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我這人吧,超級懶。」

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對科技數碼這些東西那麼著迷,基本上我都會這麼回答,畢竟我自始至終都相信著,科技的發展往往得益於人們為了想要更好地「偷懶」,所以才會產生鑽研的驅動力。

而我在打造完書房的工作臺之後,我的下一個「偷懶」方案則放在了「智能家居」上面。首要定下的目標方向,便是基於米家智能家居平臺來打造,考慮到它的通用性和實現成本都可稱得上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了。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雖然重新裝修佈線將智能家居全部配套齊全似乎有點遙遠,但先從小東西開始佈局,也可以快速帶來最直接的「幸福感」。近期的幸福感,正是來自於減輕我家務負擔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開箱:細節之處盡是降低學習成本的思考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當快遞送達的時候,雖然有電梯,可搬動這一大箱東西仍然費了快遞小哥不少勁。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打開包裝,雖然包含了不少的配件,但配合相應的文字或圖案標識也算是一目瞭然。

說起來,石頭掃地機器人也可以被稱之為是第二代米家掃地機器人,但這一代卻是直接以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的形象亮相,除了品牌自帶的底氣加成以外,各方面的硬實力似乎也提升了不少。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首先取出來的,是石頭掃地機器人的充電器,朋友家使用的是第一代米家掃地機器人,相比起上一代產品,石頭掃地機器人這個充電器要小巧美觀許多,兩個金屬充電觸點被移至下方,但線纜接口位於右側,體積變得小巧的同時,如何走線收納倒要花點小心思。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然後再看石頭掃地機器人的主體,依舊採用了採用了主流的圓形設計,頂部矚目的 LDS 激光測距傳感器便是石頭掃地機器人的「殺手鐧」。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整機的外殼採用了塑料作為主要材質,頂部平面為高亮鏡面設計,而側邊和地面均經過磨砂處理,目的是提升抗磨耐刮的性能。此次的玫瑰金配色版本,著色主要集中於機身邊緣輪廓和激光傳感器周圍,配合大面積的留白,融合家居環境也不成問題,剛好我家地磚也以淺色調為主。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石頭掃地機器人的頂部放置了三個實體按鈕,比起單鍵三功能的方式,回充鍵和局部清掃按鍵都被獨立區分出來,操作更加直觀,降低了一定的學習成本,對於家裡長輩而言是個方便的設定。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揭開頂部後半部分的蓋子,可以看到塵盒放置在其中。如何打開盒子有著詳細的圖案教程,頂部的接口標識也非常明顯。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這一代的塵盒也有所改進,最令我心動的便是它的濾網終於支持直接用水清洗,更加省時省力,未來更換濾網的頻率也會隨之降低。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將石頭機器人翻過來看底部,可以看到機器人的主刷,這一代的石頭掃地機器人的吸力也得到了提升,可達到 2000Pa,而主刷作為耗材之一也非常方便更換。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2000 Pa 的吸力基本可以應對家中地面常見的灰塵等雜物,甚至連鋼珠都可以吸走清理乾淨。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兩個主輪有著 2cm 的懸掛高度,面對家裡地面的電線和小門檻的越障也毫無壓力。

石頭機器人聰明的秘密,在於各類傳感器

石頭機器人的機身內置了一系列的傳感器,得益於這套傳感器和算法,才能讓石頭機器人顯得那麼地「聰明」。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正面的碰撞緩衝器可以識別遇到的障礙物,石頭機器人還在正面加入了防撞軟膠,除了保護機器人機身以外,還能免除牆面或家居因碰撞而帶來的傷害。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正面開孔的是回充傳感器,採用高精度紅外感應,能精確「泊車」,自動與金屬觸點連接充電,通過軟件或頂部的回充實體按鈕即可觸發回充動作,自動規劃路線「回家」。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石頭掃地機器人採用了「單邊刷」的設計,這裡要吐槽一下那些老是吹捧「雙邊刷」的廠商和評價……基本上雙邊刷的都難以在吸入線材異物時掙脫出來。單邊刷設計反而能夠保證牆邊清潔之餘,還不會將地面垃圾推到更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還會擁有更強的防纏繞能力。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底部的側邊有著多個懸崖傳感器,防止石頭機器人意外從高空或樓梯跌落。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當石頭機器人離地時,兩個主輪將自動垂落,觸發傳感器識別機器人離開了地面,並暫時停止工作。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但要說到最重要,也是讓石頭掃地機器人在同類產品當中「出類拔萃」的,就是頂部的這個相對碩大的 LDS 激光傳感器。有了這個 LDS 激光測距傳感器和內置的 SLAM 算法激光導航系統,石頭掃地機器人才能獲得「地圖掃描」、「路線規劃」、「自定義清掃區域」、「虛擬牆」等功能。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畢竟是小米生態鏈企業,直接支持米家智能家居平臺。通過米家 App ,還能看到機器人的實時狀態和激光掃描出的地圖。另外,在連接到 App 之後,遠程操控和小愛同學語音操控的能力也隨之獲得。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而且,只要輕觸手機,就能夠直接指揮石頭掃地機器人去特定區域清掃。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同時,這個 LDS 激光傳感器還是一枚全向壓力傳感器,能夠識別頂部的壓力,防止機器人誤入比機身更低的家居底下,防止機器人卡死在裡面。

