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經濟展望:化外部壓力為改革攻堅動力

2019中國經濟展望:化外部壓力為改革攻堅動力
2019中國經濟展望:化外部壓力為改革攻堅動力

今日公佈的2018年四季度GDP數據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同比增長6.4%,較三季度的6.5%略放緩;環比亦從三季度的1.6%減速至1.5%。月度數據方面,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但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增速平穩。

2019中國經濟展望:化外部壓力為改革攻堅動力

分行業看

製造業投資從11月的13.1%減速至12月的9.5%。汽車行業投資仍相對疲軟,此外,此前的高增長行業 IT和設備製造等投資增速也有所回調。市場前景不確定性仍高,企業投資情緒趨於謹慎。房地產投資增速趨緩,基礎設施投資則繼續加速,預計這一勢頭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持續。前期加快基建項目審批以及提前發放2019年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配額等政策措施託底經濟的效果初顯。

綜合來看

經濟內外部下行壓力仍在,增長勢頭繼續穩中趨緩。除了國內去槓桿疊加需求週期回落之外,我們的估算顯示,中美關稅戰對於2019年GDP增長的負面影響可能約為0.7-0.8個百分點(假設2000億美元出口加25%關稅)。2018年年中以來通過有針對性的信貸寬鬆和加快財政支出及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等措施,經濟減速的趨勢雖未逆轉,但下滑速度已有所放緩。即便考慮悲觀情形,仍有充裕的政策空間以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儘管穩增長相關政策可能會小幅推高槓杆率(債務與GDP之比),但風險基本可控。

從更長期的結構性視角考察

我國目前仍然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2017年中國名義GDP總量按現價美元計已達到美國的62%。回顧近現代史,日本80年代在經濟總量達到美國水平50-60%時期經歷了日美貿易摩擦升級,最終簽下“廣場協議”,並隨後進入經濟發展“失落的十年”。與當時的日本相比,雖然我國按總量已全球第二,但人均GDP仍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國內製造業產業升級在這一重要戰略階段遭遇“修昔底德陷阱”,儘管並不會改變最終結果,卻可能延緩我國相關產業的升級換代進程。而且鑑於長期以來維繫中美關係平穩發展的經貿關係及政治基礎均已發生了實質性變化,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中美經貿及投資關係將面臨打打談談、邊打邊談的局面。正確認識中美貿易戰的持久戰本質,考慮到短期內我國面臨傳統經濟動力下行,國內產業升級進程又面臨外圍不確定性擾動;反觀美國經濟正處於上行週期見頂回落位置,美聯儲政策持續緊縮,如何保持政策定力,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並聚焦於穩定國內需求才是不偏離既定高質量增長路徑的必然選擇。

綜合來看,2019年宏觀經濟有五條主線值得特別關注:

  • 一是為企業大幅減稅已形成共識。

儘管減稅的具體幅度仍待明確,預計規模將超過2018年的1.3萬億元以達到支持增長、穩定預期的效果。我們預估2019年增值稅減稅額可能達到名義GDP的0.9-1.6%。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此前也明確表示要降低社會保障費率。在稅費徵收效率明顯提升的前提下,社保費率的下調勢在必行,通過降低企業的非稅負擔來穩定預期並改善企業資產負債表。

  • 二是針對民營企業的結構性信貸寬鬆政策繼續。

貨幣融資條件方面,2017年年中以來因金融去槓桿而導致的信用緊縮狀況在2018年下半年得以糾正。預計2019年金融監管政策可能更進一步向支持民營企業傾斜。具體政策包括降低目標企業的信用風險,對於金融機構民營相關貸款的配額指導和監管激勵(包括有針對性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等)等政策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加碼,為滿足民營部門信貸需求提供保障。這一點與前述減稅降費政策形成合力,將有助於民營部門投資持續復甦。

  • 三是基礎設施投資反彈。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從此前幾年年均20%的增速大幅下跌至2018年末的4%。隨著財政政策在6月後快速回歸積極基調,地方政府融資條件改善,相關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落地速度有所加快,並於10月單月增速回到正數區間。作為穩增長的傳統工具,基礎設施投資有望在2019年延續其反彈趨勢。從發改委公佈的項目清單可知後續儲備項目充足,包括軌道交通建設、環境保護及醫院和旅遊基礎設施等相關投資均有望提速。

  • 四是房地產市場回調。

隨著棚戶區改造推動的購房需求越過峰值逐步回落,二、三線和四線城市的房屋銷售量預計在2019年逐步放緩。隨著土地價格漲幅回落,地產投資增長預計將有所放緩。未來調控政策仍以穩定市場為主,非熱點城市的購房限制可能逐步取消。

  • 五是競爭中性作為國有企業和產業政策改革的指導原則。

目的是通過深化落實國企改革,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對於貿易伙伴最關切的政府補貼和市場準入等問題以“競爭中性”原則落實改革。預計隨著改革的推進,可以收支持經濟增長和緩解貿易緊張局勢一石二鳥之效。

2019中國經濟展望:化外部壓力為改革攻堅動力

這五條主線當中,週期性政策託底經濟以應對外部衝擊固然重要,但繼續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深化結構性改革以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