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01

週末貓哥去燕郊轉了一圈,房價還是那麼慘淡,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也是因為過去三年房價的大跌。

不過今天不說房價的事情,說下信用卡。

有人問過貓哥一個問題:

幾年前他在燕郊買了25套房,極高的槓桿,開始賬面浮盈2500萬,然後一套也沒賣。不過伴隨著房價大跌,現在焦頭爛額,浮虧超過2500萬,關鍵的是,賬上沒啥錢了,只能靠借貸還房貸。怎麼辦呢?

坦白說,合規的途徑不多,割肉又不捨得。

不過某炒房論壇給了他一個方案: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嘖嘖,1000萬總額度的信用卡!你以為只有富二代才能擁有?在炒房團看來,這只是日常操作,費用極高的知識付費,怎麼可能只是常規套路,都是各路養卡套現的秘籍,說白了就是怎麼極盡可能加槓桿去炒房,這幾年信用貸款激增,很多錢都去了限制極嚴格的房地產。

不過,高槓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很多人的信用卡在逾期,很多人因為債務所逼,恨不得自殺。

央行也統計了下,到2018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了880.98億元,二季度的數據是756.67億,也就是說,三個月時間新增逾期金額達到了124億,這個數字也是大於2011年全年的半年未償信貸總額。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逾期半年,基本是不還了。照這個速度測算,2018年信用卡逾期金額得過千億。

這還僅僅是信用卡的數據,如果再加上花唄、白條等互聯網類信用卡產品,網絡小貸、現金貸以及傳統消費貸等產品,那麼意味著這個逾期的數額不止880.98億,規模還要再上一個新臺階。

02

為啥以前還款好好的,現在都還不起了呢?

原因很多。

比如,以前很多人通過辦多張信用卡炒房的,但是逾期信用卡越來越多,銀行也不傻啊,怎麼辦?強化風控啊,於是,很多銀行用上了“降額度”、“限額度”的狠手段。然後,一堆人就慌了。

影響真的挺大的。

像廣發銀行這樣在額度方面一直比較寬鬆的銀行選擇大幅收緊,尤其針對高額度卡。

卡友們在信用卡論壇上表示,“廣發揮下的是屠龍寶刀”,自己5.4萬的額度僅剩3000,更有人稱自己的額度從8萬降到了8塊。

華夏銀行採取的是“普降”模式,很多卡片都有10%左右的降額,但華夏採取的小幅多次的方式,逐級降低額度。交通銀行也比較狠,大批持卡人反映,其信用額度從原本上萬,直接降到了2000元。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還有些人雖然沒有被降額或者封卡,但也感受到了銀行祭出的“花式風控”,包括限制額度、限制消費功能、消費監督,甚至也有不少人接到了銀行的回訪電話,要求提供近期消費的明細或者小票。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像一直正常消費的貓哥也受到了“風控”。

在京東購物時,使用招商銀行信用卡支付一直不成功,客服的回覆是,這筆“高達2000元”的大額支付觸發了招行的風控機制,需要通過客服查詢後,將這筆交易“放行”後,才能正常支付。

而在客服的回覆中,還將觸發風控的機制畫了個大圈:線上、線下交易均可能觸發;沒有固定的金額或者金額範圍;針對可能觸發風控的商戶,但沒有列表;沒有針對具體商戶,沒有針對具體類別,也沒有針對持卡人。

風聲夠緊張啊!

