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地人才計劃看2019人才工作熱點

隨著各省區市兩會的相繼落幕,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陸續出爐。“創新”、“職稱改革”、“鄉村人才”等熱詞頻繁出現在報告中引起廣泛關注,人才工作作為每年一項重點工作內容,各地又有哪些新行動?

從各地人才計劃看2019人才工作熱點

熱點一:堅持創新驅動激發創新活力

從大國到強國,核心就是創新,而創新要靠人才,要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水平。許多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談到了要在人才工作上下功夫,使之成為創新驅動的最大動能。

江蘇省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高水平建設創新型省份。提出重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高水平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企業培育和引進高層次、高技能、急需緊缺人才。要完善聚才用才體制機制,進一步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快培育創新文化,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氛圍。

廣東作為創新引領的大省,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上不動搖,繼續實施科技創新八項舉措,聚焦“卡脖子”問題集中攻堅,進一步提升全省創新能力。報告中還提出,要在新一代通信與網絡、量子科學、腦科學、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佈局建設高水平研究院,打造國際創新人才高地。

在人才資源匱乏的西藏,也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始終把培養好、使用好各類人才作為創新驅動的最大動能。繼續大力推進“雙創”,建設好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和載體,發揮好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各類創業服務平臺功能,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

熱點二:深入開展人才隊伍建設行動

各省份針對本省具體情況都相繼提出了人才隊伍建設的行動計劃。

天津“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團隊+項目”,引育一大批急需緊缺的人才。著力推進“海河工匠”建設工程,構建名師帶徒、大師引領、項目定製、工匠涵養的梯次式培養體系,造就一大批高品質技能人才,努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遼寧“興遼英才計劃”和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計劃的實施將新增專業技術人才9萬人、高技能人才4萬人,引進高層次人才1500人。

黑龍江“頭雁行動”,立足國字號平臺、人才,先通過“固巢留鳳”,留住龍江科技領軍人才,穩住科教領域的四梁八柱,再通過“築巢引鳳”,給予平臺、資金、政策支持,以頭雁帶雁陣,吸引更多科技人才。

安徽新時代“江淮英才計劃”,培養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深入推進技工大省建設,造就更多“江淮傑出工匠”。加大對新一代民營企業家成長的關心支持,宣傳弘揚企業家精神,並計劃開展百家優秀民營企業和百名優秀民營企業家評選表彰。

福建八閩英才、海納百川工程,深化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實行科研、教育、產業、資本一體運作,加快造就一流的創新人才隊伍。鼓勵各地開展柔性引才,精選20個左右產業領軍團隊,給予每個團隊每年最高5000萬元支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促進人才下沉、科技下鄉、農民增收。

熱點三:加速推進鄉村人力資源迴流

“破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源困局,使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是新時期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在今年的重慶市兩會上,重慶市政協委員李生龍提交提案,呼籲採取有效激勵措施防止農村人力資源流失,讓進城務工農民自願返鄉,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之中。

重慶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要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完善“引進”和“留住”人才機制,鼓勵企業家、技能人才、農民工返鄉投資興業,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職業農民。

北京提出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完善支持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城市各類人才帶著資金、技術下鄉創業;推進基層幹部人才培養工程,培育科技型農民、管理型農民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紮實做好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堅持精準扶貧脫貧方略,深化細化資金項目、幹部人才、產業就業、醫療教育等幫扶工作,並加強受援地區幹部人才培訓,培養農民合作組織和致富帶頭人。

除了北京和重慶,還有四川提出推行“崗編適度分離”,利用縣級以上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和人才優勢,把更多的幹部和人才引導到基層去,解決邊緣鄉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流動;西藏提出大力培養企業家、能工巧匠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制定高海拔基層農牧科技人員激勵政策,鼓勵區外種養大戶、能工巧匠在西藏紮根發展,完善高層次、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加大與內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壯大產業工人隊伍,營造重才、識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圍。

熱點四:全面推進職稱制度改革

為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多個省份都明確要落實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政策,進一步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注重培養一批愛科技、懂創新、會服務的專業化機構和人才。少數民族邊疆地區還針對本區域的特殊性為人才的流動提出更加具體的方案措施。

內蒙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穩定和壯大各類人才隊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鼓勵人才向南疆四地州和基層一線流動,並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和服務向基層下沉、延伸,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

新疆也提出將全面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穩定和壯大各類人才隊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鼓勵人才向南疆四地州和基層一線流動,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和服務向基層下沉、延伸,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

熱點五: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

北京作為祖國的首都,以全球化視野謀劃和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塑造更多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在報告中提出,要率先實施新時代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行動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集聚培養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打造國際人才港。同時,加強和改進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中關村國家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好雛鷹人才計劃,重點支持一批30歲以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成長。加強青年企業家培訓,辦好企業家年會,著力搭建創新要素的融合與服務平臺,促進企業家與投資人、科學家等深度合作。

遼寧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大力促進跨區域合作。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加強重點領域合作,積極與京滬蘇在幹部人才交流、產業對接、平臺共建等領域對口合作,進一步深化東北三省一區合作,推進協同發展。

熱點六: 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2018年以來,各省為吸引和留住人才,相繼加入了“人才爭奪戰”的行列中,陸續出臺相關方案提供政策支持,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河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引進外部人才和培育本地人才並重,落實人才政策待遇,重視解決住房、子女教育等實際問題,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

堅持“高精尖缺”導向的人才培育。在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上,江蘇提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質量,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加大省屬高校師範生培養力度,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各省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為創業者提供了多樣的福利政策支持。廣東提出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最高30萬元、最長3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培訓“粵菜師傅”1萬名。將生活困難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標準從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

熱點七:建立健全人才評價機制

2018年中央印發了《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各省區市積極制定人才政策,使人才評價機制更“合身”、內容更“完整”、方式更“新穎”,健全以使用和效用為導向,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黑龍江提出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加強黨對人才評價工作的領導,建設適應振興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

安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實科研人員股權激勵政策,深化科技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營造尊才愛才、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

來源 | 中國人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