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考场作文走心论

凛冽的寒风中,

是否正在瑟瑟发抖?

错了

令人发抖的不是寒风,

是期末。

随着期末考试一天天的临近,复习也接近尾声。基础知识应该巩固扎实了,课内外阅读理解也练习得差不多了,就剩作文了。

那你打算如何复习作文呢?

是把学校里写过的作文都看一遍?还是准备从写人的、记事的到写景状物的,各背一篇优秀作文应战?再或是走一条佛系之路,听天由命,以不变应万变?

今天洪老师就和大家谈谈考场作文如何“反套路”,“走心”不“走样”?

反套路,考场作文走心论

一、别具一格的选材

这一点,深受初中语文老师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

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件事不要写!

这是为什么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此次模拟考试中有个经典的题目——

题目:我终于成功了

提示:选择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把它叙述清楚。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的是我学会骑自行车了、学会游泳了,这就是所谓的“老套路”,大家都会写,你写得好不见得能得多高的分数,写的不好反而扣分多。

如果我们多花些时间,想一想还有什么事?你的第二选择、甚至第三选择或许才是最佳的选择。

再看这道题目,我们想一想成功的含义,甚至可以画张思维导图。你会发现绝不会是像“老套路”的学会了某项技能。

可能是解决了一道难题(贡子涵同学记录下了科学课上的“红绿灯”实验),

可能是挑战了一件从未尝试的事(秦凡婷同学讲述了自己英语演讲的经历),

也可能是打败对手(郭沛莹同学回忆起自己击剑比赛获胜的艰难过程)……

诸多成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选择最有把握写好的一件事,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加入足够的真情实感,就能成为一篇“反套路”的考场作文

所以,同学们,在我们写作前,至少花两分钟想一想,哪些内容是在考场上极易与他人雷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优先摈弃它们!

二、凝练醒目的开头

作文的开头,很多同学喜欢照搬作文提示语中的文字,简单操作还不易出错,但我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任何作文题目中的提示语都很笼统,不具吸引力。

看看这篇作文题:

说起“心”,同学们一定想到了老师、父母常常教育我们要有“平常心”“自信心”“宽容心”“感恩心”……请你从中选择一种“心”,写一个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要求:

1、围绕“心”字自选材料,自拟题目。

2、叙述1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表达出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400字。

有好几位同学都喜欢这样开头:

“在生活中,有许多‘心’,老师、父母一直叫我们要有宽容心、自信心……我也有,那就是容忍心。”任珂儿《容忍心》

这样的表达就等于没有表达,和主体事件关联度不够直接,于读者而言等同没有开头。我认为考场作文的开头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连。为突出中心服务。

②精简性。语言要精简,小巧动人,醒人眼目。

看看这样写是不是好很多呢?

“说起那件事,我真后悔,虽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那么做!”费钰涵《后悔心》

或者这样: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人要大气,我就曾做过一次‘小宰相’。”陈瀚宇《宽容心》

不见得要多么华丽的词语,一开始就展示了聚焦到你要表达的中心上,抓住读者的心思,一目了然。

二、紧扣人心的情节

一篇记叙文若不能扣动人心,那么它就是失败的。如何写出生动精彩的情节呢?洪老师认为,关键在一个“真”字,真切的动作,真挚的感受,即使是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惊心动魄:

“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打球了,便走上前去,举起球杆,挥了下去,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球杆砸在了草坪上,那球在原地左右摆了两下,便不动了。看它那样,似乎在嘲笑我:‘嘁,原来你才那么一点儿本领,你打不到我,打不到我,嘿嘿……’我瞬间恼羞成怒:‘我不打了!’”汤嘉诚《我终于成功了》

一次打球的经历,小作者不光关注到自己的动作和心态,还融入了球的一系列表现,读来颇有一番趣味。

“我上前问老奶奶要不要买份报纸,话没说完,老奶奶就一口否决了:‘不要,快走开,我还有事呢!’我心里一下子垮了:第一位顾客就不买,我还有希望吗?加油!信心,信心,你快过来助我一臂之力!又来了一位老爷爷,信心鞭策着我走上前去,没说两句,又被否决了。当我逐渐气馁时,信心又给了我最后一丝希望:一位漂亮姐姐朝我走来,信心激励着我小跑向前,问答间,信心挥动起法棍,一元钱落到了我的手里。我成功卖出了第一份报纸,信心像一辆跑车,载着我一路飞驰向前,帮助我卖出了15份报纸!”孙兆诚《信心》

小作者的卖报经历也是一波三折,第一次鼓足勇气便迎来当头棒喝,第二次犹犹豫豫依旧一无所获,直到第三次才开张。自始至终,信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紧扣中心,自然吸睛。

三、真挚动情的语言

语言是艺术的魔法师,有了好的情节,还需要配以煽情感人的语言,这样才能真正感动读者,激发共鸣。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应该掌握一些修辞的技巧,让普通的语言变得更加感人,让朴素的语言变得更加动情。

“第一次走下来,我就对这个‘两层怪’望而生畏了,那里的‘路’十分吓人:悬空的有机玻璃、被一根麻绳穿着的木板、巴掌大的木棒……从上面往下看,人只有火柴杆大小。”龚隽熙《信心》

“我上完补习班正准备回家,拿起衣服一抖,裂开了一道狭长的缝,我抬头望了望飘着大雪的天,心里毛毛的:这么冷的天,而我的衣服还破了一个洞,这该怎么办呀?我一步一步慢慢往家的方向走去,穿过大街小巷,雪花在脸上化成了水珠,我又是着急,又是难过。”陈亦新《助人心》

借助夸张、想象、白描等手法,我们可以将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使得感情更加诚挚,语言更加煽情。

四、深远呼应的结尾

“一篇之妙,关乎落笔。”结尾是文章的核心位置,但很多学生的结尾缺乏精心设计,甚至就是把文章题目抄了一遍,纯粹是为结尾而结尾,虚弱苍白,没有内涵,白白放过一次给作文加分的机会。

“终于,在这天下午,我像一只轻盈的小鸟,在风中飞翔起来。这一刻,我的心被自豪和骄傲填得满满的,我想向全世界宣布:我成功了!”陈林子谐《我终于成功了》

这个结尾很有智慧,它一方面巧妙地点题,另一方面把自己成功时的状态展示了出来,好不畅快!

“为什么我没有用钱来感恩,因为她的所作所为对我来说是无价的,我付不起。”吴启航《感恩心》

这句话有抄袭的嫌疑(我们做过类似的阅读理解),但不妨碍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尾。不仅收束全文,而且深化中心,耐人寻味,给人以豁然开朗、心中二亮的审美快感,若不完全套用,换种方式会更好。

跳出考场作文这一视阈,思考当下的写作教学: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提高我们对文字的掌控能力,阅读正在走向解构,走向碎片化、平面化、匀质化,逐渐消解我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独具个性、富有美感的文字表达方式,愈发少见。但只要我们愿意去学、去想,愿意从孩子们的眼中去找寻世界的本真模样,也许能发现不少惊喜。

最后,预祝所有小可爱们期末考试超常发挥,取得满意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