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之后,汉廷在贾谊“众建诸侯”的策略下,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肢解。汉景帝即位之后,更是大封皇子为王,以亲制疏的策略进一步发挥作用,高祖系后人的诸侯王势力进一步被文帝—景帝这一支牵制。

在景帝时代,全国诸侯王基本分成三种类型:

其一是高祖系后人14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齐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城阳王刘喜 、 淮南王刘安、庐江王刘赐 、 衡山王刘勃、 赵王刘遂 、燕王刘嘉 。

文帝后人2王:梁王刘武 、 代王刘登 。

景帝诸子 6 王:河间王刘德 、临江王刘阏于、淮阳王刘余、汝南王刘非、广川王刘彭祖 、长沙王刘发。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汉文帝

在文帝、景帝两代“以亲制疏”的制约政策之下,汉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长安与高祖系后人诸王之间的冲突上。虽然经过吕后(惠帝)以及文帝和景帝的连续性“削藩”,景帝时代的诸侯王势力已经与高祖初封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被缩小的诸侯王国依然拥有不可小觑的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

汉初至于文景时代的诸侯王有着某种程度上“拟天子化”的仪式权力,即所谓“宫室百官 , 同制京师 ”。当然,汉廷对诸侯王国并非毫无制约,相较于汉初,景帝时代的诸侯王,政治权力已经大大缩减。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汉景帝

首先,人事权力被收回,王国的傅、相由长安任命 , 诸侯王不得自置;其次,长安的法令在诸侯国通行,诸王不得擅自立法;第三,未经天子允许, 诸侯王不得擅自赐爵 、赦死罪 ;第四,剥夺军事权,没有皇帝的虎符 、 诏书 , 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 ;第五,剥夺经济权益,诸侯王必须定期朝见皇帝 , 按规定 纳献费和酎金, 并定期派遣官吏上计;第六,仪式权力的规范化,诸侯王不得僭越天子仪制。

客观而论,在汉廷如此多维度的压制之下,诸侯王国的行动空间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如果反叛,等同于飞蛾扑火。但是,为什么后来还是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呢?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贾谊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集权化国家的构建过程与地方分权的现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诸侯王手中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存量有多少,在汉廷看来,都是集权终极目的的阻力。

汉初诸侯王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两类:其一,是“ 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汉书·食货志》记载,“ 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 , 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 , 皆各为私奉养 , 不领天子之经费 。”其二,是田租和口赋,即土地税和人头税。

这些常规财政收入其实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某些诸侯国,尤其是吴国的特殊经济资源引起了汉廷的忌惮。什么特殊经济资源呢?煮盐、 冶铁和铸钱 ,这是三项重大利源!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汉书·食货志》

在汉初经济衰败的背景下,为了刺激经济恢复,国家对民营资本的涉足领域限制较少,盐铁及货币铸造是可以民营化的,诸侯王也不乏参与者。其中,吴王刘濞最为典型。《史记· 吴王濞列传》记载,“吴有豫章郡铜山 , 溪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 , 煮海水为盐 , 以故无 赋 , 国用 富 饶 ”。吴国经济实力毕竟雄厚,所以枚乘说,“夫吴有诸侯之位 , 而实富于天子”。

集权化国家的建立,不仅是需要实现政治和军事权力的一元化,经济资源的也要实现一元化控制。吴国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资源,这是集权化国家构建的障碍,冲突是迟早要发生的。吴国如此,其他诸侯国亦如是!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吴王刘濞

如果说文帝时代贾谊的“众建诸侯”方案还比较温和,那么景帝时代晁错的“削诸侯”之议则非常激烈,咄咄逼人,毫不掩饰。晁错在文帝时期未得大用,但景帝一即位就被擢为御史大夫,其中似可窥见汉廷“削藩”将有大动作。

晁错对诸侯王造反的可能性作出了非常悲观的预测,认为“今削之亦反 , 不削亦反 。 削之 , 其反觅 , 祸小;不削之 , 其反迟 , 祸大”,故而“ 请诸侯之罪过 , 削其支郡”。景帝即采纳晁错之议,开始推行削藩 。

