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率高、那里没做好

离职是每个团队都有的现象,再好的团队都有一定比例的离职率,面对离职,团队管理者不必紧张,要分析离职的原因,将离职率控制在合理的区间。

一个健康的团队形态,就像是流动的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但有些类型的离职,是团队管理者稍加留意就可以控制的。

S公司是我曾做过咨询的一家休闲食品电商公司,每个季度都会进行人才盘点,对公司人员的情况进行梳理。一次照例召开人才分析会,公司的HRD通过数据向公司高管汇报工作,在汇报离职情况时,提到上季度公司整体的离职率有上升,并且将离职的时间按周的时间节点展示了出来,看到了其中的几个小高峰。

这位HRD又继续展示了另一个数据,在过去一个季度离职员工的平均工作时长降低了20%,以前很多员工大多在工作1年后提出离职,而这个数据显示提出离职的员工平均时长只有6~7个月。这个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有30%的员工在试用期就提出了离职,甚至还有一些试用一个月就提出了离职,这些人的行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觉得需要进一步挖掘。

HRD把这些名单挑出来,亲自和这些离职的员工打电话询问原因,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又召开了一个会,结果并非是大家想象的员工离职所提出的一些如薪酬、工作内容等刚性原因,而是诸如对环境不适应、团队无法融入、找不到状态、和自己想象不一样等这样的软性原因。


这家公司以年轻入职者多,这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共性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求职者在加入公司的时候,往往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对于公司和岗位的自我认知的图画,怀着憧憬加入公司,如果发现看到的和想象的不一样,包括工作内容、职业规划等,就会萌生退意。

第二,有些团队工作的状态和节奏很快,新人进来很快就被要求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新人是一个比较外向的员工,那他融入团队会比较快,但如果比较内向,团队没有张开怀抱欢迎,而是直接进入状态,那他就比较难进入角色,很有可能人在工作,但心里对陌生环境的孤独感并没有消失,容易产生孤立感,如果得不到快速缓解,就会让新员工无法发挥,慢慢就产生离开的念头。

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想要降低这样的离职率,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A.在面试时,尽可能向求职者陈述清楚公司与团队的情况,岗位情况力求客观真实,不要让求职者存在理解误区。

B.当新员工出现退意时,积极给予疏导和解释,员工的离开很多并不是因为不满意,而是被忽略,如果你能关注到,并且给予认真沟通和解释,就可以让员工释怀、接受。

C.针对每一个新员工的加入,安排有仪式感的加入流程和方式,比如向他介绍团队成员、介绍各相关部门人员,介绍公司情况,安排新入员工的入职工作餐等,通过仪式感的过程,让新员工觉得是被重视的,会更快与团队成员破冰。

D.建立Mentor导师制,导师制是为新员工指派一位团队里的老成员,这个成员不一定是他的直接领导,可以是公司的资深员工,以此帮助新员工快速熟悉环境,了解职业规划,度过心理不适期。导师和新员工的沟通话题可以不限于工作,包括附近最近的午餐地方,周边地铁如何搭乘等等这样细小的问题,打破新员工内心的不安全感,对于新进员工的稳定性很有帮助。

第三,团队的主管在新员工入职的前几周要尽可能安排一些一对一沟通,了解员工的状态以及需要的支持,让成员快速进入状态。

上面案例中的公司在看到问题后,迅速做出了调整,经过半年的优化,新员工入职的流程全部完成,而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公司员工的离职率在第二年明显下降,而新员工的入职就离职的现象控制在5%的水准,这就是管理带来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