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旅遊 大有可為

4月22日,我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聽取全市旅遊業發展情況的彙報,研究促進旅遊業發展相關工作。

會議指出,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產業關聯度大,就業機會多,是富民產業、綠色產業、可持續產業。

重慶自然、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大有可為。

為加快推進重慶旅遊文化融合發展、促進重慶旅遊產業發展轉型升級,5月11日,由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旅遊局聯合舉辦的全市旅遊文化發展專題培訓班在重慶大學正式開班。此次培訓圍繞旅遊發展專題,尋找推進重慶旅遊加快發展的新思路、新突破、新路徑,以進一步推進重慶旅遊業發展。

市領導在開班儀式上表示,在經濟新常態大背景下,旅遊業肩負新使命,發展面臨新挑戰和新趨勢,提出旅遊發展要有新作為,必須推出新產品、打造新業態、創意新營銷、完善新配套、實現新增長等。旅遊發展要探索新的路徑,包括要依法治旅、提升信息化水平、融合化發展、多元化投入、人本化服務以及走生態化路子等。

市旅遊局局長劉旗稱,近年來,我市高度關注和重視旅遊工作,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市委常委會精神,我市已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高標準地編制區域旅遊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及“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同時緊緊圍繞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強化市區縣的聯動,加強區域合作,強化目標責任。

劉旗表示,市委常委會會議後,市旅遊局及時召開局黨組會、中心組擴大會和全局幹部職工大會,認真學習會議主旨,研究提出貫徹落實意見。各區縣也紛紛積極認真地學習會議精神:長壽區在會後對全區旅遊工作做了重要部署,通過科學合理規劃,整體構建框架、著力夯實基礎,完善要素配套、堅持文旅融合,挖掘文化內涵、加強對外營銷,大力推廣形象、加大開發力度,打造特色產品等舉措開創長壽旅遊經濟發展新局面;銅梁區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認真編制《銅梁區“十三五”旅遊專項規劃》,積極策劃重大旅遊項目;渝中區按照“高水平做好規劃”等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提升渝中都市功能核心區的旅遊核心地位和功能,強化旅遊業整體佈局,突出區域功能特色,早啟動、早謀劃,高起點、高水平編制渝中旅遊“十三五”規劃。

【區縣聲音】

讓旅遊業成為新型城鎮化的助推器

江津區委副書記、區長 王合清

在4月22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會議上,我市強調旅遊應與新型城鎮化融合,鼓勵有資源、有市場的區縣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旅遊名鎮名村和旅遊強區強縣,以城鎮化驅動旅遊業發展,以旅遊業發展提升城鎮化內涵。

如何更好地將旅遊與新型城鎮化進行深度融合,也是近年來江津一直在探尋並付諸實施的方向。

江津區注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人居環境的營造和公共服務的便捷,近年來形成特色鮮明、功能突出的旅遊新城、旅遊小鎮、特色農村,轉變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發展現狀,推進有旅遊特色的城鎮化,集聚多種休閒功能業態,採取主題創意化、環境景區化、產品休閒化、功能多元化、空間集聚化、服務社區化的方式建設新型城鎮。

江津區的旅遊核心景區四面山地處渝川黔旅遊“金三角”結合部,西鄰四川省宜賓、瀘州地區,東靠貴州省遵義地區,具有建設“高品質”旅遊度假區得天獨厚的優勢,壯觀的瀑布群、秀美的大小洪海、藏在深閨的大窩鋪原始森林都是四面山旅遊度假區不可多得的優勢資源。

江津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專門新設立四屏鎮,就是為了在保護利用四面山風景名勝區的同時,全面提質提速四面山避暑休閒地產開發,高品質建設四面山旅遊度假區。四面山作為重慶市規劃的八大避暑休閒地產片區之首,四面山旅遊度假區以新型城鎮化的視角,確定了以旅遊城鎮化推進旅遊度假區的發展思路。2014年9月,《四面山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通過重慶市政府評審,明確度假區定位為國際旅遊度假小鎮。

目前,四面山離重慶主城中央商務區100公里,江習高速公路明年通車後,只需1個小時就可以從繁華喧囂的都市來到清新宜人的四面山。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旅遊產業內部融合,江津區科學規劃精品景點和精品線路,不斷提升競爭力和知名度。

據悉,江津區在旅遊城鎮化推進中,把四面山度假區核心區規劃為“兩軸一環三區”格局和“五彩四屏”功能組團。

“兩軸一環三區”指的是高速路連接線至梨樹坪遊客中心的市政主幹道和高速路連接線至四面山景區的快速主幹道構成兩軸;圍繞以梅花鹿基地為綠心的度假核心區形成旅遊環線;以兩軸一環將整個四面組團劃分為“國家級度假核心區、運動休閒度假區、生態度假示範區”3個區。

