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村——一個隱藏於廣東700年的明清古村落

在深圳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山腳下,有一個擁有700年曆史的古老村落——鳳凰村,這是廣東省內古建築較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鳳凰村佔地面積為5.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是文天祥族人後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和民居,已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廣府民系水文化的表現

鳳凰村——一個隱藏於廣東700年的明清古村落

鳳凰村總體為梳式佈局,房屋排列規整、嚴密,這既限定了古村巷道的空間形態,也使得兩側建築立面成為巷道景觀最有活力的表現元素。兼有裝飾意義和防雨功效的大門上方的門罩骨架,採用青磚疊砌,其上再進行批灰和線腳加工,門罩上彩繪主題為“梅開富貴”。外牆牆頭採用“黑地搏風”,這種以黑色為底,用白色蠔類粉末拌成灰漿繪製紋飾圖案的工藝和技法,俗謂“掃鳥煙,畫草尾”。黑色在五行中屬水,為玄武,居北方。此類特殊紋飾和尚黑意味,是廣府民系水文化的表現。

明清古建築群具有重要文化價值

鳳凰村——一個隱藏於廣東700年的明清古村落

鳳凰村現存明清古建築群,最古老的已經有500年曆史,最短也有100多年。古村裡現保留60多座明清時期民居建築,具有重要的實物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鳳凰村的巷道很有特色和講究,為了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鳳凰村巷道長寬比多在1.5∶1~2∶1之間,這樣多數巷道全天都處於建築陰影之中,夏天主導風向形成冷巷。走在巷道,明顯感覺涼風習習,甚是涼爽。

鳳凰村——一個隱藏於廣東700年的明清古村落

建於清嘉慶年間的文昌塔

其中,明代建築4座,清代建築60座,民國時期建築96座,是廣東省內古建築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突出。

鳳凰村——一個隱藏於廣東700年的明清古村落

鳳凰村古建築有祠堂、書室、家塾和民居這4種類型。房屋多是以花崗岩或紅砂岩為牆基的磚木結構,清水磚牆,屋頂有船形正脊,還有灰制雕塑和壁畫。

在一些民房大門上方,還有石刻的匾額和雕塑。而在民房內,樑架墩頭上還有木刻或石刻紋飾,封檀板上有木刻人物故事和花草圖案。

文天祥族人後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和民居

鳳凰村——一個隱藏於廣東700年的明清古村落

鳳凰村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到唐代中晚期形成小村落,兩宋時期被稱為嶺下村,宋末元初時,文天祥孫輩舉族遷徙至此,鳳凰村便真正稱為大村,南宋德祐元年元軍舉兵南下,文天祥募集數萬民兵抵抗,潰敗後文天祥英勇就義,而文氏族人逃至寶安,文天祥孫輩文應麟於元代大德年間,攜子及部分族人遷至嶺下開村立業,繁衍後代。如今的鳳凰村有90%以上的村民皆為文氏後人。

作為文氏後人的聚集地,鳳凰古村的入口處便能看到文氏宗祠,宗祠比其他建築都要宏偉,屋頂上有漂亮的雕花,越過屏風進入宗祠,“正氣堂”三個字直擊人心,讓人不僅想起文公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然文公已逝,這浩然正氣,卻成了文氏後人代代相傳的家風。

鳳凰村落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的不可複製性,一旦保護不力,將是永久性的消亡。古村落因為與文天祥名字聯繫在一起,讓這個村落包含了太多的歷史故事……

歡迎分享本文!點“亮”中國醉美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