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春節回家基本的禮貌應該有

年輕人在外工作學習,春節回家了,難免會見到親戚鄰居,那該有怎樣的最基本的禮貌呢?

年輕人春節回家基本的禮貌應該有

1.

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前天晚上回到家裡,第二天早上,在大門外路邊站著,他叔叔住在隔壁,也在大門外,他看到兒子,熱情地打招呼,叫了聲兒子的名字:XX,你昨天來到家的?並且走過來想跟他說話。

兒子簡單地答了一句:嗯,昨晚很晚才來到,您也回來了?

就這一句,也不知道上前多說幾句,問候一下。

然後就扭頭往回走,他叔叔在後面跟著走,還想跟他講話,可是,他自顧自往前,他叔叔在後面,應該有些尷尬。

我給他遞眼色,意思讓他停下來跟他叔叔聊幾句,他不理解,我提示說:你給你叔遞根菸啊?

“我口袋沒有煙,我不吸菸。”他無奈地說。

他叔叔也說自己不吸菸。

兒子不吸菸我知道,我也不是一定要他遞煙,是想要他跟人家說說話,隨便聊一下,這樣禮貌些。他這個叔叔也常年在外,可以問一下他在外面工作怎麼樣,累不累等,也不是非要他說多少好聽的。

可是,就是這樣他都不會也許是不想應付。

事後我給他指出來,應該跟人家聊幾句,簡單地問候一下,顯得熱情禮貌。他辯駁說,我已經問了啊,我問他什麼時候回來的,他說昨天。

......

常見很多年輕人,在外打工回來,第一次見了親戚鄰居連個招呼都不帶打的,知道年輕人跟長輩沒多少話說,但見了長輩叫聲叔叔阿姨,問個好,簡單地問候一下,還是要做到的基本禮貌。

年輕人春節回家基本的禮貌應該有

2.

鄰居有個兒子已經結婚成家,孩子都上小學了,他見人從來不理,更別說喊叔叔大爺的了,見人就像沒看見一樣。

一次,這個孩子因為搞電焊沒有帶防護罩,眼睛被電焊的弧光灼傷了,說是用奶水洗一下就能好,正好我家兒媳婦正給孩子餵奶,我給接了一些,端著給他送去,當時他們一家正在吃飯,我跟他們說了一下,放下就走了。

不多一會兒,我聽到他們家傳來激烈的打罵聲,我們連忙出去到他家,只見鄰居男主人氣得揪著他兒子的頭髮在打他,他兒子人高馬大的,他似乎都打不動了,氣得呼呼直喘氣。

我問:剛剛還好好的,怎麼一會功夫就打起來了?

鄰居說:你剛才來送奶水,走後,我跟他說:你阿姨好心來給你送奶水洗眼,你也不打一聲招呼。他說什麼?我為什麼要跟她打招呼?你說氣人不氣人!他氣得當時就把奶水給倒掉了。

有很多人,由於性格或者自尊心等原因不愛跟人打招呼,但是對於很熟親人長輩,必要的打招呼禮貌還是應該有的,這也體現了一個人的語言溝通能力,不跟人打招呼,這樣的人溝通能力很難能談得上好,在工作中也不會多出色。

年輕人春節回家基本的禮貌應該有

3.

年輕人見了長輩主動熱情打招呼,一定會給自己加分,給一些小建議。

問候別人,要積極、主動。當別人首先問候自己之後,要予以回應,不要給人待理不理的感覺,對年紀大可以問候人家的身體情況,對年輕一些的可以泛泛地問一下工作,當然現在年輕人不願意人家多問工作工資婚姻等,可以不問。

要熱情。問候別人的時候,通常要表現得熱情、友好,真誠。毫無表情,或者表情冷漠的問候不如不問候。

要自然。問候別人的時候,主動、熱情的態度,表現出自然而大方。而且神情要專注。問候的時候,要面帶笑容,注視對方的兩眼,表示自己很在乎很認真。不要在問候對方的時候,眼睛已經看到別處,心不在焉的樣子,讓對方感覺你不真誠。

在問候內容和形式上,可以直接式問候,就是直截了當地以問好作為問候的主要內容。有時為深表謝意,上體前傾可再深些。

握手:是與人見面或離別時最常用的禮節,也是向人表示感謝、慰問、祝賀或鼓勵的禮節。握手前起身站立,脫下手套,用右手與對方右手相握。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

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等不禮貌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