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麵——你沒吃過的美食

“包子,饅頭,花捲,麵條,糖三角,窩頭”!這是老北京胡同裡小販的叫賣聲。隨著各式各樣的店面的出現也就很難聽到了。

民以食為天,米飯是南方人的主食;包子,饅頭,花捲,麵條,這是北方人的主食;南方米北方面這是一種飲食習慣的差異,南方人如果一天沒吃米飯,即使他一天吃了好多東西他也會說:“我今天沒有吃飯”!讓人愕然。北方人也是這麼想的,一天沒有吃點麵食總是覺得缺點什麼,肚子裡空落落的。

莜麵——你沒吃過的美食

麵食主要還是以小麥麵粉為原料的居多,還有熟悉的玉米麵。但有一種面大概很多南方人,包括很多北方人也沒有見過,也沒有吃過——莜麵!

莜麵的前半身是莜麥!莜麥是一種一年生禾本類植物,和小麥一樣的種植方法一樣的收穫季節,主要分佈在張家口壩上地區,內蒙和山西少數地區。有人說種植範圍這麼小的一種植物肯定沒有什麼價值!

莜麵——你沒吃過的美食

這裡要為莜麥說句公道話——莜麥是世界公認的營養價值很高的糧食之一,其營養價值居穀類糧食之首。在穀類糧食中莜麥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含有大量兒童所需的氨基酸,為莜麥說了這麼多話,也是讓大家多瞭解一些這種植物,還是因為筆者是張家口壩上人!——莜麥原產地。

小時候在芒種季節,週末回家都要去和大人幫忙播種,那時候沒有拖拉機用的是兩匹馬拉一個犁杖前面走一個人還的扶著,後面一個人播種;扶犁杖可是個技術活,很驕傲的是比犁杖高一點時就學會了!從播種,除草到收穫一年只有一季,深秋收穫。

莜麵是一種特色,也是一種美食,還可以是一種鄉愁!吃過莜麵的人都知道一句話“三生三熟”,從收穫到入口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炒麥,磨麥,和麵(開水和,面是生的),進蒸籠,出鍋。

莜麵——你沒吃過的美食

莜麵的做法多種多樣,“貓耳朵”“窩窩”“餄烙”“鍋貼”“山藥芋子”等等。都沒聽過吧?這是方言!那它們是怎麼做的呢?雖然筆者不精通此道,也是從小看著,吃著長大的,略知一二。

一坨面放掌心兩手一推,這就是“貓耳朵”!一頭尖尖的像極了貓的耳朵,由此而來。一坨面放一塊兒光面的瓷磚上單手一推一卷平平的一個卷,這就是“窩窩”。“鍋貼”就不用介紹了,就是那兩個字的意思。

莜麵——你沒吃過的美食

重點介紹一下“山藥芋子”,山藥其實是本地方言土豆的叫法,不是我們菜市場買的那種長長的山藥,這樣一說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山藥芋子”就是熟了的土豆做成土豆泥再加上莜麵混合做出來的一種食物;這個做法不要看著簡單,加莜麵的多少和是否均勻都有直接的關係,沒有很好領悟的師傅也做不出來好的口感的。

說了這麼多,到底怎麼吃呢?1 涼拌,2 蘸水!蘸水就有點講究了,切點肉絲加點壩上獨有的蘑菇做出來的蘸水是最地道的!蘑菇的香味,肉的鮮味和莜麵的面味混合起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滿足感。

莜麵——你沒吃過的美食

由於它的營養成分較高,吃一頓一天都沒有飢餓感,雖然它營養成分很高,但不是那種高熱量的食物,吃了不會發胖,這也是好多壩上人保持好身材的秘訣。

莜麵是壩上人的一種食物,也是壩上人的一種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