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宣传资料之二

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宣传资料之二

新常态下现代化农业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的状态,面临新的挑战和矛盾。

随着新观念在农村涌现,高端农业市场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无公害产品、绿色养殖、生态种植、循环模式、网络营销等等新形式已开始悄悄步入农民生活,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识。这表现在:

1、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导致对农业绿色产品的需求量加大,因而能够承认绿色产品成本加大的事实,并且从差异化的价格中获得满足感。

2、农业礼品市场的开拓。“高档农产品”+“精美礼品”这两者概念的融合,开辟了高端农产品销售的新局面。

3、随着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新一代受教育的农村青年更加注意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而互联网为信息收集提供了便利条件。

4、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使上游的农产品供应者开始考虑根据下游需要,进行定制性产品生产和服务,甚至将农业与其它产业进行交叉,如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产生的旅游生态农业等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寻求特色生存和经营方式。

高端农业是农业价值链的顶层,既是时尚精品农业,也是绿色高效农业。农业高端市场在国外的出现就更早一些。近年来我国东南部地区对高端农业市场出现的商机就率先予以重视,如江苏省就率先投资加紧建设农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形成现代化高端农业生产区,进行了农业高端市场的大胆尝试,并由于农业高端市场的价格吸引,使农民尝到了甜头。那么,发展绿色高端农业市场应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呢?

1、农户自主进行高端农业产业化能力较差

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高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才能顺利展开,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分析。政府在企业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搭建桥梁。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状况,确定该区域农业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在公司和农户之间搭建桥梁,为高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财政支持。政府应通过财政信贷、直接投入等方式,加大在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保证企业化经营所须的资金投入,为产业化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做好预测和分析,帮助当地农民分析市场需求。

2、积极研究市场需求,不仅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创造出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提高,不仅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理念也差异化,所以要善于发现需求的变化,捕捉稍瞬即逝的商机。同时,要提升高端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高端品牌不仅有助于农产品销售量的提高,更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具体做法包括:甄选特色农产品品种,充分挖掘其资源优势,以已注册商标为前提,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持,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工作。

3、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培养人们的消费理念

现代零售渠道,如卖场、超市、便利店等,由于门槛较高,进场费、促销费甚至拖欠款,对许多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有效的促销渠道。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销售高档农产品的专业零售终端,如乐活城、禾心有机等。通过他们分销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因为主要的高端人群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根据产品线的结构,或者和区域内的其他农产企业联合起来,自建终端、开设专营连锁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这样可以借助专卖店网络销售特色的农产品等。而对一些高端的农产品,我们不妨选择酒店、商务会所、俱乐部、机场、饭店、美容院等高端场所,进行深度推广。

4、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之路

规模化经营是高端农业模式的基础。规模化经营是在种养、加工、包装、储存、运输、营销等环节上达到相当的规模,节约生产成本,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不仅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也有利于高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加强技术培训、开办农民技校

让农民走进培训班,由农业技师、营销人员讲述相关知识,比如高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技术,市场分析及预测的方法等。

6、加大产业链条的连接,使生产、销售环节畅通

开展个性化生产和定制项目,改变长期以来农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让农民走出来,了解下一环节的运作过程,有利于开发农民思维,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将供需环节有效衔接,就可以从产业链条上为高端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良机。必须指出,所有行动的改变都源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解放农民思想,从小农意识中走出来,这可能才是关键。所以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绿色农业高端市场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次思想解放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高端农业市场必定蕴育无穷的商机。通过政府的引导、市场供求杠杆的推动、农民营销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一市场将会呈现出的巨大商机和潜力。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