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保儲備還是保匯率是偽命題,最擔心居民部門的槓桿率

外部風險管理的優先序是什麼?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2月16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上指出,外匯市場的前沿性決定了儲備的第一性,保儲備還是保匯率是一個偽命題。當儲備這樣一個指標出現比較明顯的波動的時候,一定會形成人們的行為的變化,進而在外匯市場上表現出來。陸磊認為,外匯儲備是具有系統性風險的逆週期緩衝作用的,而後才有所謂的匯率穩定和本幣流動性的可置信度。

關於2019年中國經濟面對的外部風險衝擊,陸磊表示,溢出風險是顯然的,但從歷史上看,並不是每一次美元上升,無差異地導致所有的新興市場出問題,它一定會導致內部問題最嚴重的新興市場出問題。因此外部衝擊可能是個導火線,比如2017年的土耳其和2018年以來的阿根廷。

陸磊指出,中國和美國的週期正處於不同狀態,中國處於低通脹率、低利率時期,而美國2018年以來正好是在4次利率調整之後,即便它已經放緩了加息步伐,但也不能肯定它今年是否會降息。即便如此,到2月12日,中美之間的利差依然達到-24.47點,這個可能會形成資本外流式的載體。

內部健康性是外部衝擊性強弱的前提。陸磊認為,中國正面對兩種內部健康性挑戰,一個是長期的,即低要素成本、低附加值模式可能是不可持續的,在附加值層面上,我們在全球化產品當中所佔的附加值比重是相對偏低的,這是一個長期問題,因為任何結構調整都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完成的。

陸磊表示,短期的健康性挑戰是對流動性的過度依賴,它主要體現為槓桿率。

“我最擔心的是居民部門的槓桿率,雖然大家不是很care這個問題,但我不得不說,以我能夠找到的5個經濟體以發生危機為t=0時,往前推5年,都發生了居民部門槓桿率的快速上升。”陸磊說,就中國而言,我們無數次遇到企業槓桿率上升,這些問題都可以內部化,都可以通過協議來解決,比如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但是居民部門怎麼辦?這是必須要給予高度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