正如晁错父亲所说,晁错和汉廷的“侵削诸侯,疏人骨肉”政策实在过激,但这的确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构的必然程序,分权制的郡国并行体制即将走到尽头。景帝的削藩 , 引起诸侯王的“震恐 ” 。 当“ 汉廷臣方议削吴 ” 时 , “ 吴王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 , 故举事 ”。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晁错

吴王刘濞率先造反,吴王与景帝之间还有一段历史仇怨,当年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因为一点小事,抄起棋盘砸死了吴王刘濞的太子,所以这是有杀子之仇,此事之后,吴王称病不朝。如果没有晁错“削藩”之议,刘濞即便再仇恨景帝朝廷,也不会以卵击石,主动造反的。

为了联合更多诸侯王举事,吴王刘濞与各诸侯王“通谋 ”,“ 约纵 ”结盟 。吴王刘濞串联的第一个同盟是楚王刘戊。楚王刘戊的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的孙子,楚国与吴国是邻国,亦是大国,自然也是汉廷收拾的对象。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楚王刘戊墓的金缕玉衣

景帝三年冬,楚王刘戊入朝,“晃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 , 私奸服舍 , 请诛之 。 诏赦 , 罚削东海郡 ”。所谓薄太后国丧期间的“私奸服舍”,极有可能是晁错的欲加之罪,至于“请诛之”,而景帝又来个“诏赦”,不过是帝王术而已,目的则是削夺其封地。楚王刘戊怨恨,“ 乃与吴通谋 ”,吴楚两国首先结盟 。

吴王刘濞串联的第二个盟友是胶西王刘卬,胶西国是当初刘肥系齐国被肢解之后的产物,“胶西王勇 , 好气 , 喜兵 , 诸齐皆惮畏 ”。勇而好武的胶西王刘卬自然也是景帝朝廷削夺的目标,景帝二年,“ 胶西王卬以卖爵有奸 , 削其六县。 ”

既然都是被剥夺和被损害的,那么胶西国也自然加入了吴王的密谋集团,吴王对胶西王的承诺是“ 两主分割”,瓜分天下 ,吴王刘濞更是“亲自为使 , 使于胶西 , 而结之 ”。在胶西王的策动之下,齐王系诸王全部加入吴王集团,齐 、菑川、 胶东 、 济南 、 济北诸 王 , 相约起兵反汉。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西汉前期政治版图

与此同时,吴王刘濞还与赵国串谋。赵王刘遂有两件事对汉朝廷不满 。 一件是文帝分赵之河间郡置国 , 传位 二世 , 因无后国除为郡 , 并入汉廷直辖。 赵 王就想把河间要回来,但是未能如愿。 另 一件是景帝即位后,“ 赵王有罪 , 削其常山郡 。河间未得 , 常山又失 , 旧恨新仇 , 赵王对朝廷愈加怨恨 ,于是加入吴王反叛计划之中。

除上述诸王外,淮南三王也是吴王联合对象。淮南三王即淮南王刘安 、 庐江王刘勃、衡山王刘赐 。他 们的父亲淮南厉王刘长谋反被废,被贬谪至蜀地 , 死于道中 。 还在文帝封淮南三子 前 , 贾谊曾上疏劝谏说:“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哉 ? ”果然不出贾谊预料,“ 淮南三王怨入骨髓 , 欲一有所 出之久矣 ”,历史的仇怨促使淮南三王加入了吴王集团。

吴王刘濞明知实力不济,为何还要率兵谋反,一个原因长期被忽略

七国之乱

经过一番密谋,吴王刘濞的反叛集团得以形成,但其实力与汉廷难以抗衡,如果举事,无异于飞蛾扑火。但是,在景帝朝廷咄咄逼人的强势政策压迫下,除了殊死一搏,诸王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当初文帝之所以能继承大统,就是因为功臣集团及刘氏诸王的联手政变“诛诸吕”,而刘氏诸王的头号功臣就是齐王刘襄兄弟几人,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之后,却对齐王系一再削弱。文帝和景帝两代的削藩,足以令刘氏诸王铤而走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