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这几天,湖南12岁男孩杀母案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最近,事情又有了最新的进展。12岁的湖南益阳沅江市泗湖山镇少年吴某康被警方释放。距离《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十四周岁,吴某康还有两年。伴随吴某康的“归来”,还有来自昔日同学家长的反对声。

12岁少年弑母背后,暴露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案情回顾:

12月2号晚上,小学生吴某在家里偷偷吸烟(也有说玩手机的)被母亲发现,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厉,吴某心生怨恨,持刀在母亲身上砍了20余刀,当场身亡。事情发生后,吴某丝毫不慌张,还骗爷爷母亲外出了,自己在家哄弟弟睡觉。期间还代替母亲接了很多电话,甚至用母亲的名医给老师发短信请假。即便最后事情曝光,警察来问,他还在撒谎:“母亲不是我杀的,她是自杀。”最后眼看瞒不住了,还一脸淡漠的为自己辩驳:“我是错了,可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是我自己的母亲。”

12岁少年弑母背后,暴露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到底该不该被社会接受?

这样的反应,已经不能用不懂事来形容了,12岁已经能够懂得辨是非,知对错,但他在屠刀杀母,鲜血淋漓后,没有一丝愧疚,冷漠得犹如来自地狱的“魔鬼”,面对母亲冰冷的身体,破碎不堪的面容时,依然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没有一点悲伤,泰然自若的生活!

这完全就是一个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心理极度扭曲的孩子,谁能保证,在被释放继续入学后不会伤害其他同学?以后长大,不会成为社会的渣滓呢?换位思考,家长、学校的反对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呀~

退一万步讲,吴某被释放后,社会接纳了他,学校接纳了他,其他同学看到啥了母亲的同学,还可以正常生活,会不会认为:杀人是没错的,讨厌谁就可以杀谁?

如果每个孩子都觉得做坏事不需要成本,不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世界,不会再好了!

单纯天真的年纪为何心理如此扭曲?

很多人在看完新闻后都有同样的疑问:到底吴某跟她的母亲有多大的仇恨,才让他下得去手呢?为何一个12岁本该单纯天真的孩子却变得如此暴戾,心里极度扭曲呢?

其实网上已经有很多透露了,引发这次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其实深埋已久了。

吴某其实是留守儿童,从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老人家很溺爱孩子,导致吴某性格十分叛逆,在邻居间的口碑也很差,大家甚至都有点“怕”他。

而吴某在童年时期,也曾有过被撞的经历,但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家中没有能依靠的人,肇事者欺负孩子家中无强人,便只支付了医药费。或许就是这样一件事,让他觉得:做坏事的人,不需要付出代价。

而孩子受伤住院,父母却也没有回家看望,只说让家里老人好好照顾,他们需要在外面工作赚钱,而这么多年缺失的父爱母爱,让吴某觉得心有不甘,也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而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的性格和喜好,只是一味地强硬教育,祸根深种,造成这样的悲剧,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未成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除了吴某的事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越来越频发了。

2018年11月,一名24岁男生,痛死了陪读的母亲。他的母亲对他异常溺爱,却也让他极其敏感、自卑。

2017年12月,以为母亲在家中被13岁儿子持刀杀害。原因是孩子找母亲要钱未果,起了杀心。

······

而这些未成年犯罪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只管生不管养的家庭原型,导致许多孩子心理扭曲,缺失爱的陪伴的童年,又如何奢望他们内心充满爱呢?

父母从未反省过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只知道,给孩子上学的钱白花了,还要反问:“为什么你变成了这个样子?你让我太失望了。”

对待子女,父母的责任不止是生养,应该是养育,养而不教,终将自食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