“五彩四屏”功能組團即圍繞四面山丹霞特色,規劃出“霞絳、霞綺、霞頤、霞帔、霞蔚”5個組團,以不同色彩打造“五彩四屏”。霞絳組團以愛情故事演繹、表演、教育為主要功能,打造愛情故事園、愛情教育園、婚紗攝影基地、實景演藝中心;霞綺組團主要服務家庭旅遊、朋友組團旅遊客群體,打造親子別院、朋友之家、愛情小窩、公寓酒店等;霞頤組團以避暑度假、養老度假為主要功能,打造銀髮養生園地、太極養生中心、靜心修禪小築、特色酒店等;霞帔組團依託本地特色丹霞文化形成本地民俗文化展示區,打造民俗餐廳、風情小街、農家雅舍等;霞蔚組團主要作為景區入口管理服務配套中心,建造旅遊接待中心、遊客集散中心商場、酒店、停車場等。

【企業觀點】

“互聯網+”讓傳統旅遊業重新煥發生命力

海外旅業集團總裁 張力

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我市旅遊業發展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思路,大力提升旅遊營銷、管理和服務水平。

對於傳統旅遊業而言,走“互聯網+”的發展道路其實就是藉助其力量進行集中採購、生產、傳播,打通與用戶的互動通道,以提升用戶體驗,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同時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這也正是目前海外旅業正在做的事,打造掌旅通微店走O2O發展道路,解決線下門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運營的難題;建設旅景B2B平臺進一步整合資源,努力推進旅遊同業生態圈發展。簡而言之,海外旅業正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重塑產品和渠道,推進傳統旅遊業的升級迭代。

隨著移動互聯網科技發展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互聯網+”已成為傳統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途徑。重慶乃至西北地區的旅遊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利用互聯網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在思想觀念、經營戰略以及人才引進上都要充分準備,一方面發揮在資源上的優勢,另一方面要積極彌補在思維和專業技術人員上的短板,與發達地區互聯網企業多開展交流學習、業務互動,儘快掌握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新型業務創新,趕上“互聯網+”的發展步伐。

互聯網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傳統旅遊業曾經輝煌的門店經濟模式正在互聯網巨大的威力下開始衰退,如果不改革必然阻止不了分崩離析的結局,這個“網”也許是指小小一塊屏幕背後的網絡,也可以是無數遊客產生的無數出行需求彙集而成的需求網……不管怎樣,旅遊O2O已經出現並且開始影響傳統旅遊業的發展規律。

當然,這個神秘的圓的確令人充滿想象:Online的平臺容易建設,Offline的接口從何而來?如果體驗和場景成為最終的突破口,那麼它所詮釋的具體內容卻又戲劇性地回到了最初的原點:(門店提供的)服務。這樣看來,兩個“O”之間的協調過程該怎樣行進先不論,越是想要挖掘其中的秘密,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在彼此碰撞中所湧現出的可能性就越值得我們期待。

旅遊大發展實現大帶動

武隆喀斯特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任良生

旅遊產業的發展,勢必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其中,並在服務的過程中獲得豐厚的回報。老百姓參與旅遊服務業的回報遠比企業的門票經濟回報要豐厚得多,企業發展旅遊產業,最終目的是讓當地老百姓富裕起來。

“富民興渝”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回顧近年來公司蓬勃發展的同時,對武隆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可以說,公司的發展壯大,為富民興渝做出了直接的貢獻。

一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六大景區直接解決了來自三峽庫區、少數民族地區和當地貧困山區2000多人就業。二是帶動鄉村旅遊發展。六大景區帶動周邊、沿線10餘個巴渝新村建設,改善1000餘戶村民的居住環境,已發展鄉村旅遊接待戶500戶,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實現鄉村旅遊接待收入2億元。三是突出發展農(林)家樂。依託六大景區,全縣大力推進農(林)家樂示範帶建設,有效延伸旅遊產業鏈條。每年新發展農(林)家樂50餘家,直接帶動100餘農戶創業、5000餘人就業,每年通過消化本地農產品可間接帶動4000餘農戶實現增收,促進農副產品銷售。四是六大景區吸引當地村民新開辦旅遊商品及土特產加工廠、銷售店100餘家,增加創業、就業近1萬人;推動了芙蓉江野魚、鴨江老鹹菜、桐梓老臘肉、羊角豆乾、土坎苕粉等特色農產品年均銷售額達到20億元以上。五是帶動了旅遊地產的繁榮。近幾年來,仙女山鎮再造了一座新城,書寫了旅遊地產發展的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