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的“宰客心理學”

菜品描述——使菜餚看起來更上檔次

餐館的“宰客心理學”

Q u o r a的成員尼爾·艾森伯格指出菜單上那些花樣百出的菜品描述——例如“手製、三道醃製、慢燉、金黃、手選”這一類用語—— 使菜餚看起來更上檔次。

他也談到控制菜品數量能減少食客的點菜負擔(如果每次翻閱附近中餐館長達30頁的菜單都讓你感到壓力山大的話,你會對短小精悍的菜單很感恩的。)艾森伯格還提到了餐牌裡的“託”,它們是一些很昂貴的菜,放在菜單裡的唯一作用就是使其他菜品看起來便宜一些。推銷利潤最高的餐品

餐牌設計心理學

餐館的“宰客心理學”

餐牌工程師格雷.拉普(Gregg Rapp)介紹了餐牌設計心理學。餐牌應當配合食客的點餐順序流動,而且餐牌的不同方位重要性不一。

“當人面對一張白紙或雜誌時,他們的視線會首先投向右上方。”拉普說。作為精明的設計師,要把利潤最高的餐品放在這裡。

“然後,我們將頭盤放到左上方,下邊放沙拉。這樣的菜單就是我們想要的流動得很好的菜單。”

在菜品周圍留白以吸引注意力,是另一個推銷好賺菜品的方法;記住,這隻對打印出來的靜態餐牌適用。

對於那些餐廳常客,則可以利用會員優惠信息和動態觸屏餐牌,根據他們的口味,為他們私人訂製菜單,把高利潤的菜夾帶進去。

最佳侍應生推銷手段

餐館的“宰客心理學”

至於侍應生們,他們要做好兩項彼此相關的工作。一個是為僱主掙錢,一個是為自己掙小費。如果食客按照餐費的一定比例支付小費,那麼餐費越貴小費就越多。前餐廳侍應和東家海瑟·巴內特(Heather Barnett)列出了一些最佳侍應生推銷手段。首要“手段”是“只推貴的”,顧名思義就是說服食客點那些更貴的菜。巴內特還列出了一系列的賣萌掙小費法:例如特別討好小朋友,或者“讓自己的點菜簿更有個性”。因為“你的狗或熊孩子的照片讓你看起來更友善。”2002年康奈爾大學發表的一個小型研究調查了付小費時的糖果效應。研究發現,一塊放在結賬單邊上的巧克力會增加小費的數量,在合理範圍內,巧克力越多小費愈多。

一個好的侍應或酒保也會不斷地替你收拾餐桌或屬於你的吧檯一角,讓你感覺更清爽。相反,一桌子的杯盤狼藉會(無聲地)提醒你吃喝得夠多了。

最終,最好的服務人員能夠通過優質服務來獲取理想收入。英國餐廳東主、顧問以及Q uora的用戶羅斯.博德曼(Ro s sBoardma n)說得好:一個出色的服務人員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各種東西賣給你。他們誘導你買貴的、哄著你付高額小費;最厲害的是,你下次還會再去找他。

所以,只要請到好的銷售人員、賣好的產品,幫襯的顧客自然就陸續有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