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冤大頭,給領導背鍋,害死一名將,結果被罵千年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汴京城發生一件聞名史冊的大事,因為宋徽宗、宋欽宗以及數千名官員被擄,北宋幾乎在一夜之間滅亡,對於這件事,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靖康之變”。一個月之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是為宋高宗。

為了給列祖列宗和天下臣民一個交代,趙構雖然啟用了主戰派的李綱為相,但骨子裡,還是比較親近投降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在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件小事,雖然在當時很多大臣並不重視,但在史書上,卻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當年,一個25歲的少年不顧身份卑微,強行上書,陳述主張,希望可以一雪前恥。此人就是岳飛。

歷史上的冤大頭,給領導背鍋,害死一名將,結果被罵千年


在上書中,岳飛寫道: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文字中的披肝瀝膽,可見一斑。但很可惜,同歷朝歷代一樣,這樣的肺腑之言並沒有被高層所接受,回饋岳飛的,只有“小臣越職,非所宜言”8個字,岳飛也因為這次上書,被逐出經營。

這樣的情節,其實在幾十年之後,又一次上演過。彼時,儘管岳飛的身份已經成為朝廷棟樑,而趙構也對他頗為賞識,但兩人之間的矛盾,仍然無時無刻不再存在。追根溯源,同當年岳飛的那句話也不無關係。一直以來,在岳飛的規劃裡,都極其希望“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而趙構的心思,則只想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

歷史上的冤大頭,給領導背鍋,害死一名將,結果被罵千年


另一方面,當時北宋和金國的長期對峙,已經成為常態,雙方的實力決定了彼此之間,誰都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吃掉對方,所以如此一來,岳飛的存在價值也就打了一個折扣。而且戰場之上,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當時所有的軍費,都是朝廷來出。固然期間的時候,曾有大臣提議可以讓節度使或者樞密使自己去籌集軍費,但考慮到唐朝藩鎮割據的前車之鑑,宋高宗並沒有答應。久而久之,自己兜裡的銀兩越來越越少,可岳家軍卻越來越強,而且對岳飛高度忠誠,無疑讓趙構心頭一凜。

打不下來,自然就要談。可是談之前,總是要拿出點誠意來,所以趙構找來秦檜,先對付一下當時比岳飛級別還要高的韓世忠,沒想到不同於岳飛的耿直,韓世忠這個人相當的精明,而且又能屈能伸,所以看形勢不妙,韓世忠主動上書,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告知領導,自己只想安度晚年,並不想長期佔著這個位置,如此一來,正合了趙構的心意,所以收拾的對象,自然而然落到了第二個實力派岳飛的頭上。巧合的是,當時的岳飛不但不願交出兵權,而且還要救二聖還朝,更加被趙構所難容了。

歷史上的冤大頭,給領導背鍋,害死一名將,結果被罵千年


坦白來說,出於利益的目的,秦檜自然也看岳飛很不爽,但如果沒有趙構點頭,即便秦檜如何運作,像岳飛這樣級別的大將被悍然坑害,也是決計不可能的。可是作為最高領導者的趙構,卻有意縱容乃至是暗中運作這類事的發生,到頭來又把一切罪名歸咎於秦檜,也真的是頗有手段。幾千年之後,經過後人的演繹,把怒火都撒到秦檜社會上,固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沒有冤枉了秦檜,但這個背鍋俠的名號,卻揹負了幾千年。而真正的主謀,則在歷史的塵埃裡悄然被人淡忘了。

歷史上的冤大頭,給領導背鍋,害死一名將,結果被罵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