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唐宋時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鼎盛時代,在這個時期,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是長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世界也是通過這兩個朝代進一步瞭解並認可、仰慕中國歷史,可以說是我國曆史兩顆璀璨的明珠。但是,再當我們談論起這段是歷史時,卻經常會出現“強唐弱宋”這樣聲音,那麼實際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唐長安城效果圖

我們首先從各個方面對這兩個朝代進行一下對比

政治方面:唐政治制度主要以隋朝時期的三省六部製為主,三省分別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為吏部、禮部、刑部、戶部、兵部,三省最高長官均為宰相,後因尚書省掌管六部,因此權利最大,逐漸以唐太宗曾擔任此職的名義不在設立最高長官。另外,唐朝還設立了一臺九寺五監,分別掌管監察、糧食倉儲、皇家祭祀、高等教育、司法、皇家用具製作等專職事宜。

宋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唐朝三省六部制,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進行了改革。主要體現在宋朝依然設置了尚書、門下兩省,但是兩省不屬於宰相機構。中書省長官同樣不在擔任宰相,宰相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擔任,另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這樣一來,相權大幅萎縮,僅具備行政職能,此外還設置樞密院,與中書省並稱二府,掌管文武大權,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經濟大權。

由此可見,兩個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是儘量削弱宰相職能,加強皇權為主。在當時皇權為尊的歷史條件下,這樣做也無可厚非,相比之下,宋的政治制度更加先進,不但有效的削弱了相權,而且形成了,宰相、二府、三司相互制約的局面,更加有助於皇權的集中。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北宋汴梁城模型

經濟方面:唐立國之初,以農業為立國之本,唐太宗李世民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生產,增加農民收入。耕作方法和培植方式取得長足的進步。茶葉等新型的農業品種開始湧現。之後,隨著唐國泰民安,威服四海,以絲綢、陶瓷為代表的手工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以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為代表的國際化商業中心。外貿業發展迅速。紙幣的雛形飛錢、銀行的雛形櫃坊開始出現。在唐鼎盛時期,政府年均財政收入3400餘萬貫,人口接近5300萬人。

宋朝,是世界史學界公認的當時社會發展最先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當時,除了農業的飛速發展之外,宋朝的工業化、科技化的進程進展也是十分迅速,冶金、造船等技術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印刷兩項在宋朝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民眾獲取財富的手段開始多樣化,在不少私營作坊中出現僱傭人員的身影,他們有償為僱主工作賺取報酬。商業方面,真正的紙幣交子開始廣泛應用於貨物流通。在宋鼎盛時期,政府年均財政收入6000餘萬貫,人口達到8100萬。

由此,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宋朝在鼎盛時期,政府財政收入達到了唐朝鼎盛時期的將近兩倍,人口多出近3000萬。關鍵是,宋朝經濟發展手段更加多樣。工業化、科技化、城市化程度更高。因此,在兩朝經濟的比拼中,宋朝完勝。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展示北宋盛世的《清明上河圖》

軍事外交方面:唐代中國,是軍事強國,唐朝是通過戰爭打下來的王朝,在建國之初就受到東突厥的嚴重威脅。因此,唐從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軍事實力的增強。在之後,唐朝先後消滅了東突厥、薛延拓、高昌、高句麗等多個少數民族政權,建立了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湧現出李靖、侯君集、薛仁貴等名將,有效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保障了邊境的安全。

而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簡直是災難性的。宋朝立國並不是依靠武力奪取的天下,而是原為後周大將的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逼迫周世宗讓位而得天下。在其登上帝位後,對統兵大將深感忌憚,加上宋立國之初,只是打了幾場平定小國的戰爭,沒有遇到外族入侵一類的硬仗,造成宋朝的統治者們重文輕武的心態。因此,宋朝軍事實力可以算是大一統朝代中最弱的,在對外族的戰爭中也是屢戰屢敗,統治者因此對少數民族政權畏之如虎。出現了徽宗、欽宗相繼被俘,被押送到北方,受盡屈辱。

縱觀中國歷史,但凡大一統王朝、國家強盛者,歷來是威服四海,接受少數民族政權納貢稱臣,反觀宋朝,國力強盛,但是反向北方個少數民族納貢稱臣,因此,在軍事外交領域,可以說宋朝完敗。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宋徽宗趙佶

在文化藝術方面,兩個朝代都是文化發展的巔峰,歷史上在提到文化發展是也多是以唐宋並稱,唐詩、宋詞均是我國文化史上不朽的傳奇,而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文豪大家也是誕生與這兩個朝代,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其他方面唐朝唐三彩享譽世界,宋朝瓷器名動天下。唐有傳世名畫《唐宮仕女圖》《步輦圖》,宋有盛世經典《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因此,在文化藝術方面這兩個朝代是不分伯仲的。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

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文化藝術方面兩朝持平,軍事方面大唐完勝之外,宋朝在政治、經濟兩個方面勝過唐朝。因此,如果全面對比的話,說“強唐弱宋”是不合適,那麼為什麼會給後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呢?

我認為,首先這是國人在對待歷史的認識程度不同造成的。我們現代人看歷史,最能直觀地展示出一個朝代是否強盛的標準就是這個朝代對於戰爭的態度。畢竟我們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們不知道那個時代的百姓生活是否富足,社會發展是否穩定。我們所能看到就是,通過軍事力量而展現出來的國家綜合實力,強漢盛唐皆是如此。而宋朝,有著極為強大的綜合國力,但是在最能展現國力的方面缺失卻最大。在對外作戰中,輸多勝少,不多的勝仗還歸功於岳家軍、楊家將之類的家族軍團,再加上後世的一些演義,(如需要一位百歲老太太帶著一群女將上戰場的的《楊門女將》)。因此給對歷史瞭解不深的人們留下了大宋窮弱、朝廷昏庸的印象。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威武的大唐軍隊

其次、宋朝缺少明星帝王和正面標誌性事件。在現代營銷中,有一種營銷叫做CEO營銷,就是通過對一個企業CEO包裝,來展示、提升企業形象。唐朝就比宋更擅長這種營銷,他們通過史書包裝為後世推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后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等明星帝王通過這些卓有成效的帝王來引導人們更加深入的瞭解大唐盛世。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等一大批明星大臣。而宋朝能能廣為流傳的皇帝相信除了宋太祖趙匡胤也可能就是被金擄走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了。對了,還有重用秦檜害死岳飛、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趙構,給後世留下的全是軟弱昏庸的名聲。這也就難怪會有強唐弱宋的說法了。

強唐弱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