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相声界默默无闻大半辈子的杨少华终于盼来了“红的发紫”的那天。凭借有由赵伟洲创作的反映老年人黄昏恋题材的《枯木逢春》,让全国观众一夜之间认识了这个“我要开花”的蔫老头。自此以后,随着《危言耸听》《聘文书》《文坛赝品》等段子的相继问世,更是让已过花甲之年的杨少华尝尽了走红的滋味。

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即便名气上已是全国家喻户晓,但在相声门里杨少华却一直被同行视为“门户不真”。老观众对此最为熟悉,相声泰斗马三立在1985年修订的《相声师承关系谱》中将杨少华归在了郭荣起先生门下。杨少华本人在郭荣起去世后也一直宣称自己是他的徒弟,只是业内同行对此说法无一认可!不认可的原因也并非是没有举办拜师仪式这么简单。跟随郭荣起学艺的事实不假,但郭荣起先生生前并未对任何同行提起过承认杨少华是自己徒弟一事。但马三爷为什么又将他“算在”郭荣起门下呢?据马老生前亲口所述,主要还是考虑到杨少华的家庭负担,孩子多、经济压力大。按相声门传下来的规矩说,没有师承门户的演员是不能靠说相声赚钱的。海青硬要在园子里说,遇到同行进来搅场子都不能算对方的不对。

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按理说海青是没有资格收徒弟的,也不会有谁愿意拜没有门户的师父。拜了等于没拜,一样不能以此为业。虽然现在杨少华的名字确实写进了相声家谱里,但这是后话了。也就是说,1985年以前,杨少华不能算是专业的相声演员。可即便如此,在杨少华28岁那年还是收了两个徒弟,这两位在日后也成为天津茶馆相声的骨干力量,他们就是朱永义和张永久。

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两人都是于1960年正式拜杨少华为师,当时14岁的朱永义入门稍早为师兄,比他年长一岁的张永久是师弟。相对而言,张永久的知名度要更大一些。当年魏文亮的老搭档孟祥光早早病故,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捧哏搭档,于是魏先生让张永久给他捧哏。以张永久的能力来说,虽说没法像孟祥光一样与魏文亮珠联璧合,但也不失为一位好捧哏的。在表演中基本不存在撒汤漏水、崩瓜掉字。与魏文亮搭伙后,两人以表演传统活为主,像《汾河湾》《武坠子》《戏迷游街》《找堂会》等等,也都成为日后广为流传的佳作。除了给魏文亮捧哏外,张永久与尹笑声、陈鸣志、郭德纲等人也有过短暂合作。

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朱永义则是承袭了师父杨少华蔫哏的表演风格,专工逗哏的朱永义善使《铁甲将军》《学聋哑》《怯洗澡》《绕口令》等传统相声。在天津茶馆相声复苏后,他逐渐成为众友相声艺术团中的骨干。在表演《托妻献子》《反七口》等传统活时,使法与其他演员有着明显的区别:口风稳、语速慢、铺纲细,蔫拱出来的包袱也给对传统活烂熟于心的老观众带来一股新鲜感。在合作搭档方面,他的从艺经历和师父杨少华、师弟张永久可谓如出一辙,都是没有长期固定的捧哏搭档。在众多捧哏搭档中,大家比较熟知的有魏文亮的大徒弟李相友、杨少华的长子杨威、李金宽、陈鸣志、邓继增,另外还有他的师弟张永久。

他们才是相声界真正的莽撞人!竟敢拜“门户不真”的杨少华为师!

现如今,师徒三人都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而旧时相声界森严的门户师承之规也不再是束缚相声演员学艺从艺的阻碍,希望他们可以在有生之年为相声事业发挥更多的余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