認路的掃地機器人,才是好的掃地機器人

在各類傳感器的輔助之下,石頭掃地機器人的感知能力在同類產品當中已處於頂尖的水平,體驗下來的確能夠給我帶來不少驚喜。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在使用傳感器清楚環境狀況以後,石頭掃地機器人將會在區域內進行路線規劃,按照規劃好的路線來回掃動,確保清掃區域內不會有遺漏的地方。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無論距離充電座有多遠,石頭掃地機器人接到回充指令之後會自動選擇最佳路徑,精準無誤地找到充電座。若是在清掃任務進行途中(大概是清掃豪宅吧),機器人電量即將耗盡的話,石頭機器人會自動進行回充操作,並且在充電結束之後自動回到「斷點」處繼續完成清掃任務。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簡而言之,石頭掃地機器人是懂得「認路」的。

而清掃能力也足以能我滿意,2000 Pa 的具體水平雖然我並不清楚與傳統吸塵器會有什麼差別,但我最初對掃地機器人的需求,只是能完成日常家中地面灰塵的清理就可以了,而石頭機器人可以完美地滿足了這個需求。

我希望打造智能家居的目的,除了自動化帶來的懶惰好處以外,更希望它能夠以「定時任務」來實現「無人值守」般的智能操作,這才是智能機器人的精髓所在。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通過米家 App,我設置了每天白天10點這個時間段會開始執行全家的一個清掃任務,而這個時間點,在工作日一般都不會有人在家,沒有人走動也能更好地讓石頭掃地機器人清掃好地面。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一開始我還是會比較擔心石頭機器人會不會在家中「遭遇不測」,會不會一不小心就卡在飯桌或床底下出不來、會不會撞倒家中的什麼東西。為此,初次使用的時候,還特意遠程用米家攝像頭來進行觀察。當然了,結果是令人滿意的,石頭掃地機器人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清掃任務,並且在清掃完成之後自個兒乖乖地回到充電座上。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在設置定時任務的情況下,往往都是沒有人在家的時候進行清掃,所以石頭機器人清掃時的噪音不再是一個問題。但米家 APP 當中配備了石頭掃地機器人的吸力強度(噪音強度)設置,即便是選擇「常規」選項,機器人帶來的噪音也能讓人輕易接受,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

人無我有的拖地功能,但可能我並不會常用

石頭掃地機器人除了升級各類傳感器提升掃地能力以外,還新增了「掃拖一體」的拖地功能。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包裝內已標配了一個水箱模組,而耗材方面則提供了四枚濾芯,兩塊拖布。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打開水箱模組頂部的蓋子即可往裡灌水,隨後平行推入機器人的尾部,再通過魔術貼讓拖布緊貼水箱,安裝起來非常方便。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而拖布和水箱之間是通過一個「植物仿生維管束濾芯」來連接,基於毛細原理來慢慢隨著水分留的流失而透出相應的水分,讓拖布時刻保持充足的含水量。不會很多,也不會很少,溼度總是恰到好處的。

雖然說拖地功能其實就是想讓石頭掃地機器人走到哪就順道拖到哪,在面對日常地面灰塵的清理上面,這個功能非常實用。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但若在這塊拖布拖到像是油漬或者是別的黏著異物之後,髒的東西很可能會隨著拖布的移動而延伸到更多的地方。而你不得不再重新拖一遍地,所以拖地模組我只有在局部清掃的時候才會用一下,使用頻率並不會特別高,而且在遠程操控或定時讓它自動清掃的時候,是萬萬不敢讓它拖地的。相信網上一搜,都能找到不少活生生「越拖越髒」的例子了。

因此,平常我都不會給機器人裝上這個拖地模組的。

相見恨晚,早買早享受的智能家居好物

在我眼裡,它像是一個會自己移動的吸塵器,簡便上手的操作讓家裡人也能輕易掌控。要用一句話去總結石頭掃地機器人帶來的體驗,我只想說:「相見恨晚」。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在高精度傳感器和米家 App 等軟件和算法的加持下,石頭掃地機器人確實能夠讓我覺得它是足夠「聰明」的。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早期那些沒有激光測距傳感器的掃地機器人,它們的工作狀態如同「無頭蒼蠅」一般,是撞到哪就掃到哪,沒有很完善的避障能力,容易造成意外或卡死,而且很多區域都會被忽略掉,難以達到完美的清掃效果。若然使用這類掃地機器人,試問你敢不敢放任它獨自在家自行清掃呢?

相見恨晚的偷懶幫手,石頭掃地機器人親測體驗

而有別於慣性導航和視覺導航的掃地機器人,採用更為先進的激光導航方式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可以更加精準地探索整個室內空間,得益於 SLAM 算法和激光測距傳感器,有著非常優秀的避障能力,以及路線規劃清掃能力。這讓我放心在出門之後,遠程讓他自個兒在家掃地,習慣了這套操作下來,一個「偷懶成就」又達成了。

早買早享受,早點遇到你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