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來源:正和島智庫(ID:zhisland-thinktank)

張泉靈的父母都是化工廠的員工,這讓她成為一個科技愛好者,但她放棄了芝加哥大學全額獎學金,讀了北大的文科。她曾任職CCTV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及《人物週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欄目主持人,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長江韜奮獎”。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張泉靈:紫牛基金合夥人,新晉風投女神

2015年7月選擇加入傅盛戰隊成為紫牛基金合夥人,她說她想,重來一次。“生命的後半段,是否來得及從頭來過。我唯一擁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歲還有的好奇。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 努力本就是她基因的一部分。她憑藉作為一個記者“被迫學習”而形成的全知識體系以及對內容精準把握的獨到優勢,無縫銜接到投資圈。紫牛基金從2015年9月運行到現在,僅1年不到,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就已持平投入。

她,做得很優秀。

以下為張泉靈在“獵豹工坊”上的分享:(有刪減)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75%就要出手

人生的前半個階段,我最大的優點是“我要做個靠譜的人”,一件事成功之後再做第二件,但是現在這成了我的性格缺陷以及傳統內容人的困惑。互聯網的特點是1+2+3+……不等前方吹響勝利的號角,就已經來不及,要快速出手第二支,當我8月份投了“年糕媽媽”之後,其他的基金很快跟投。就像大馬戲團表演,抓住第二支鞦韆的機會已經沒了,等待證明的時機就要敢出手,看到60%,到70%時證明路徑沒錯,到75%就要馬上出手,絕不能等到100%。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投資年輕人

我們以獨立的方式做了紫牛基金,通過投資組建一隻基金,讓年輕人幫你找到風口。視頻是未來年輕人的社交工具和載體,當全民普及了微信之後,QQ又火起來了,為什麼?因為孩子們不願意和父母待在同一個地方。從內容生產、用戶習慣和盈利模式三個角度來觀察,文字會越來越輕,視頻浪潮必然興起。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而直播是最好的方式,直播的好處是此刻就能分享,除了嘚瑟,你認同有意思,還能參與我並改變下一個行為,是強交互型的交流方式。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 獵豹即將發佈網紅聚合平臺“頭牌”,頭牌——“正和島智庫”頻道也將同期上線

下一個互聯網風口是什麼?內容電商內容盈利的模式有以下四種:第一種是知識服務。內容本身就賣錢,比如說編程貓,這就是知識服務。第二種是人格推薦。例如羅輯思維。第三種最常見叫流量分發,流量分發就是廣告。第四種是IP類產品,變成了新的文化產品。 紫牛投資的未來方向,是與內容相關,內容創作者例如“年糕媽媽”,當她開始做內容電商時,就變成了以內容為入口的導流平臺,第一,賣東西不掉粉,還能漲粉,第二,人格推薦力量,第三,從“選貨”到“造貨”,產品在市面上找不到。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 紫牛基金投資的部分項目

首先要分清楚,你賣的是“描述未來”的課程,還是“歡樂這一刻”的可口可樂,比如羅輯思維,羅胖聚集了有相同愛好、相同追求和自我要求的中產階級,這群人對價格不敏感,同時他賣的是預期,購買即得到,賣的是未來,聚集預期性消費,是高淨值消費。那他為什麼賣書?本質上他可以賣所有的東西,因為書是標品的情況下可壟斷的,且不能比價,他跟出版社談合作,壟斷貨源,重新包裝等等,去年賣了3個億。

非虛構領域的爆發是由“信任度”引發的。微信公眾號去年有1000萬個公眾號,其中20萬個公眾號有1萬+的打開數。紫牛投資的“年糕媽媽”,是母嬰類文章中寫得相當不錯的公號。是浙大畢業的醫學博士夫妻倆做的,從34萬粉絲到目前已經有80萬的粉絲了,內容打開率60%,粉絲有“追劇”的感覺,每天都不能缺了你之後,那麼請問,粉絲此時最需要什麼?

我們嘗試了第一次,賣一單試試看,第一單做了“yuyu傘車”,這是一款很人性化的嬰兒車,一個月就賣了2800臺,什麼概念?相當於廠家一年的庫存。其實,經緯創投已經盯了“年糕媽媽”半年,經緯是傅盛早期的投資人,我們追著投資了Pre-A輪,加一半投,只有一個附加條件:能不能從蘇州搬家到杭州?一個禮拜,小兩口兒就搬到了杭州。創業者真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你能不能下這樣的決心?“年糕媽媽”上個月實現2500萬營收,與羅輯思維差不多,不出重大信任危機的前提下,維持2年,就可以在創業板上市。

張泉靈: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未來,我會做內容、VR領域以及跟黑科技有關的投資,黑科技會把移動互聯網再顛覆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