如果僅僅是消費其實影響不大,但很多靠著信用卡循環還貸的可就慘了,需要50000,額度被降到5000,搞不定只能逾期,這樣的人還真是越來越多,剛需可憐,炒房的活該。

03

還有一類逾期,是因為用戶突然失業或者破產。

這類人現在還真不少,尤其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突然的裁員,這些用戶以前是典型的優質客戶,額度不低,逾期很少,但習慣了刷刷刷,突然失業後很多人的儲蓄是不夠還款的,而銀行也無法監測到這些人的風險,唯一能幹的就是先收緊再說。

貓哥給大家普及過,這個就是典型的“棘輪效應”,消費習慣養成之後,易於消費升級,難於消費降級,通俗的說,也就是由奢入儉難。

刷刷刷,買買買,花錢還是很有“幸福感”的事情的,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講,消費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流行的價值觀,現在流行的是,70後拼命掙錢,80後拼命攢錢,90後拼命花錢。拼命花錢,其中就包括“借錢花”。

像90後在消費貸款用戶群中的佔比已經達到了49.31%,距離半壁江山,不到一個百分點。在不含房貸車貸的情況下,使用消費貸款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的人群超過五成,佔比50.17%,但高額的逾期數據,意味著很多人是花得爽但還不起。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04

也有些信用卡的用戶,其實本來就不太符合申請信用卡的要求,這怎麼講?

這是一些銀行自己挖的“坑”。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作為那個時代的“金融創新”,信用卡就成為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的載體,也成為銀行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工具。

但彼時的信用卡業務並不普遍,甚至直到近些年來,信用卡才走近一般大眾,這兩年的發展尤其迅速,去年,有的銀行對髮卡量的要求是同比增長10倍,因為他們看到了現金貸被遏制之後,消費金融產生的強大的盈利能力,一般的房貸業務5-6%收益,而信用貸可以達到14-18%的收益,銀行這麼賣力是可以理解的。

問題是光靠銀行自己的人,再多的親戚也湊不夠這個量,於是很多外部的渠道、中介紛紛登場,通過幫銀行開卡這個業務,熱鬧的時候,大中介一個月收入超過500萬。

卡片的申請越來越簡單,線上填寫一些資料即可申請卡片。在以往,年費可以過濾一部分用戶,但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年費的門檻越來越低,卡片等級也越來越“接地氣”,授信額度也越來越高。

從現金貸、網貸公司溢出的人員配置,也開始向銀行信用卡業務分流,銀行系統申請不下來,那麼在“掃樓業務員”、“路邊辦卡攤”上,還是可以申請的,而業務員為衝量,資料包裝或者造假也就在所難免了。

“以卡辦卡”也很流行,如果用虛假資料辦理了一張高授信的信用卡,通常“以卡辦卡”辦理下來的卡片,其授信額度一般也不會低。

低質人群+高槓杆率,逾期增加就很正常了。

05

所以,“信用卡欠錢怎麼辦”就變成了熱門問題。

知乎上的熱門問答,關於信用卡的問題很多:

● “信用卡欠了3萬,我該怎麼辦”?

● “欠了5萬的信用卡債,還不起,銀行會起訴嗎”?

● “多張信用卡逾期,因為某種原因一分錢沒還,以後會面臨什麼結果”?

後果還是挺麻煩的,最麻煩的就是徵信。未來是個信用社會,徵信有黑點,很麻煩啊。

上週有個新聞比較熱:

“三萬額度信用卡,因為逾期銀行要收14萬”

刷881億信用卡,然後不還了!後果超乎想象……

很多人說銀行亂收費,其實信用卡逾期怎麼處理,都有明確的說法,只是很多用戶自己不看,現在競爭激烈,銀行還能商量,未來?呵呵。

其實很多用戶自己心裡跟明鏡一樣。

“我也不敢給銀行打電話的,我平時自己套現套得不亦樂乎,為什麼降額,我心裡還是有點數的,”一個日常有套現的朋友對貓哥說,“沒有直接封卡已經算銀行給面子了”。

進入2019年,有個大舉措已經開始運行了,這就是百行徵信。也就是說,除了央行徵信系統中記載的內容外,一些民營徵信系統,信用卡、網貸、現金貸的徵信記錄也會一併徵集,你的各種債務情況、信用情況逐步也將一目瞭然了。

所以啊,新一年裡,控制好自己的債務,不然銀行可能更敏感。嚴厲的風控面前,一旦你還款有問題,銀行會比你的另一半更早一步斷掉你的“零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